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讲《系辞上》第一章下面的一小节内容,依据里面的话把今天的题目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和原话还是有区别的,就是我们引用一些经典原文的时候,往往会根据当下的语言习惯或者表达的需要有所出入,比如我们引用《易经》的“与时偕行”就变成了“与时俱进”,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引用的话在原文中是怎样的表达的呢?我们先看原文: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我们先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里的“方”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最常讲的一个词就叫“四面八方”,这就是方向,也指八个方位,在《易经》中指八个卦的方位。这里的“方”是八卦代表的方位,就是指地域,一个地方,一个范围内。这与前文的意思相连贯,前面说天地,说高低上下,说刚柔,这些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一个“方”,就是说天上聚的都是刚的、尊的、贵的等;相对于天上聚的东西,地上聚的东西就是柔的、卑的、贱的。就是一类的东西会聚在一起。同样地,每个地方一定范围内聚的类别都有差不多的性质。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面就有风水学的概念,我们也常常说“地灵人杰”,有什么样的水土气候就会养育什么样的人。塞北的秋风骏马养成的人多豪迈刚勇,杏雨江南养成的人多温软多情、精明善谋。从小环境而言,具体的风水格局也讲究气度、气势、气质,故所荫育人物的性情、品貌、才能就会有千差万别,故地理格局越纯粹,生长在其间的人就越能感受其纯粹之气的影响,在地灵的潜移默化下而形成各色人物,富贵贫贱,康健寿夭都在其中。这是风水学中的理论,与《易经》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西北方的卦为乾,故多刚健;东南、南方的卦为巽为离,故多温柔、美丽、多情。这就是卦类的分别。
我们讨论了方以类聚,主要是讲了人群分类的问题,“物以群分”,也是一样的,湿地的物种与高原物种是不会一样的,环境会使同类型的物种相聚。高山与平原的物种肯定不同,草原与山林的物种肯定也不相同。同在草原的物种间会有各样生存相处之道,这是宇宙自然形成的天然秩序与规则。这个不需要我们多加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社会的群、人群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易经》的功用。物以群分,人也是以群分的,我们讲东方人、西方人,这是“方群”,也有人种不同在里面,这是“族群”。例如,黄种人、白种人、黑人等。可以按民族分,还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可以按国别分,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等;还可以按阶级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也可以按政治身份分,统治阶级与普通民众;还可以按信仰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所以我们人群社会最为复杂,这些都叫作“社会哲学”。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以群分”的问题。从一个小团体的小群一直到世界范围内所有人的大群,就形成了各种各类的社会群的不同,因为每个族群、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诉求,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纷争,从一般谈判一直到大的战争,这样“吉凶生矣”。所以利益意见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大同的社会,让人的思想都一致,没有纷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是从天地宇宙自然的规律秩序中,从乾坤阴阳刚柔的概念一直到物质世界、物理世界的各种关系得出的结论。有类群就会有纷争,有纷争就会有吉凶,这是人类社会出现后不可避免的一个结果。
下句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我们知道伏羲画卦是根据天象、地形以及人自身各类形象取为卦的。宇宙一对大阴阳就是天地,取为乾坤两卦,天上的象、地上的形也组成一对阴阳。那么天上的日月星辰组成类象,不过是阴阳变化的不同组合,在卦中呢就是离卦为太阳,坎卦为月亮,星象更复杂,在中国古天文学中可以把星空划分为四部分,也分别组象,叫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叫四象。在地成形呢,也是阴阳刚柔的气变化组合成各类各形,山川河流、岗阜原野、湖泽洋海、风雨雷电,这是我们地球大地上的物质世界的的形。上面讲的“类聚群分”,吉凶就会生出来。这儿讲的天象、地形,是会变化的。天象会变化吗?会变化,只不过我们人类的生命太短,感觉不到。地形会变化吗?那是一定的,俗语说“沧海桑田”,高山在亿万年前就是大海,大海中也有森林草原。这些变化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大地的形貌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风雨雷电、地震火山都是使之变化的原因,现在还有我们人类来加以改变。我们要了解研究这些变化,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以便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服务。如果不能了解、掌握这些,人类就会被动地接受自然变化带来的吉或凶了。所以,变化是与吉凶联系在一起的。《易经》这本书的本质就是研究变化的,也可以说,是研究吉凶的。掌握了《易经》的原理,就可以预知变化,就可以趋吉避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