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FET)是利用电场效应来控制半导体中电流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故因此而得名。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 8 Ω~10 9 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在手机中,已经逐步替代三极管。
场效应管和三极管一样也有三个电极,分别叫作栅极(G)、漏极(D)和源极(S),相当于三极管的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在手机主板上,场效应管的颜色为黑色,大部分为三个引脚,也有些场效应管有3~6个引脚。场效应管的外形如图2-48所示。
图2-48 场效应管的外形
场效应管的外形与三极管的外形基本一致,很难从外形上进行区分,又加上手机贴片元件上很少标注型号,所以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困难。初学者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对比原理图符号进行区分。
场效应管分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管)和结型场效应管,按照沟道材料又分为N沟道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又分为N沟道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道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管)的电路符号如图2-49所示。
图2-49 场效应管的电路符号
场效应管是电压型控制元件,三极管是电流型控制元件,相对三极管来讲,场效应管更省电,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场效应管在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它的结构及符号如图2-50所示。这种场效应管在N型硅棒两端引出漏极D和源极S两个电极,又在硅棒的两侧各做一个P区,形成两个PN结;在P区引出电极并连接起来,称为栅极G,这样就构成了N型沟道的场效应管。
图2-50 结型场效应管结构及符号
由于PN结中的载流子已经耗尽,故PN结基本上不导电,形成了所谓的耗尽区,从图中可见,当漏极电源电压Ed一定时,如果栅极电压越负,PN结交界面所形成的耗尽区就越厚,则漏极、源极之间导电的沟道越窄,漏极电流 I d 就愈小;反之,栅极电压没有那么负,则沟道变宽, I d 变大。所以用栅极电压Eg可以控制漏极电流 I d 的变化,也就是说,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
以N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为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所组成,所以又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它的结构、电极及符号如图2-51所示,这种场效应管以一块P型薄硅片作为衬底,在它上面扩散两个高杂质的N型区,作为源极S和漏极D。在硅片表面覆盖一层绝缘物,然后再用金属铝引出一个电极G(栅极),由于栅极与其他电极绝缘,所以称为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图2-5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符号
在制造管子时,通过工艺使绝缘层中出现大量正离子,故在交界面的另一侧能感应出较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把高渗杂质的N区接通,形成了导电沟道,即使在 V GS =0时也有较大的漏极电流 I d 。当栅极电压改变时,沟道内被感应的电荷量也会改变,导电沟道的宽窄随之而变,因而漏极电流 I d 随着栅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场效应管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当栅压为零时有较大漏极电流的称为耗尽型;当栅压为零,漏极电流也为零,必须再加一定的栅压之后才有漏极电流的称为增强型。
在手机中,场效应管主要应用在控制电路中,一般控制负载的工作或信号的输出,由于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所有要比三极管省电。
场效应管由于其省电、节能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在手机及便携电子产品中的使用越来越多。
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电路,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在驻极体麦克风中,由于实际电容器的电容量很小,输出的电信号极为微弱,输出阻抗极高,可达数百兆欧以上。因为它不能直接与放大电路相连接,必须连接阻抗变换器,通常用一个场效应管作为阻抗变换和放大作用,如图2-52所示。
图2-52 驻极体麦克风电路
在手机中,利用场效应管做电子开关,比使用三极管更省电,在充电控制电路、振动马达控制电路、供电控制电路中都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