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出国访问、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在出国的日子里,最让我们感到意外的不一定是国外的物质生活水平、自然风光、政治体制,而很可能是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价值观的不同、角色期望的差异以及沟通的困难,经常让我们感到困惑。

我自己的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发生在我到达美国的第一天。那是1989年1月20日,我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985次航班第一次飞往美国。因为碰巧有中央领导同机访问美国,所以飞机改飞洛杉矶而不是旧金山,这使我错过了飞往底特律的航班。原定接机的中国同学没有来,来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哈罗德·史蒂文森(Harold Stevenson)教授。我又惊又喜,因为史蒂文森教授是我非常敬仰的学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每次他到中国,都是由中国的领导和大学学者陪伴,而我当时只是北京大学的一个普通讲师,根本无缘与他面对面交谈。没想到到达美国的第一天,居然是他一大早来接我。我不好意思地问:“您的学生为什么没来?”他说:“他今天上午有课,而我刚好有时间,所以我来接你。”我很震惊,教授和学生的角色差异,在美国和在中国竟是如此不一样。

到达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办公室后,我又感受到了另一种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的冲击。一直跟我保持联系的心理系秘书桃乐茜·沃克(Dorothy Walker)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女士,见到我之后,她非常激动地跑过来拥抱我,说:“我们真为你担心,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我当时非常尴尬。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被陌生女性拥抱过。这种陌生异性之间的身体接触,直到现在还让我感到不自在。但是在美国,这是一种很自然、很普遍的问候方式。

在西方,男女可以公开拥抱

在中国,男女亲密接触是闺房中的私密事情

我的这些经历肯定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在国外访问、学习和工作的人都会有这种文化震撼的经历,并且大家都会从这些经历中学习到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如何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很多作家、学者、商务人员以及外交工作者都写过自己跨文化沟通和学习的经历及体会。这些游记、自传对我们了解跨文化沟通的方式和意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我们还需要一本从心理学角度探索跨文化沟通的著作,这就是我创作本书的初衷。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的文化震撼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不是那么深远。但是,文化之间的观念差异所造成的沟通障碍(Communication Obstacles),恐怕会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1964年,美国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两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社会运动。这两场运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差异,直到现在都影响着两国人民的心理与行为,而这些差异是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后来在中国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比较难以被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所理解。

1964年12月2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活动。这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生与政府最直接的一次对抗,也是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起点的“言论自由运动”的高潮。在这次静坐中,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马里奥·萨维奥(Mario Savio)发表了著名的“斯波尔广场演讲”( The Sproull Plaza Speech ,即《机器的运转》),大意如下:

当个人和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乏味,如此令人厌倦,以至于使你无法全神贯注,甚至连被动接受都不能的时候,你就应该停下来,躺在这个机器的螺丝钉上、轮子上、杠杆上或者任何一个部件上。

这篇演讲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共鸣,“不甘心做一个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轮子、杠杆或者任何一个部件”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种群众运动的精神信念,从而对美国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马里奥·萨维奥当年发表演讲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斯波尔广场上,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咖啡店以朴实无华的面貌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在太平洋另一边的中国,一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运动逐渐地从宣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转变成了强调“为革命奉献自我”的思想改造运动。“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成为中国1964年最为鲜明的口号,它几乎代表了所有中国文化所表达的道德价值—“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等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现代特色的奇妙精神信念。很有意思的是,当我向美国人讲述雷锋精神的时候,美国人也很崇尚雷锋做好事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这与童子军所提倡的没什么两样。但他们不能理解的是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因为这与美国人所崇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大相径庭。马里奥·萨维奥的演讲应该很难得到中国民众的社会理解及支持。而这正是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所造成的沟通困难。

中国人眼里的螺丝钉闪闪发光,带给每个人幸福。美国人眼里的螺丝钉是腐朽的、束缚人的

雷锋精神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跨文化沟通就是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沟通双方传递和共享意义、信息、感情的过程。究竟跨文化沟通与其他的沟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的,这些都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17h0jnLFEuyfxw+eE90WBh73JGlrsBUDyz/eXvuDc7xtEH8bOMZg6eb74V2GCV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