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巴菲特之道(原书第3版)(典藏版)
作者:【美国】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译者:杨天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01
ISBN:9787111668800
本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巴菲特之道》一书问世已经20多年了,因为该书第1版是第一本把巴菲特介绍到中国的书,我不禁产生了很多联想:20多年来中国股市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改变?遍观市场,很多事实表明,这些年来巴菲特思想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还很有限。看来,普及巴菲特思想仍然任重而道远!也许,这就是天南先生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翻译出版《巴菲特之道》第3版以继续指引道路的重要性之所在。
——李剑 上证巴菲特研究会常务理事
当天南先生翻译《巴菲特之道》第3版之时,伯克希尔的股票价格正上破20万美元,而巴菲特的身价也飙升至630亿美元以上。股神的创富奇迹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诀?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将会告诉我们其中的奥秘。
——姚斌 著名价值投资人一只花蛤
与《巴菲特之道》的缘分始于1997年,今天再读天南兄翻译的第3版,愈加强烈地体会到,投资绝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教条,巴菲特之路就是持续进化、持续提升投资境界之路。
——陈理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主席
这本书我看了不止一遍,在碰到投资疑惑的时候,翻翻书中的投资案例,也会让自己近距离地了解巴菲特每一次重大投资决策思考的全过程。如果读者能够仔细阅读手中的这本书,我想其价值不亚于巴菲特的午餐。
——张可兴 格雷资产总经理
至今没有人能比哈格斯特朗更好地记录巴菲特。
——《时代》
本书揭示出,巴菲特的成就是非凡的,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也是非凡的,但他的方法可以为普通投资者学习和应用。
——《华尔街日报》
巴菲特的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但没有一个人能像哈格斯特朗一样描述好他的成功。这本书是一流的,它揭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的内幕及缘由。
——畅销书作家 约翰·罗斯柴尔德
经典之作!如果你想知道有关巴菲特的一切,一定要好好阅读这本书。
——《福布斯》
所有对经济、企业、股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会从这本有趣的书中受益。
——《经济学人》
《巴菲特之道》非常适合普通投资者。作者将巴菲特获取亿万财富的投资技巧分解为易懂的12个准则,并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准则获利。
——《达拉斯新闻早报》
感谢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他精心打造的这本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能帮助我们更成功地完成生命中最有趣且最艰巨的任务——投资我们的金钱。
——《沃伦·巴菲特如是说》作者、畅销书作家 珍妮特·洛
通过将巴菲特的方法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不仅揭示了20世纪投资巨人们(从格雷厄姆到费雪)的主要观点,而且透彻地解释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包括概率论、心理学。
——戴维斯顾问公司基金经理 克里斯·戴维斯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是如何在股海中航行的。
——凯佩罗·沃特菲尔德公司管理总监 凯·布斯
今次有幸翻译最新版本的《巴菲特之道》一书,真是因缘际会。大约在20年前,我的命运正是被这本书的第1版改变的。它让巴菲特成为我心中的英雄,使我从此走上投资的大道,并获得了财务自由。
《巴菲特之道》是第一本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书,我可能是第一个中国读者,因为其中文版的面世是1996年,而我在1995年就读到了当时还是活页的书稿。我也可能是中国第一个与巴菲特通信的人、第一个亲见巴菲特的人。早在1997年,我曾将一份在同一版面刊登我的照片和巴菲特照片的中文报纸寄给他,并收到其回复。由此激发我于2001年前往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后来被媒体报道为“第一位与股神握手的中国人”。
早在1993年,我因为参与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而接触股市,当时整个社会都在摸索中前进,实际上大家都不明白股票到底为何涨跌,于是今天看来甚至莫名其妙的各种理论,活跃于媒体及坊间。若有兴趣翻阅昔日的证券类报刊,会发现当年的振振有词,今日看来多是妄言与臆断。
这种在股市中浑浑噩噩的摸索一直持续到1995年,那时,一本有关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书首次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日光,又如茫茫暗夜中的航船发现了指路明灯,令我懂得了投资的真正意义。它就是今天这本《巴菲特之道》的第1版,后来又译为《股王之道》《胜券在握》《沃伦·巴菲特之路》等。
书中阐述的诸如“买股票就是买企业”“好企业好价格”等投资理念现在听来尽人皆知,但当年简直是天外来音,闻所未闻。对于巴菲特的景仰之情,在多年之后融入我写的《巴菲特,生日快乐!》一文中。
巴菲特如今已85岁高龄,依然天天“跳着踢踏舞”上班,带领着伯克希尔每年为股东盈利数百亿美元。
对于所有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我们表示尊敬;
对于所有如此年龄还身手自如、思维敏捷的人,我们表示惊羡;
对于能如此年龄、身心康健,还年复一年为投资人创造数以百亿计价值的人,我们的心情只能用景仰来形容。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没有之一!
在星光灿烂的投资长河中,有无数个名字闪耀其间,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戴维斯、西蒙斯、比尔·米勒等,他们如同夜空中浩瀚银河里的明星,为现代人类社会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投资传奇。但就财富积累本身而言,这些成功投资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巴菲特。如若这些著名投资家有机会与巴菲特一起出现,这样的场面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月朗星稀!
我要感谢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当年一个年轻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人的记录,无意间激起万里之外另一些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的热爱,所谓的薪火相传就这样像蝴蝶效应一般荡漾开来。时隔多年、相距千里,那些受益于这本书、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曾经的年轻人,今日聚首,既是以自己的青春与实践向世人推荐这本《巴菲特之道》,也是在以这种方式向巴菲特致敬。
时至今日,有关巴菲特的书在我书架上达百余本之多,中英文皆有,水平参差,这本《巴菲特之道》始终是最为经典的一本。这本书中总结的四大类12条投资准则,系统勾勒出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框架。新版更是增添了相当的新内容、新投资案例,对于那些想了解投资、想了解巴菲特、想取得投资成功的人,无疑是最佳学习路径之一。
虽然这本书涉及历史、人物传记、企业管理等,但终究是一本以投资为主的书。对于投资这个话题,我倒是对年轻的读者有两点额外的提示:
(1)对于“青春资本”多于“现金资本”的年轻人而言,不必将精力过多耗费在股市上。
今天巴菲特受人仰慕的原因多源于其财务上的巨大成功,众人的目光多被其高昂的股价吸引,2015年年初,伯克希尔的股价为22万美元,而以半个世纪前每股8美元计,年复合回报率达22%。
以中国股市“90%的股民入市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情况而言,即便取得了与巴菲特媲美的投资成绩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绝大多数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专注于主业。至少在踏上社会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随着本职工作技能的提高,其收入会超过投资收益。看看身边那些曾经20岁、现在40岁的人们过去10年、20年的“炒股”经历,最大的损失并非股票亏损,而是由此耗去的时间与精力本可以成就另一番事业。如果你是个更有进取心的人,那么创富的最佳路径,是潜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最终将自己的企业上市。
(2)巴菲特理念的“局限”。
作者总结的巴菲特投资12条准则,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投资对象,例如要求“具有持续的运营历史”“高利润率”等,这些几乎无法运用于新兴高科技类企业的投资,如果你想按照巴菲特的理念去买创业板的股票,一定会大失所望。
但这到底是巴菲特理念的“局限”,还是其历时60年,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时光会说明一切。
尽信书不如无书,当初年轻的巴菲特若是尽信了他的伟大导师格雷厄姆的理论,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读书,多读、兼听、多思考,信也不要迷信,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人生阅读的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