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丰臣秀吉增派援军

五月十六日,在日本名护屋大本营的丰臣秀吉接到了朝鲜首都王京陷落的报告,顿时意气激昂,认为进占大明指日可待。他很快就写信指示在朝的日本诸将,要求在朝鲜各地修筑供丰臣秀吉停留的行营,等候他亲自渡海至朝鲜。两天以后,丰臣秀吉致书其外甥丰臣秀次,向他提到了以后的方针,要点如下:

一、朝鲜都城已陷,当遂勘定明国,以明国付关白(秀次)。宜勒兵三万人,期明年正、二月上程,准备勿懈。

二、军人粮料,贷给三万石,扈从给二万石,金币副之。

三、近日所输三十万石,宜供军须。若不足,当用大和廪米,但京都城米不得用。

四、日韩明三国靡从,无有立草,然戎备不可不饬。金装鞘雌雄刀千口、薙刀三十枝、枪二十枝,可新制以供卤簿用。刀重则不堪佩,雄刀量七两,雌刀三两,方可。

五、金不足,当移聚乐(第)之银于大坂,以用其金。换用以金一枚,直银十枚为率。

六、金襕、段(缎)子之类有所须,以书来告,供给不限数。

七、西下兵库以西,宜从水路,唯马由陆路。此地乘马,以一半发遣朝鲜。鞍具犹在,故马不须多从。

八、粮谷,名护屋、朝鲜所在储峙,不须预备。唯仆隶此地乏少,不可猝办,宜备数。

九、明国既定,期后二年,奉銮舆西幸,以为明帝。奉彼近畿十国,充御厨资。公卿以下俸禄,亦在此中。贱者给十倍之禄,贵者随才赡给。

十、关白当举近畿百国相付,以为封国。

十一、而日本则奉若宫(良仁亲王)、八条殿(智仁亲王),以为太子。

十二、命大和中纳言(羽柴秀保)、若备前宰相(宇喜多秀家)为关白,高丽使岐阜宰相(织田秀信)、若备前宰相镇之,九州使丹波中纳言(羽柴秀俊)镇之。其平安城及聚乐留守,当临时命之。

十三、銮舆西下,用行幸仪,休顿殿舍,用予来时亭馆。沿道夫马,当限各封内课之。 (《严岛文书》《秀吉事记》)

在丰臣秀吉制订的计划中,关白丰臣秀次领兵3万(加上其他已经渡海的日军)亲征大明。征服大明之后,以两年时间为筹备期,使日本天皇迁都到北京,成为“大明皇帝”;再将北京周围的十“国”(丰臣秀吉套用日本的行政区划理解明朝疆域)分给天皇,成为天皇的直属领地;又将北京周围的一百个“国”尽数封给丰臣秀次,让他成为“大明关白”。日本天皇既已成为“大明皇帝”,那便在日本皇室中再挑选一人,继位为日本天皇;日本关白丰臣秀次既已成为“大明关白”,那便在羽柴秀保、宇喜多秀家二人当中挑选一人,使他们成为日本关白。至于朝鲜,则分配给织田秀信或者宇喜多秀家。

从丰臣秀吉的这些谋划可以看出,他在得知朝鲜首都王京陷落以后,对拿下大明是胜券在握,以至于还没有摸到大明的边,就已经在安排怎么进行瓜分了。丰臣秀吉私下还妄想,征服大明以后,自己搬到浙江宁波居住,甚至连下一个入侵目标都已经选好了,那就是天竺。 (《组屋文书》)

到了六月,丰臣秀吉又收到了从朝鲜前线传到名护屋的战报。他更加跃跃欲试,准备率领麾下直属部队渡海,并增派其他大名率领援军渡海。但丰臣政权中枢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比较清醒,他们认为丰臣秀吉一旦离开日本,将影响日本国内大局,便劝阻道:“殿下以近侍先航海,诸将士见之,将不顾暴风怒涛,冒万死而竞渡。恐非所以安众之道矣。不如使诸军先渡,然后进大斾。”又说:“殿下亲航,则谁敢迟留此地?方今季夏向秋,飓风发作之。海路危难不可测,万一风涛有变,非啻大举不得志,恐本邦威名有所亏损也。” (《大日本编年史》《丰太阁征外新史》)

丰臣秀吉经过考虑,听从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二人的劝告,决定自己延至次年三月再渡海,先派其他日本大名率领援军渡海。六月二日,丰臣秀吉写信给在朝鲜的日军诸将,告知了他将延期渡海的消息:

吾将以手下先众渡海,近侍扈从既上船矣。家康、利家等以夏秋之交,海有暴风,固止我行。且云:“大斾虽独进,舟舰不多,待其返还,必在八九月之后。秋季海恶,舟不能解缆,后军何以得继发。”公私危机,所关匪细,故纳其言,先发遣军士。如进大斾,姑延为来岁三月。但明国处分,断不可不了。及期渡海,信如曒日,诸军其勿懈。 (《大日本编年史》)

六月三日,丰臣秀吉又写信给加藤清正、锅岛直茂,指示他们:“安辑人民,督征租赋。军人粮食,以管内租谷给之。及联队将士,而不管地者,亦准此。自国都(王京)至明国,沿道馆舍,各人修缮,以备明年亲征。”此外,丰臣秀吉又在信中要求在朝日军诸将变更部署,将原日军第三、第四军团合并为一个军团,原第五军团拆分为三个军团,然后迭次进兵,攻打大明。 (《加藤文书》)

重新改组后的日本军团编制如下:

(单位:人)

不过,虽然丰臣秀吉计划变更军队部署,但在朝的日军诸将仍旧按照原来的军团部署行事,没有做出改动,所以进行调整的军令只是一纸空文。

在信中,丰臣秀吉又以自己举例,告诉加藤清正、锅岛直茂,说日本是如此彪悍强大的国家,尚且被他征服,更不用说文弱的大明,因此催促诸将进兵攻打大明:“以本州之剽悍尚武,吾犹得提数百之卒而勘定之,况明人之长袖?而以此众往,不异于山压卵,其速进而荡平之。” (《萩藩阀阅录》《加藤文书》《细川家记》)

同一天,丰臣秀吉让南禅寺僧人玄圃灵三、东福寺僧人惟杏永哲用汉文撰写征伐朝鲜、大明的檄文,其内容如下:

朝鲜国征伐之事,遣前驱,可若慧泛尘涂者。于日域帝都,预察焉。仍遣羽柴对马侍从(宗义智)、小西摄津守(小西行长),如所思,早一国属平均。然则大明亦顿何不归掌握乎?如别幅记三列之备,逐日番番可致先锋,其外各各如记录,竞进可攻伐大明。加之,即令渡海诸军相追随,而与俱可,出奇策抚群民,所出号令也。如众之所知,吾为小臣时,或五百骑,或千骑,以小击大,攻伏日本国中,锐士勇将悉皆命之从。如汝等者,将数十万之军卒,可诛伐如处女大明国,可如山压卵者也。匪啻大明,况亦天竺、南蛮可如此,谁不羡乎?于是乃虽欲泛龙船,自为众之先,则诸卒不待顺风,猥可解缆。若后进者,逢不意之难,则似无仁惠。是故先遣甲兵,而后不经日可航海。盖变动无常,因敌转化,勿忽。 (《毛利家文书》)

由于玄圃灵三、惟杏永哲两人的汉文修养不高,这封檄文语脉不通,读起来非常晦涩。这篇檄文的大致意思是,丰臣秀吉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在朝日军,说他早年为人之下时,经常以少击众,凭借500人、1000人,就征服了日本,更不用说现在日军诸军率领着数十万兵马。在他看来,征讨大明非常简单;而且不单是大明,天竺、南蛮(西方国家)同样可以轻易征服。只是,他眼下因故不能亲自渡海,所以先派遣援军,不用多久他们就将渡海来到朝鲜。

做出以上承诺后,丰臣秀吉派遣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这三位奉行以及加藤光泰、前野长康渡海前往朝鲜,代替他督战;接着,他又使木村重兹、细川忠兴、长谷川秀一等人各率其兵,陆续渡海。这些人都是丰臣秀吉派去朝鲜的援军部队。 (《旧记杂录后编》《多闻院日记》《细川家记》《松井家谱》)

实际上,丰臣秀吉派遣的援军远远不止于此。对于日军在后续阶段陆陆续续共出动了多少援军,可以参考《太阁记》《天正记》《岛津文书》《山崎文书》。据笔者统计,以上史料对日本援军的数量记载分别如下:

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 (征讨朝鲜国都的部队)

(单位:人)

未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编制内的援军

(单位:人)

《太阁记》《天正记》这两份史料记载的日本援军将领名单和兵力数据,是丰臣秀吉在侵朝之前就已做出的调兵部署,被称作“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从字面上理解,是丰臣秀吉计划占领朝鲜首都的部队。这两份文件表明,丰臣秀吉在侵略朝鲜之前,除了准备必然渡海的15万先锋部队以外,还制订了派遣后续援军进入朝鲜的计划。两份文本的差异点,主要在于增田长盛的兵力。《太阁记》记载增田长盛的兵力是3000人,《天正记》少了2000人,是1000人。

但是无论如何,《太阁记》《天正记》记载的只是丰臣秀吉在外征前的调兵部署,至于之后是否按照这一计划派遣援军进入朝鲜,需要以《岛津文书》《山崎文书》这两份史料进行佐证。

《岛津文书》是丰臣秀吉在一年后的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文禄二年,1593年)五月制定的,日军转战朝鲜庆尚道、全罗道的兵力部署。《岛津文书》上的记载证明,在《太阁记》《天正记》中登场的“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朝鲜,参与了实际作战。但同时,还有很多出现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名单上的日本援军将领没有在《岛津文书》中登场,这成了不确定因素。

《山崎文书》这份史料最为重要,它是丰臣秀吉在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底,将派遣到朝鲜的日本援军召回日本国内的军令。在这份军令中,《太阁记》《天正记》里计划派遣的“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除了片桐且元以外,全都有提到。而根据《丰臣秀吉文书集》,片桐且元也确实到了朝鲜。因此可证,所有“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都按照丰臣秀吉的计划,渡海前往朝鲜进行增援了。

需要指出的是,《岛津文书》和《山崎文书》记载的“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的兵力,都是他们在进入朝鲜以后,经过与朝鲜官军、义兵的战斗,不断折损、补充的兵力,并不是最初的渡海兵力。“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的初始渡海兵力,应当以《太阁记》《天正记》为准,在5万人左右。

此外,从《岛津文书》的记载来看,黑田长政的父亲黑田孝高也带领人马渡海至朝鲜,未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的编制之内。从《山崎文书》的记载来看,未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编制内的日本援军,还有东日本的大名伊达政宗、上杉景胜、佐竹义久,以及山田藤三、太田半次、青山甚左卫门。根据《太阁记》《天正记》的记载可知,伊达政宗渡海时的兵力是1500人,上杉景胜的兵力是5000人,其他人则不得而知。

根据《山崎文书》的记载进行估算,佐竹义久回日本时兵力为1461人,那么渡海前往朝鲜时的兵力可能是1500人;山田藤三回日本时兵力为187人,渡海时的兵力可能是200人;太田半次回日本时兵力为98人,渡海时的兵力可能是100人;青山甚左卫门回日本时兵力为470人,渡海时的兵力可能是500人。以此进行初步推算,所有未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编制内的日本援军,加起来应有9000余人。

“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加上未在“朝鲜国都表出势之众”编制内的日本援军,兵力估计为57000人至59000余人。加上丰臣秀吉一开始派入朝鲜的约15万日军先锋,日军在侵朝战争中的实际渡海人数,保守估计有20万人,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以如此庞大的兵力进行外征。 Gsc4XMZaaNB3AC440Y840XheqZuCSVOfGH1ieviN+KhX3eiit3VG9tUPhT0/MQ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