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人天生就是演说家

演说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没有人是天生的演说高手,任何演说家都是靠学习和练习而获得成就的。

如何学习公众演说呢?所谓演说,不外乎“演”和“说”。

演,就是我人生的经历、体验和故事;说,就是分享、表达、沟通、说服和影响的过程。把我人生的经历、体验和故事,分享给听众的过程,就是演说。

精彩的演说,核心在于讲故事,故事是演说的灵魂。一场好的演说,在于讲好“我”的故事,从而通过我的故事,去帮助、影响和成就更多的听众。而所有的故事高手,都是训练出来的。

每个人生下来都不会讲话,8~12月之前会的是吃、喝、睡;然后,大人开始教孩子说话,从一个字、两个字,到一个词、两个词、半个句子。大人们很耐心地引导,孩子慢慢就学会了。

慢慢学会之后,孩子就进入了精彩的语言世界……

我观察了自己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在幼时发展得很快。有很多词语,大人没教,他自然就学会了。他会自然组合,表达自己的心声。

一个人从不会说话到自由表达,看似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都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所以,从说话到演说,也绝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

说话是开发一个人的小宇宙,演说是开发一个人的大宇宙。

比如三五朋友在一起聊天,就是在开发一个人的小宇宙,这时候,他能畅所欲言,侃侃而谈。可是,当他站在舞台上,面对50人,100人,1000人时,为何会顿失滔滔?那是因为没有人从基础开始来教他。

所以,我愿意用这本书来分享我的所有。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杨伯峻先生的译文是:

冉求道:“不是我不喜欢您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道:“如果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道会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没有开步走。”

任何事都是由简单到全面再到完善的过程。年轻人要学的观念是,很多事,你不会,不代表你不能,而是你还没有去学习,没有去做。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要成为演说家,先要说服自己,说服自己也是说服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唯有彻底地说服自己,才可以说服任何人。

伟大的领导者都是通过说服自己,顺便说服了别人。

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这家伟大的企业,他要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梦想,前提一定是先说服了自己。他身边的“十八罗汉”被他感染、影响、说服,然后和他一起拼搏。

我2008年也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我要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捐建101所希望小学。虽然,当我定下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人相信我,但我先说服了自己,我觉得我一定能做到。

因为我对自己无比相信,慢慢就开始有人相信我,跟我一起做这件事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当你认定自己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名演说家的时候,你就会慢慢拥有追随者,也会随之说服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

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妙,但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暗示效应”。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如果你长期进行自我否定,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你的情绪受到影响,让你慢慢远离自己的目标;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十分坚信,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那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信念的力量很强大,因为它让人把为实现愿望而下定的决心付诸行动。所以,当你迫切地渴望实现某个目标时,它就真的会离你越来越近。

所以,记住一句话:我是我认为的我,每一个人都会朝着自己相信的方向前行。

现在,请你大声朗诵下面的内容:

我要成为一个有内容可说的演说家;

我要成为一个有内涵修养的演说家;

我要成为一个有文化学识的演说家;

我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境界的演说家;

我要成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演说家;

我要成为一个成就听众、正念利他的演说家。

学习演说,是生发智慧的过程。我一开始也不会,通过学习,越讲越好,越讲越爱讲,智慧也就越来越多。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思想、表达、言谈、举止的记录。孔子一生中说了很多充满哲理的话,我想,这也源于他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思考和表达,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

我写过一本书,叫《日精进》,里面很多话并不是我写出来的,而是我演说的时候说出来的,然后助理帮我记录下来的。

我的很多学生也是如此。你让他们去写一篇文章,他们可能无法立即动笔,但是当他们当着很多人演说的时候,常常会文思泉涌、金句频出。

一个人越练习演说,灵感就越多;越深入一个话题,看问题就越深刻。

公众演说是释放智慧的过程。一个演说家要分享自己的思想,就要用“演”和“说”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输出。一位老师要传授自己的知识,也要靠说的方式释放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徒文化,从这个维度来讲,其实就是把经验、智慧、心得通过表达传递出来。

在知识付费时代,我们任何一个人想学什么知识都不困难,大学没有了围墙,各类通识课程都源源不断地出现在互联网上。但为什么人们还要拖着行李箱,不远千里来听一场演说,愿意为现场的知识埋单呢?因为,演说是生发智慧和传播智慧的过程,现场氛围所带来的冲击力,能直击一个人的灵魂,让他产生积极的改变。

学会演说,你的感染力能够让一个不学习的人拿起书,让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日日精进,让一个家庭或企业快速成长为学习型组织。

我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职业,但是它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取代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个人对一群人所进行的引导和激励。机器再聪明,也是没有感知力的,从没有哪个人会被一台机器所启发、感动、征服。

可以说,演说能力将成为未来社会最强大的竞争力之一。演说就是用一个人的力量,影响成百上千的人,创造数万倍的价值。

很多人也意识到演说的重要性,于是积极地参加与此相关的培训。这种培训越来越多,收到的反馈也越来越多样。有的人对于演说这件事情产生了一种偏见,看不起“公开演说”“表达培训”这类的行业。我对此的态度是——别人是否看得起你,或者是否愿意相信你、尊重你,并不取决于对方的认知,而是源于你自己是否值得别人相信与尊重。

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你的表现来决定的。

对于演说培训业来说,它其实与其他行业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弊端,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误解。比如行业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半路出家”的培训界老师,快速投入这个行业,但他们缺乏积累,没有真知,只会让人觉得是在“忽悠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让自己说的话赢得信任和尊重,获得影响力呢?

我个人有两点经验:

1. 不断实践,拥抱变化

如何拥抱变化呢?就是要真实地面对市场。

我创办了一家企业,叫巨海集团。我每天都会面对员工的诸多诉求,我要想办法让我的员工在公司这个平台通过奋斗实现有房、有车、有未来的目标,进而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同时,随着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当新的问题一出现,我就要立刻去面对,去解决。一个演说者,本身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

演说的应用场合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向企业员工传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很多大型企业邀请我给员工进行演讲,让我给员工宣讲我的梦想,我的创业经验,我成长奋斗的历程。最后,演说的内容当然要落脚到企业文化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时,我就能够很快理解员工的痛点,满足企业的需求。因为我们是同路人,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企业和员工当下最需要什么,所以我的思想、经历、故事、体验、感悟也就能打动听众。很多人听完之后,深受感动,还会进一步购买我的书和课程。

如果一位演说者只是纸上谈兵,或者总是讲一些陈旧的故事和道理,他怎么可能打动听众呢?所谓“真实的市场”,归根结底就是顺应当下听众的天性,找准他们真正的需求点,而这一定需要演说者不断地在实践中拥抱变化。

2. 提升实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巨海集团发展得很好,但这种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很多企业家在8年前就一直和巨海集团一起学习,慢慢壮大。当这些企业崛起之后,巨海集团也有了影响力。

而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也是我和众多企业家共同探索的经验总结。

我从不吹嘘自己可能是中国唯一做过近5000场公众演说的人,但我今天想说,感恩每一个听众,这本书是我的,也是你们的!

在这里,我再送大家一段朗诵练习,希望你们对提高演说能力更有信心:

孔子周游列国,声名远播;

刘邦能言善辩,定大汉帝国;

诸葛亮舌战群儒,始有三国分合;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语言开路!

公众演说纵横千古,于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千层浪万重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到了今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顶尖的公众演说能力依旧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主持会议需要演说,商务谈判需要演说;

接受采访需要演说,化解矛盾需要演说;

教化员工需要演说,自我行销需要演说。

我用四句话来总结公众演说:

公众演说是一对多的谈判;

公众演说是一对多的行销;

公众演说是一对多的沟通;

公众演说是一对多的共赢;

掌握演说智慧,胜过拥有百万雄兵!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讲话,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古今中外,无论是商界巨头还是政界领袖,几乎都拥有一项卓尔不群的特质——非凡的公众演说魅力。

在当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好的想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想法用声音传递出去。纵观如今的中国商海,阿里巴巴的马云、联想的柳传志、新东方的俞敏洪、华为的任正非,所有伟大的商业领袖的公众演说能力都堪称一流,并因此成为影响人心的高手。公众演说,无疑是你传播声音、增强影响力、扩展人生格局的重要工具。

有人说,“我性格内向,不适合演说”;有人觉得,“我不善言辞,没有演说天赋”。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给自己设限。没有天生的演说家,同样,也没有天生就不适合演说的人。

英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有严重的口吃,他却并没有因此减少说话的次数;相反,他非常热爱演讲,还是“TED演讲人”,经常在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传奇经历,涌现出自己的激情,传播了科技的力量。口吃并没有限制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者。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部著名的影片,叫《国王的演讲》。这部讲述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生平的传记式电影是汤姆·霍珀执导的,它截取了乔治六世一生中的一个小插曲: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逝世后,继任者艾伯特王子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之后,他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慢慢地克服了心理障碍,并成功在“二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公众演讲。这部影片拍得非常好,故事讲得极为动人,几乎包揽了第83届奥斯卡的所有奖项。

有意思的是,编剧大卫·塞德勒跟片中的乔治六世一样,曾经也是口吃病患者。他小时候就读过乔治六世的故事,并因此受到了鼓舞,克服了口吃的问题。所以长大之后,他一直想要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述出来,并想把它搬上银幕。

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曾经不善言辞、不敢说话的人,现在成为做过数百场精彩演说的演说导师。

所以,想要学会演说,千万不要自我设限。你首先要跨出第一步,那就是树立对演说这件事情的信念。相信演说能够助你以一人之力成万人之事;相信不管你现在自身条件如何,有朝一日都有可能自信满满地站在演讲台上;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你能够成为演说高手。 3NH09AZT5UREbtofbYBT2VyNlKNeR6VzNm8/bR31pC7mV6D9i1S4nvDlpmFFdD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