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道济天下
——学通万法为天下

中国人的哲学观里有一种旷达的思想,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是儒家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内容。这句话的源头思想就出自我们要讲解的第四章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我们来看,这几句系辞,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将此单独作为一段,其理由是:“此圣人尽性之事也”。也就是说,该章前一段讲究的是幽明、死生、鬼神等天地阴阳变化之道理,该段内容讲的则是如何认识天地万物的本性及其功用。认识到宇宙万物的本来的规律法则,那么我们做人做事就有了“道”,一切都能“循道而行”,我们学易做人的功用与目的便达到了。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什么与天地相似呢?指的是我们学习掌握了真正的“易道”,能够成为掌握天地规律的智者,那么这些做事做人的大法则就能与天地相似。这句话与开头所说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相呼应。所以,能不能真正掌握“易道”,才是做事行动能不能与天地相似的先决条件。因为《易》是弥纶天地之道的,掌握了“易道”就能知天地之道,才能与天地相似,才不会违背宇宙自然的大法则、大规律,做人做事才能顺利成功。所以,学《易》能让我们开智,而且是开大智慧,能让我们做事的境界与天地之道齐,自然不会与天地的规律相违背,那么也就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与帮助。不违天地之道,就是与天地规律相和相顺,这是人道。也是孔子所说“仁义”,不仅人与人之间有“仁义”,人与自然之间也有“仁义”。所以说,人们的道德行为目标及其善与不善之判断标准,应效法天地,与天地相谐相和,是不能违背“和顺”二字的。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首先,这里的“知”该作何解,有人解释为“知识”,指易的知识可以涵盖万物,这种解法也不能说错。南怀瑾先生解为“智慧”,与“智”相通,懂得《易》以后的人,智慧成就可以周涵万物。相对来说,南先生的解说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与上面一句顺承下来,能掌握天地万物的规律,能按自然规律行动做事,那么这样的智慧可以周涵万物,也就顺理成章了。孔圣人写这句话与儒家的教义一脉相承,儒家要求弟子读书求知,就要“知天下”,也就是什么都要学会,不仅要在人格道德上高修自己,在技艺上同样要做得完美,所以他教“六艺”,什么是“六艺”呢?就是六种技能,就是“礼、乐、御、数、书、射”。礼就是礼仪,各种社会礼仪,现在就是道德品质教育;乐就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方面的教育;御就是驾车,现在就是考驾照,操纵各类机器的执照;数就是数学、计算,现在也指会计业务;书就是写各型各类的字、各类文章;射当然是射箭,现在就是会打枪了,操作各类武器的武力值要高。孔子把各种本领也叫“器”,学到了这些本领,我们也说这个人“成器”了。学到了各个方面的能力叫“藏器于身”,也就是你要拥有周乎万物的能力智慧,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一旦有机会社会需要,就可以出来有所作为,为天下众生而建立功业。这叫“道济天下”,所以,儒家的个人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只要修好自己,学好本领,就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做事合乎自然万物之道,就不会犯错误,这也是我们要修习易学的价值所在。

所以,儒家思想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修养好自己,从小的方面来说,能够“周乎万物”,认识自然万物之理,遵照规律办事,做一个通达的人,也是一个自我成功的人。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建功立业,服务于民众,使社会大众因你而得到好的生活,安居乐业,国泰民安。这是“周济天下”。

宋儒说得好,我们学习这些东西,就是要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量。人的心量真的是非常的广大,可以与天地相似,可以量包太虚啊!可以“周乎万物”。社会在不断前进,文明在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宇宙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超越“易道”所提出的理论。易的思维、易的思想真的宏大无边。孔子把它称为学问的顶点,自有其道理吧。 uyN6VY+oK1nU+srFVBuN2U4DejsvQ27qoeMabNW2HUuVvN+rILUoDhjBwiYMgI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