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蒙版与选区

蒙版是选区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我们继续通过上例的图片来演示蒙版和选区的关系,以及操作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想要压暗除人物之外的环境,按照上面的做法则要建立“曲线”调整图层,压暗整体亮度,再用白色蒙版配合黑色画笔,把人物部分擦出来。很明显,这样的方法步骤比较麻烦,也不够快速、精确。如果使用快速选择画笔工具,选中除人物之外的环境区域,再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并压暗亮度,则可以快速、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观察蒙版后发现,其实我们是为“曲线”调整图层建立了一个人物范围是黑色、环境是白色的蒙版。

因为蒙版白色显示、黑色遮挡的原理,在下拉曲线压暗画面时,只有环境部分的亮度被压暗,对人物部分没有任何影响,这就是从选区到蒙版的一个快速映射。

如果要获得环境区域的选区,就要用鼠标右键单击“蒙版”图层,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蒙版到选区”选项即可。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人物之外的环境部分被再次建立了选区。

在后期处理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通过通道不同等级的明暗度,建立过渡均匀的亮度选区,从而为调整图层添加亮度蒙版,实现对画面精确的局部调整。例如,要获得画面的亮部选区,切换到“通道”面板,按住Command键(Mac系统)或Ctrl键(Windows系统)的同时,单击红色通道,此时蚂蚁线显示的区域为画面的亮部选区。可以看到,人物和画面中比较亮的区域都被选中,并建立了选区。

获得亮部选区后,切换到“图层”面板并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下拉曲线压暗画面亮度,我们发现选区之外的一些比较亮的区域也被压暗。需要注意的是,亮部选区是过渡均匀的被选择区域,蚂蚁线是无法完全显示出来的,转换为蒙版后通过缩略图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NRyUEfv+4qji9OIBhNngKyqcO/wxxUl/CghmejUBNoH2lcQejnUMDxbB+Xf2zxWB



摄影后期高级经验

下面介绍一些摄影后期中非常重要的高级经验,可以为大家的后期处理提供思路和指导,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后期效果。

影调过渡要柔

对于一张照片来说,画面影调有明暗反差才会显得有立体感。但是,一味地增加画面反差和清晰度,影调缺乏层次、过渡不够柔和,那么画面会显得比较脏,没有高级感。

以这张人像照片为例,画面影调层次比较丰富,但是明暗反差过大、过渡具有跳跃性,照片看起来比较脏。

对于这张照片,在后期处理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平衡画面的光比上,以使影调过渡比较平滑。例如,降低画面左侧玻璃和旁边垂直深色区域的光比,协调室内外的光比,使画面从亮到暗有一个均匀的影调过渡,最终得到舒服的画面。

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张风光照片画面光比比较大、影调层次过渡生硬,特别是天空的亮部,以及山体受光和背光部分的明暗反差非常大。影调过渡生硬,导致照片不好看。

为了挽救这张照片,我们后期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化处理,更换了天空和倒影、统一了色调和氛围,重点平衡了画面的光比,使影调层次过渡变得平滑,最终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画面效果。

色不过三

色不过三,是摄影前期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在拍摄时无法做到色不过三,那么后期处理过程中就要进行构图和色彩的调整,使画面变得简单而统一。所谓色不过三,并不是照片的色彩不能超过三种,而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一旦画面中主要色彩数量太多,就会给人非常杂乱的感觉。

例如,这张人像照片的背景色彩中有绿色植物、红色柱子、蓝色瓦片等多重色彩,并且色彩都趋于饱和,显得背景比较杂乱,干扰了主体人物的突出。

在后期处理时,弱化协调了背景中各种色彩的饱和度和亮度,虽然色彩种类还是那么多,但因为它们的亮度、饱和度等都比较统一,所以整体呈低饱和度的色彩。画面主色调变成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部分的色彩,另一类是背景的青蓝色调,整体上看起来就比较干净、统一。

高光暖,暗部冷

后期色彩调整中重要的一条规律是高光偏暖、暗部偏冷。受自然规律和人眼视觉感受的影响,画面中光源和受光线照射的位置,会给人一种比较温暖的视觉感受,阴影部分往往偏冷,这样容易将观者的视线吸引到受光的位置。

例如这张天坛公园祈年殿日落照片,日落时分的光源区域和受光线照射区域呈暖色,建筑背光阴影区域呈冷色,这样画面的色彩分布和层次过渡才符合逻辑。

对于画面中没有直射光源的照片,我们在后期处理时也要遵循高光暖、暗部冷的规律。例如这个晨雾场景照片,通过原片可以看出画面中光源为散射光,画面因为晨雾的影响显得不够通透。在进行后期处理时,整体提亮画面的同时减少明暗反差,同时按照高光暖、暗部冷的规律进行调整。

经过后期影调塑造和色彩调整后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画面主体的近景、中景的山坡和房屋变得比较突出,整体变得透亮,受光区域在画面整体偏蓝的基础上,轻微偏黄。画面中有了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影调和色彩层次变得丰富,画面效果就比较理想。

高光色感强,暗部色感弱

后期色彩调整另外一条重要的规律是高光色感强、偏饱和,暗部色感弱、低饱和。在后期调色时,除了让亮部色调偏暖、暗部偏冷,还要适当增加亮部暖色饱和度、降低暗部冷色饱和度,这样才能符合人眼视觉感受。经过这种处理后,如果画面只有高光饱和度比较高,整体色调也不会给人饱和度过高的感觉;相反,如果画面整体饱和度不高,但是暗部饱和度比较高,会给人脏乱的感觉。

艺术逻辑要通畅

最后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照片艺术逻辑要通畅。在照片艺术合成或后期处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要确保画面元素的比例关系、虚实关系、光影关系和色调关系都符合自然逻辑。例如下一页这张图片在合成时,分别选择了人物、草地和飞机三个合成元素,可以看出三张素材的光源都在画面左侧,如果有其中一个素材光线方向不一致,那么合成的照片就经不起推敲。另外,在后期合成时,为了确保效果的艺术逻辑通畅,如人物是清晰的但是草地是虚化的,那么远处的飞机也必须进行虚化处理,才能符合逻辑。

同样,在一般的风光后期处理中也会存在艺术逻辑不通畅的问题。例如,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画面整体影调都比较暗淡,主体人物却非常亮。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根据现场实际的光影关系进行调整,千万不能无中生有。

学习后期有助于提升拍摄水平

后期处理经验丰富的摄影师都非常认同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学习后期有助于提升拍摄水平。例如,照片的构图和审美水平在大量认真地选片、二次构图过程中,会逐渐得到提高。我们在拍摄时因为条件限制,总会存在一些在拍摄时无法做到的遗憾,那么在后期处理时可以进行校正和修复。

后期思路指导前期拍摄

例如这张城市风光照片,当我们在具备一定后期水平和经验的情况下,前期拍摄时就要考虑到使用合适的镜头焦段,以及在拍摄构图时预留出适当的校正空间。

拍完之后,后期处理时通过变换工具,先校正建筑畸变,再进行二次构图,得到了一张标准的城市风光照片。但如果在拍摄时,由于没有后期经验或没有考虑到后期的技术实现,往往会拍摄失败。

再看另一个案例,当我们贴近前景拍摄时,在确保向日葵对焦清晰的情况下,不论使用多小的光圈也会造成后面天线的虚化。如果我们掌握了后期景深合成原理和技术,那么在拍摄时可以分别对向日葵和天线对焦,各拍摄一张照片,后期再进行景深合成,便能得到一张向日葵和天线都清晰的照片。

拍摄RAW格式

相机照片格式有JPEG和RAW两种。JPEG是最常用的照片格式,它在高压缩性能和高显示品质之间找到了平衡,可以在占用很小空间的同时具备很好的显示画质,更适合网络浏览。相对于RAW格式来说,JPEG格式缺点比较明显,主要是图片经过压缩后记录的像素信息比较少,后期调整空间有限。

RAW是数码相机图像感应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所生成的原始文件格式,英文原意是“未经加工”,也叫作数字底片。几乎每个相机厂商都有自己的RAW文件格式,常见的主要有Canon的.CR2、Nikon的.NEF、Sony的.SR2、Hasselblad的.3FR等。RAW文件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能记录更多的像素数据。RAW文件格式是典型的无压缩格式,支持16位图像数据和更高的宽容度,JPEG文件只支持8位。二是有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RAW文件允许我们通过Lightroom和ACR等后期软件对白平衡、曝光、色彩、降噪、锐化等参数进行无损调整,随时可以一键复原。

所以,在进行风光摄影时,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RAW格式,为后期处理预留更多的调整空间。 6r86RzRkRPzo8FN4+p12+G5/S92RcRDHDyOcKGq0FtLGGA6DjinLYY/+B0L2wrot



场景01
城市夜景

扫码观看本节教学视频

在本场景,我们通过北京工人体育场、大美重庆、北海公园三个案例,介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城市夜景题材照片的一般的后期思路和技巧。对于城市夜景风光作品来说,其后期处理过程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画面几何畸变的校正,水平、竖直线的校正。

(2)画面明暗影调的协调。因为在夜晚拍摄时,背光的暗处与灯火通明的高光部位反差非常大,这样容易严重破坏画面整体的影调协调性,因此往往需要协调画面影调——降低高光、提亮阴影来还原亮部、暗部的细节层次,并让影调过渡非常平滑。

(3)在夜晚城市当中,背光阴影部分的冷蓝色,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会导致画面色彩非常杂乱;高光及暗部极端的明暗也会让这些区域产生不合理的色彩偏差。所以一般情况下,画面色彩也需要协调。

从上述几个角度来说,一张城市夜景风光题材的后期处理,往往要涉及多个环节的深度调整。 6r86RzRkRPzo8FN4+p12+G5/S92RcRDHDyOcKGq0FtLGGA6DjinLYY/+B0L2wr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