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像一个动植物园,每一种植物都有圈住它的篱笆,每一种动物都有关押它的牢笼。在这里,人类也不例外,也存在一种牢笼束缚着人类的自由,这个牢笼被称为世俗的牢笼。
纵观人类的历史,很多时间,人们都生活在这个牢笼中,按部就班地起床、洗漱、吃饭、工作、娱乐、睡觉,周而复始,永远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孩子费了很大的力气从牢笼的缝隙钻了出来。他早就对不远处的河流充满了好奇,因为他总能看到河岸边经常有一群长着“大钳子”的红螃蟹在爬来爬去。男孩来到河岸边,他小心翼翼地去抓红螃蟹,结果却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伤了手。虽然受了伤,但男孩很坚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然而,男孩很生气,为了平息心中的怒火,他抓来螃蟹放在火上烤,好让那些吃掉鱼卵的螃蟹得到教训。结果,烤熟的螃蟹香气扑鼻,男孩早就饥肠辘辘,瞬间便把它们吃了个精光。于是,男孩就成了一个吃螃蟹的人。
男孩玩够了,就带着几只螃蟹回到了笼子中,他准备将好吃的螃蟹送给自己的朋友。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这样的事实:原来螃蟹是可以吃的。如今,每一个人都知道螃蟹的美味,并且发明了许多烹饪螃蟹的方法。
第一次吃螃蟹也许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但我们的生活中很少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男孩那样的好奇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男孩那样走出牢笼,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男孩那样的勇气,敢轻易地品尝螃蟹的滋味。
其实,最为关键的地方,还是我们所拥有的那种一如既往的态度——我们不会尝试打破牢笼,更不会对走出牢笼抱有任何幻想。正是这种态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死气沉沉,再没有新奇的体验和惊喜。没有人会尝试着打破世俗的牢笼,因此人们的思想是僵化的,并且是自私的。随着这种思想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也在不断增加。
螃蟹很美味,而葡萄也很香甜。有一个执着的园丁,他一直致力于培育出各式各样的美味瓜果。一年夏天,他收获了满满一架的葡萄。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园丁决定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品尝一下自己的葡萄。
第一天,园丁遇到了一个富商,于是,他满心欢喜地将葡萄赠予富商,请他品尝。富商品尝完葡萄后,十分高兴,对园丁说:“你的葡萄太美味了,我马上就把钱付给你,如果你还有的话,可以继续卖给我。”园丁摇头道:“先生,我不需要钱,我只是想让你尝尝这葡萄如何而已。”结果,富商耸了耸肩,将一笔钱塞给了园丁,然后捧着葡萄便走了。
园丁很郁闷。不久后,他又遇到一位官员,他满心欢喜地请官员品尝葡萄。吃完葡萄,官员向园丁说:“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你尽管开口。不过,要是事情不合理,我可不能帮你。”“我只是想请您品尝一些葡萄。”园丁变得更加失落了。
后来,园丁又遇到一对情侣,出于礼貌,他先请那位美貌的女子品尝,然后满脸期待地望着年轻女子,希望能听到她对葡萄的评价。不料,这时女子的丈夫虎视眈眈地盯着园丁,似乎对他充满了仇恨。园丁见状,还未等女子开口评价自己的葡萄,便灰溜溜地转身逃走了。
在逃走的路上,园丁又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主动向园丁乞讨葡萄,园丁在失落中将剩下的葡萄赠予了老人。老人接过葡萄,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起来。他一边嚼着美味的葡萄,一边赞美道:“多美味的葡萄啊!又多汁又甜美,和我以前品尝过的葡萄不一样,这葡萄种得太好了,真是难得!”听了老人的话,园丁热泪盈眶,他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其实,园丁想要遇到的只是一个真正懂得葡萄滋味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去关注葡萄的甜美,而是按照世俗的寓意来理解园丁的用心。他们认为园丁在让人们品尝葡萄的背后一定预示着什么,比如为财富、为名利、为美色,等等。这些人没有打破世俗的牢笼,只是用自己的恻隐之心来猜测别人的美好用心。他们实际上失去了很多东西,并且永远不会懂得那些失去的东西有多美好。
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生活中,有多少美味的“葡萄”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没有用本真之心去品尝它们的甜美。我们总是打破不了世俗的牢笼,一直以随波逐流的姿态,以无聊大众的眼光去审视美好的一切,去观察这个原本就充满美好的世界。我们在接受了美好之后,总会阴暗地猜想其背后的目的。结果,在我们斤斤计较内心的时候,我们错过了无数的美好、机会以及成功的可能。世界是公平的,它摆在我们眼前的“葡萄”都是同样的美味,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去解读它们。
你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愿望吗?你还在顾虑世俗的规则吗?人们期望着能够体会世界的真意,却在真正能与世界遇合的时候,失去了本初之心。他们学着别人的样子,步着别人的后尘,把自己当成被囚禁在世俗牢笼中的猩猩。更为可笑的是,有时候,我们连一只猩猩的智商也没有。
生命像是一道流光,也许它的寿命不会太长,但它在我们手中的质量却因人而异。并不是财富越丰,知识越多,名利越强,质量就一定越高。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我们越是能返璞归真,越是能怀着一颗天真之心、赤子之心去面对世界,我们就越是能窥到世界的本真,越是能享受至纯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