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五、人之初,性本善
——“性,善”法起,万物成焉

今天我们来讲“善”与“性”,这两者与上面讲的一阴一阳的道有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孔子点明了易家的“道”是怎么回事,接下来写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动一静,这样的往复运动,矛盾的统一达到一种均衡、调和,便是“易道”。“和而衡”是自然界的天然形成的“生生不息”的一种状态,也就成了圣哲眼中自然的“道”。那么,在孔子的观念中,这样的状态便是一种“本善”和“本性”,这就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之者善也”,这里所谓的善,与我们平时讲的善良还不尽然相同,倒是和“善后”的“善”意思差不多,有妥切合理的意思。在儒家经典《大学》篇中,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既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种高等学府,也不是一种文凭。而指的是“大人之学”,也就是做为社会的人,特别是对社会责任有担当的人,也就是当时提出的培养社会人才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首先,要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弘扬、使明;后一个明是光明、好的。就是说人要弘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使“人之初,性本善”的善的部分发扬光大。其次,还要使社会上的人与自己一样,这就是要“亲民”。这个亲民的解释是“新民”,自己明了光明的德性以后,就要让他人也得到启发,要与时俱进,焕然一新。最后,这些从根本上,就是要落实到“止于至善”,要达到并保持至善的境界。什么是至善?就是超越了我们平常说的善恶、超越了是非对错。本来应该换一个更准确的词来表达,但是找不到,只有说最善最善、善到极点,就是至善。南怀瑾先生解释为:没有善,也没有恶,便是至善。善到了极点,就是大善,大善是没有善恶的。要止于至善,因为再向前迈一步就是恶了。

比如我们从社会角度来说,为给人们提供极大的丰富的物质能源,从而发明了各种科技,使社会不断进步,这是一种善。但发展太快,对资源掠夺过多,就会出现负面作用,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种污染的负面的东西,让人们生病,可能要用一两代人的健康为代价。同样地,大自然也会以海啸、飓风、地震等灾祸来警示。这就是人类不能够“止于至善”带来的结果。人类应该减缓这种不正常的发展速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善”就是万物的合理性,是一种“和而衡”。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说让万物按其自身的规律来发展,天地不加以干预,看起来天地是“不仁”。同样的道理,让人类按自身的要求来发展,不管灾难战争还是和平繁荣,看起来圣人也是“不仁”,这种“不仁”实际上是“大仁”,是“至善”。

讲到这里,我们现在可以解释“继之者善也”,这里的“之”,也就是前面说的“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道”,天地大规律的天道。“继”在这里是“统摄”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能够统摄道的是至善。我们把话说大一点,不光是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命、一切众生,其根本目的都是在展现并完成大道赋予的生命轨迹。这就是人与一切众生的本性。只不过,人是用人的方式,狗是用狗的方式,猫是用猫的方式,花花草草用花花草草的方式……总之,大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展示大道的变化,都在成就大道。

“成之者性也”,性,在这里是本性,也是一种本能。比如,人和动物一样,生下来,不用教,就会吃,这就是一种本能。自然赋予的东西,你非要说这个“性”从哪里来的,这就是天地初始,就给万物赋予的。还有繁衍的本能,到了性成熟阶段,见到漂亮的异性都会形成原始的性冲动。人类也不离外,只不过人有了文明,加上另外的一种东西,叫情感。没有这种初始的“性”,也就不会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了。所以说,“化育成道”的就是性。

因为这种自然的本性,我们的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一切众生都是在成就大道、体现大道的根本规律。所以,从更高层次上来看,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这个世界上光有鲜花没有毒草,光有狮子、老虎,没有牛、羊、鹿、兔,这个自然生态就不平衡。放在人文生态上来说,只有好人没有坏人也是不行的,有了坏人的破坏、打破,才会有好人的重建、新生。那么,才会有自然社会的向前不断发展。不然的话,只有善而没有恶,或只有恶而没有善,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世界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哲学上还有一种命题叫“存在即合理”,实际上就是一种“道”的另外一种解释。

圣人之心虽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圣人都有“不仁”之心,强调的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是天地大道。虽说为善为恶是一体两面,正像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社会教育的目的是“明明德”,强大我们心中的天使,压制心中的魔鬼。当然,我们要成就哪一面,自己是可以选择的,不管怎么选择,都体现这一阴一阳之谓道,都分毫不差地体现了天地之间的因果法则。要明辨这个道,因为天道循环中还有一个“善恶有报”的规则。圣人坚持“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要把本性中的善得以发扬光大。 IDKDndRHJVt9cvi6NOIZ+8/tZYqvtlY1r2FuvmVjAFnkBa73SJ8jEQ7RDwhvN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