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跨文化沟通的特点

从1998年开始,我逐渐应邀加入了许多国际学术和商业组织,也参加了很多组织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清华大学的各种国际学术交流、国际智库的全方面对话,并在国际组织任职。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自己正逐渐地变成中外双方沟通的信使和纽带。我经常奇怪地问他们:“你们都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进行交谈,有些外国人也能说很流畅的汉语,为什么你们双方不能够直接对话,而需要我去转达你们的意见、看法和建议呢?”一个普遍、共同的回答就是:“好像只有跟你才能讲明白。”而在他们彼此之间,似乎有一些沟通的鸿沟。

演讲前,演讲者一般会用对方熟悉的内容开场

为什么跨文化沟通会有困难呢?跨文化沟通与文化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又有哪些特点?跨文化心理学认为跨文化沟通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寻求共同点

沟通的一个重要基础(Grounding),就是要求双方具有比较一致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最好是有很多共同享有的知识和信息,这包括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信念体系和共同的假定。 而跨文化沟通最大的障碍,往往就是双方之间的共同点非常少 。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否了解我们文化中习以为常的知识、信念和假定。为此,很多外国学者到中国来进行演讲总是会先讲一些中国的名言警句,我们的领导人到其他国家进行交流时也会先用对方国家人们熟悉的内容或典故开场,这是为了寻找一个共同点,以便开启一段良好的跨文化沟通。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我们在国情、意识形态(Ideology)和生活经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很多话题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回避那些忌讳的以及令人不愉快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一旦提出,可能会引起双方之间的反感。在某种程度上,沟通的双方应该积极地去追求共同之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某种认同(Identity),相互之间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己人”的效应,这种“自己人”的效应可以消除沟通中的隔阂。

二、强烈的投入感

跨文化沟通的效果依赖于双方之间的互动程度,也就是沟通双方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敏感程度。这是一个高智商、高投入、高情感的智力过程,因此它对双方的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感情素质的要求都会很高。这种强烈的投入感(High Involvement)往往会使得那些经历过跨文化沟通的人感到某种程度的疲惫。而在文化内部的人际沟通中,特别是朋友间的沟通中,强烈的投入感往往是不太需要的。我个人常常说到华人在国外缺少一种国内的人常常享受的快乐,那就是“侃大山”或者说“闲聊”的快乐。跨文化沟通很少能达到闲聊的愉悦程度,因为它更像一个工作过程,而不是一个享受过程。

跨文化沟通的效果依赖于双方之间的互动程度

文化内部的人际沟通往往不需要强烈的投入感

我曾经在文化心理学的课堂上,给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分别讲了同样的故事,但是,最后得到的效果却完全不同。在美国课堂上,故事起到了活跃气氛、消除紧张的效果,尤其是在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名中国教授教学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对我有些不放心和担忧,因为不知道我是否对美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于是,我经常以一个故事来开始我的心理学课程。

一个牧师询问一个不爱去教堂的人:“你为什么不到教堂来?”这人回答说:“我告诉你我为什么不去。我第一次去教堂,他们就往我脸上泼水;第二次去教堂,他们就把我和一个女人绑在一起,再也不能脱身。”牧师回答说:“对,你下一次来,他们就会把土盖在你的身上。”

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学生会很快理解这个故事的幽默趣味,而不了解美国文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以,他们得仔细地分析故事的意义,并把这样一个轻松的故事变成一个严肃的思维挑战。

同样,很多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笑话,也不会对美国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效果。

圆周率的故事是各国文化的学生们都不陌生的。不过,用中国古诗可以很轻松地记忆到小数点后22位。这首诗是:“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对应的数字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6。利用汉字特有的谐音,这首押韵诙谐的小诗成了学习数学的工具。中国学生在笑声中仅仅用两三遍就完成这22位数字的记忆,而习惯字母学习的西方学生仍然没有从愕然中缓过劲来。

三、沟通中断的顾虑

由于缺少共同点,跨文化沟通不如文化内部成员间的沟通那样顺畅,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双方之间无话可说。而这种“无话可说”的焦虑往往会反过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沟通质量。

“无话可说”的焦虑影响沟通质量

我经常开玩笑地讲,普通中国同胞的跨文化沟通往往好似从三板斧开始,三板斧砍完后,就没有好的招数了。这常用的三板斧是:你到过中国吗?你喜欢中国吗?你还来中国吗?

文化内部的沟通失败,通常是由于一些外部原因造成的,比如外在干扰、突发事件。但是,跨文化沟通的失败往往是由内在因素(Internal Factors)决定的。比如说,对主体的不了解,也就是说当沟通双方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以及信息将产生的效果时,他们就可能会非常担心沟通的中断(Communication Breakdown)。这时沟通者会尽量去了解对方的理解程度或者寻找能够使沟通继续下去的主题,或者干脆放弃继续沟通。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对沟通产生反感和敌意。

对沟通中断的焦虑,往往还会导致沟通的双方显得过于关切和过分关心。这通常表现在沟通者非常急切地提出问题,发表评论,而不管对方对此有何反应。如果沟通的双方都争相传递信息,双方之间的沟通就会产生重叠、重合而且没有得到反馈的问题,这会对双方的沟通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谈判的持续性

与文化内部的沟通不一样,跨文化沟通是一个不断地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要随时随地评估沟通的过程和结果,并确定此阶段期望的和能够实现的双方间的关系。跨文化沟通的过程和效果决定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还是竞争的,是严肃的还是随便的,是关注问题的解决还是关注双方之间的感情关系,是等级分明的还是平等一致的,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文化内部的沟通,双方的关系一般是早已经确定的。 而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要依赖于沟通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跨文化沟通有着与众不同的难度。

根据谈判心理学的理论,谈判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四种行为表现。第一种行为表现是提出自己的主张。有时候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利益,就可能与对方发生争执,这时要理智地、有建设性地回应对方的信息和意图。谈判涉及的第二种行为表现就是暗示,包括给对方各种善意的提示,以及对对方的提示做出积极回应。第三种行为表现就是要有创造性的建议,也就是说,要以比较肯定的语气和用辞,对下一步的沟通提出建议和看法。第四种行为表现就是讨价还价,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中,要有维护自己利益的诉求,同时也要对对方的立场和意图有所了解和宽容,要有做交易的愿望,但是要保证每一个让步都会附带合理的条件。

提出主张

暗示

建议

讨价还价 wVIldvkxbGpBzBOFTmjWmmuiryq0hQavGIdh8AbpZy7IDaBburOzLpYZGIjIF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