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心想事成

一、果然登科

【原文】

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译文】

从此以后,我整天小心谨慎,感觉和从前不一样:从前只管任性随意,现在时时处处心存畏惧;即使在无人暗室,也总怕惹怒天地鬼神;碰到别人讨厌我,毁谤我,也能够安然忍受了。

到了第二年(庚午1570年),我到礼部参加科举考试,孔先生算我会考第三名,我却突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秋天乡试,我考中了举人。

【注释】

[1]悠悠放任 悠悠:悠悠忽忽,悠闲懒散,马马虎虎。放:放逸、放纵、放肆。任:任性。

[2]屋漏 出自《诗经》:“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屋漏:房屋西北角,即室内深暗处,古谓此处恒有神灵驻此。《菜根谭》:“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中操出。”《了凡四训·改过之法》:“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

[3]遇人憎我毁我 憎:憎恨厌恶。毁:毁谤、诋毁。林则徐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秋闱 闱:考场。乡试每两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也称“礼闱”。

二、求子得子

【原文】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

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汝天启。

【译文】

然而,我即使行善也没做到纯粹,检点反省发现过失很多:有时见到行善的机会缺乏行动勇气;有时救人患得患失;有时难得做点善事,却有言语过失;清醒时还能修持,醉酒后就常放松了。功过相抵,总是一天天虚度。己巳(1569年)年发的愿,直到己卯(1579年)年,经过了十来年,才把这三千善行做完。

当时我刚随李渐庵先生从关外回来,还没来得及做回向。庚辰(1580年)年我回到南方,才请性空、慧空几位大和尚,在东塔禅堂做了回向。

于是我又祈愿生子,同样许愿三千件善行。辛巳(1581年)年生了你,取名天启。

【注释】

[1]入关 从山海关进来。

[2]回向 将自己所修之功德回转到某一对象上。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烛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他蜡烛光光相照,室内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还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

回向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各人发心及需要,现列三个版本的回向文供参考。例如:

①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②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③愿以今天……(善行名称)的功德,回向给……,愿……

三、如愿登第

【原文】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

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

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译文】

我每做一件善事,随时都用笔记下来。你母亲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在日历上。有时是送食物给穷人,有时是买活的物命去放生,一天下来,多的时候有十几个红圈。

到了癸未年(1583年)的八月,三千条善事已经圆满。又请了性空和尚等,在家里做回向。

那年九月十三日,我又求中进士,并且许下了做一万条善事的大愿。

到了丙戌年(1586年),就中了进士,并任命我做了宝坻县知县。

【注释】

[1]硃圈 硃:鲜红的矿物质原料。硃圈:即红色的圈印。

[2]施食贫人 以食施者,当施五事。云何为五?一者,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二者,施色。因得食故颜色和悦。三者,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气力。四者,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五者,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不能辩了,饮食克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

[3]买放生命 狭义单指人命,广义则指一切人命与禽兽。《孟子》:“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道家曰:“天道好生”“天人合一”,都体现了古人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精神。早在鲁国时期,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但持续、广泛的放生习俗的形成,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4]进士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四、纤悉必记

【原文】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译文】

我准备了一本空白册子,命名为《治心编》。早晨起来去处理公务,家里仆人会带给县衙门卫放我桌上。每天所做的善事恶事,哪怕再小也都记在上面。晚上,在庭院中摆上桌子,效仿宋朝的赵阅道,上香,将一天的善恶都告白天帝。

【注释】

[1]赵阅道 名抃(1008—1084年),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夜必衣冠焚香以告于天,不可告者,则不敢为也。人能学赵公之不欺己,不欺天,自能如赵公之临终词气不乱,安坐而逝矣。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后谥清献,苏轼曾为之作《清献公神道碑》。许止净谓:“公之修行精进,至老不懈,深山老衲,尚不多遘(gòu遇也),况富贵至极者乎?学道有得,大愿度人,极大丈夫出世之能事矣。”

[2]焚香告帝 夜晚正心盛服于庭中焚香,将一日所行禀明天帝。

[3]《菜根谭》:“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曾国藩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五、一行万善

【原文】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译文】

你母亲见所做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我从前在老家,可以帮你做善事,所以三千件善事能做完。现在许愿一万件,衙门里又没什么善事可做,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完呢?”

晚上,偶然梦见一位天神,我就说了善事难以完成的原因。天神说:“就凭你减粮税这件事,你的一万件善事就已全部做完了。”

宝坻县田税本来每亩两分三厘七毫,我筹划安排,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确实有这事,心里不禁又惊诧又疑惑。

正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到宝坻,我把梦告诉禅师,并问这件事可以相信吗?禅师说:“做善事如果存心真诚恳切,哪怕只做了一件善事,抵得过平常一万件善事,何况你减免全县粮税,万人受益啊!”

我立即捐出俸银薪水,请禅师在五台山替我供斋一万僧人并做回向。

【注释】

[1]颦(pín)蹙(cù) 皱着眉头,忧愁的样子。

[2]区处 分别整理,筹划安排。

[3]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菩萨道场。

[4]俸银 为官所得之薪俸。

六、消灾延寿

【原文】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

【译文】

孔先生算我五十三岁时有难,我从来没有祈天求寿,五十三岁那年竟然一点小病都没有,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

七、祸福自求

【原文】

《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译文】

《尚书》说:“天命不能完全相信,人的命运不是恒常不变。”又说:“人的命数是没有一定的。”这些话一点都不假。我现在知道了,凡是讲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这些话实在是圣贤人的话;如果说祸福都是上天注定无法改变的,那是世上凡夫俗子所讲的。

【注释】

[1]谌(chén) 相信。

[2]常 不变的,固定的。 BK890VAHav2iXML2XIcfsVScJVGlxY0f0NvcKB3YqiIcdpqnb+hDGcE/sGZAl45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