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博、微信、贴吧和空间等新媒体出现,传媒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更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参与的方式。自新媒体出现以来,它们通过亮点、焦点和爆发点迅速积聚起人们的目光,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多点式和网络式的特点。同时,使信息的传播即时化、多样化和迅捷化。
面对这种变化,新媒体人要想运营好新媒体,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了解新媒体的特质、熟悉新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懂得运营和推广做起。其中,重要的几点就是事前做好新媒体定位,考虑盈利模式和推广模式。
在新媒体的运营中,要始终把握的一点是,让推出的产品更有生命力和活力。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多种新兴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人群聚集效应,来引发消费者的互动,从而吸引更多的网民成为用户,让更多的用户成为忠实的网民。
一夜之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成为媒体。
如今“媒体”已经不是专有名词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新时代中信息发布的成本近乎为零,你可以以极其简单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博客账号,也可以在视频和声音网站上建立自己的频道,或者轻而易举地做一个APP上传到手机里,然后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发布出去。
在国内,有博客、微博、微信、陌陌、优酷、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在国际上,有Twitter、Facebook、Youtube、Google等。这样一些新的媒体形式,日渐成为人们日常获取新闻和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途径。如今,新媒体的专业化和传播扩散速度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已经在变革中逐渐衰落了下来。
在新媒体的定义中,涵盖了一系列的内容。从技术方面来说,新媒体背靠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从传播渠道方面来说,新媒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与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外传播;从特性方面来说,新媒体具有快速即时、交互、共享、海量等特点,并且通过多媒体和超文本来突显人类的个性化和社群化;从作用方面来说,新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形态。
那些过去的专业的新闻机构有很多优势,他们有自己的一整套成本高昂的硬件设施设备,还有数量庞大的编辑和记者,每天都在搜集和筛选各类信息、资讯,然后把它们制作成新闻,并在新闻报道中尽力表现出自己的公允、可信、中立和平衡,而读者们也是这么看待媒体的。
但是读者、听众、观众不可能对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双方的信息传播只是一条单行道,没有迅捷的反馈,来自消费者的意见或许很多天以后才能传到媒体人的耳朵里,并且一不小心就被束之高阁。
媒体一直以来就以一个稀缺资源的姿态面对着消费者,从新闻资讯信息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历经了记者的采访写稿,编辑对稿件内容的加工,再到总编高层的把关,签发后再进入印刷厂和广播电视的直播间,中间没有消费者的参与。通过对信息的这种收集和创造,在多年来传媒机构聚集了庞大的读者消费群体,从而引来广告商的吸附。传统的媒体机构可以拿到丰厚的广告收入,读者的订阅也可以为他们增加利润。
但最近的几年,媒体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从印刷术发明以来,可以说媒体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巨大的动荡,几乎是从里到外全部被颠覆过来。以报纸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几百年,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而以最新的、更为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参与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也不过两三年就完成了。变革的时间越来越短,媒体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用来聚焦的目光似乎不够用了,因为到处都是亮点、焦点、爆发点。
当人人都成为信息来源的时候,传统媒体机构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而信息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微博是我们每天获取新闻资讯的最主要渠道,仅就微博而言,每天全世界的微博要发布的内容就高达几亿条,近百亿的词汇量。而视频网站每天也会有几十亿的浏览量和评论。全世界每天@出去的信息会达到几千亿个,这基本相当于一个世界级新闻大国两年的信件加报纸的总量。每天在新媒体上发布的文章、帖子高达几千万篇,这么庞大的数量恐怕比一份流行了千年的老杂志自出现以来所有的文字量还要多。如今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上1秒钟上传的信息、视频、文章,一个人恐怕需要花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看完。
表1-1-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对比
在互联网出现以后,信息量飙升,资源以海量级别汇聚起来。在人类文明史上,90%以上的信息是最近5年内产生的。但是,随着信息量的爆发,我们发现大量的信息缺乏可信度和值得深思的内容。也就是说,人类被过多的垃圾信息或者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包围了。信息狂热使新奇和好玩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标准。优秀内容被掩盖,内容的深度价值难以被挖掘,价值的重要性大大被削弱。对信息的整合和提炼就成为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而这种需求就成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前提,而对海量信息价值的发掘和整理,也推动了新媒体快速的迭代和更新。
消费者在经历了信息爆炸之后,开始转而寻求更好的内容,更有价值的信息,这就促使新媒体对自身产品品质的控制也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生产更好的信息产品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任务。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显然反应较为迟缓,多年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庞大的基础设施成本和人员成本,还有新闻传播的速度拖慢了传统媒体转型的脚步,但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新闻品质不懈地追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媒体也逐渐开始在互联网新媒体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把自己的优质产品放在了互联网新媒体上。虽然很多国内国外的传统大报的转型案例似乎让人们看到一丝希望,但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就可以明白,衰落仍然是他们的必然趋势,因为消费者对某些特定媒体的忠诚已经不再。
因此,优质内容的传承和生产任务就不可避免地落到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和网络媒体身上。在新媒体时代,读者会追求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再到新闻网站,最后点入自己最想看的链接。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已经大大忽视了特定媒体平台、载体本身,而是更加关注内容这个核心要素。因此,满足需求的内容到哪儿,用户的眼光就在哪儿,新媒体就应该到哪儿,而广告商也会随之而来。但是,这对新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把用户的关注吸引过来,通过怎样的运营来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是新媒体无可回避的问题。
在如今的时代,不仅是信息的海量爆发,新媒体自身也在面临着一个海量爆发的过程,因为人人都可以是新媒体。在新媒体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才能够脱颖而出把握住机会,恐怕是每一个新媒体人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面对新媒体形式带来的信息传播不断加速,如何从海量信息传递中真正抓住用户的视线是最关键的。众所周知,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最新最快,传统媒体可以依赖这样的基础特点通过自己的渠道将新闻传播出去。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在速度上的优势不复存在,快速报道的价值迅速在下降,当一个新闻出现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需要验证它、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并且进行有价值的评论,甚至通过引爆话题来发掘一个品牌,赢得不菲的利润。有质量、有价值、有包装、有运营、有推广、有营销、有利润恐怕是新媒体更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优秀的新媒体未来的真正出路。
新媒体的运营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媒体的内容开发、生产和管理,另一个是新媒体的推广。新媒体运营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不管一个新媒体的产品是可看的、可用的、可玩的还是可乐的,对产品的运营都很关键:运营好了可以增加产品的生命力和活力,可以让新媒体获利,并且可持续发展下去;运营不好的话,新媒体关门歇业则是常见的事情。
新媒体的运营,无论是基于何种背景,都要给用户以必要的尊重,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就是对用户最大的尊重,尊重是用户买单的最重要前提,是一种隐含在深处的盈利态度。有了好的作品和好的产品,绝对不能放任不管,不能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更不能为追求浅层次和短期小利益而盲目运营。如果不通过好的运营和推广让用户知道,就无法感染用户,更无法促进他们消费。
其实新媒体也是一种工具、手段或者方式,通过新媒体的运营工作,达成拥有新媒体的机构、组织、企业或个人盈利的目的。如今的新媒体运营基本是围绕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些比较火热的平台上。比如,腾讯的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平台、QQ空间、新浪微博、搜狐新闻客户端、头条号平台、百度贴吧、各类播客以及网站、论坛、博客等平台,都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各种传播方式在不间断地运营着,每天也把海量的各类信息推送到用户和消费者的手机和电脑里。
表1-2-1 新媒体的使用频率
现如今的用户会把目光聚焦在各种移动端和PC端里,那么在新媒体运营方面,运营者就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来进行运作,把这些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模式用好、用足,以达到新媒体应该达到的作用和效果。现在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是中小商家和个人,都对新媒体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突然的兴起和爆发也就是这一两年发生的事情,而到了现在,从事新媒体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表1-2-2 手机应用服务或产品的使用
但从事新媒体事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新媒体从业者要了解新媒体的特质,还要熟悉新媒体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运营和推广。其实说到底,运营新媒体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涵盖了很多的方面,因此其需求的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在新媒体中,对不同级别、部门或位置的人的要求也都不一样。
就高级管理人员来说,新媒体的运营目标是首要明确的,不管产品是可看的文章,还是可用的货品,高级管理者都必须根据产品策略来决定新媒体的运营策略,策划和推进整个业务运营的战略,并且担负起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执行。在日常工作中,新媒体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来实现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
对于新媒体中的中级管理者来说,要根据运营策略进行市场发展的跟踪和策略的调整,积极协调组织内部的重大运营计划;要针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拟定计划,协调内部各项工作,把自己的运营团队凝聚起来,做到优秀。此外,中级管理者还需要制定基层人员的运营指标和整个部门或者分部的年度客户发展计划,确保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新媒体的运营不是一项简单的线性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和合作性很强的网状体系,新媒体内部之间要互相协调配合、新媒体部门要与产品生产端和销售端做好衔接、交流和沟通,还要把自己的内容做好。在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不可或缺,但内容始终是核心的关键因素。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内容的强有力支撑,内容是新媒体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在传统媒体渠道的垄断被打破的时候,内容已经成为新媒体最根本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需要的是专门针对自身产品特点定制的内容,这就需要运营人员大力创作质量较高的原创内容,因为这样的内容商业价值大,可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商的关注。就新媒体近两年的发展态势来看,转载内容、恶搞内容等新媒体内容的红利期已过,对于爆炸性的东西受众也已经习以为常。而只有好的原创内容加优秀的推广计划,再加上合适的时机,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实际上,内容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一种创造性的产品,是企业本身产品之外的另一种更加高级的产品。产品的属性是什么?就是为受众提供最优的体验,新媒体人不仅要创作出优秀的内容产品,还需要经营自己的这个新产品。经营的方式就是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开发、包装、推广、营销,运用数据分析等工具来分析和研究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和优点,从而不断地建立起一类又一类的新媒体产品生产模型,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运营新媒体的过程中,还可以和用户进行多种多样的互动,在微信的公众号和头条号平台中,还有微博里,平台上都会给运营者提供很多关于活动的支持插件,像抽奖、促销活动、答题赢奖品、投票攒积分都可以利用。其实,新媒体平台运营就是要把这些活动都活学活用起来,调动用户的激情和活力,让用户完全参与进来。而且在做活动的时候,也要坚持,面对你的受众群,如果前一两次都没什么参与量,要想想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需要在哪些地方做些改进,然后不断地推广,不断地设计自己的传播方式,同时要多向那些活动做得好的大号学习。比如,他们做一些评比和抽奖,我们也可以做抽奖,他们做活动和产品名称的征集,我们也可以改头换面做产品功能的满意度调查和参与改进,做自己心目中的产品这样的用户互动。这样多做几次,就会慢慢摸索出门道来,可以从用户的角度来体会对产品的体验是怎样的。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就一定会对老用户产生作用,而且还能聚集不少新用户的目光。
新媒体推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不外乎这几个: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活动策划。除了投票、抽奖、征名,还可以利用红包和点赞加油等应用来进行活动,而虽然有些商家集赞做得比较好,但官方是禁止集赞的。因此,必须有一个好的玩法,在玩法中设置不错的奖品,再利用一个好机会,比如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有兴致来玩,这样的话,这个互动就会做得有声有色。
第二个就是新媒体运营人员要勤快一点,在各大媒体进行免费的广告推广,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能接触到客户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宣传。比如,QQ群发广告(不能多发,发布广告太密集会被踢),而且发布的广告最好是不要让人看出是广告来,要利用原创内容做出更软性、更利于接受的广告内容,把消费者吸引到商家一边,而消费者是最得罪不起的,再好的内容也需要有广大的基础粉丝进行群体性的传播,所以前期的广告内容需要运营人员多动脑筋。
第三个就是寻找合作伙伴,彼此之间互相推广产品和内容,但也不能硬推,否则受众不会买账。再有就是找到和本身新媒体用户群合拍的大号、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去推广吸引粉丝。
总之,运营新媒体必须首先从内部下功夫,整顿好内部管理思路,然后再去进行好的执行。从外部做推广活动发展广泛的粉丝基础,原创好的内容,举办好的互动,还有生产出用户认可的产品,这样距离运营的盈利目标的实现和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太远了。
新媒体的建立需要一种新的定位,很多优秀的新媒体在创立的时候都会提前思考自身的定位问题。比如说,比较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高晓松的《晓说》,他们都是知识分享类的自媒体,在主讲人背后有比较强大的团队和知识储备,还有资金支持;还有就是小而美、专而精的垂直类的自媒体,他们会专注于单一领域人群的需求。比如,情感领域的陆琪自媒体,专注男性或者儿童需求的其他自媒体。
新媒体跟过去的媒体已经很不一样了,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新媒体交互更多一些。互联网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交互。比如说,Web 1.0的交互部分就不多。但Web 2.0的交互部分就很多。而新媒体的重点就在于是否交互。比如,新浪首页是门户类网站,就不算新媒体,但新浪微博就是新媒体。微博上面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达到很多的交互,而网站上这种交互类的内容就少很多。所以新媒体在定位的时候,要把交互考虑进去。
对于新媒体定位的一个重要的建议就是,如果你背后没有实力型团队和资金的支持,最好别去做范围又广又全面的新媒体,而且大而全也不符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我们很多人在做经营的时候喜欢跟风,而且在有了一点点成绩的时候容易得意忘形,不顾之前成功的做法,转而去做跨界发展,或者叫多元化,在新媒体创立之初,你如果做的事情太多,对品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最后这个新媒体很可能被做得半死不活。一个新媒体在定位的时候,最好是思考做一个小而美的垂直品牌,先服务好一部分人群,把单一的事情做好比胡乱多元化要好得多。
实际上,定位成功的案例有很多,线下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百家讲坛》专门讲三国的易中天老师,他只讲跟三国有关的一两本书,就能获得庞大的粉丝群,然后开了博客、微博,他的收入在中国作家里也位列前茅,做着做着就做成自媒体了。还有讲汉朝历史的王立群老师,每天都在微博上跟大家互动,只要有什么历史方面的活动,他就跟粉丝们交流沟通,大家只要对汉朝历史有疑问都会找他问一问、聊一聊。这说明只要定位定好了,我就能专门在这个领域里服务用户,服务我的粉丝,和我的粉丝互动,时间一长,都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易中天、王立群两位老师虽然年龄都不小了,但他们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做的事情都是新媒体的事情,他们身上的新媒体特性也开始逐渐增多。
表1-3-1 企业新媒体微信运营的八大要点
中国跟一般的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就算你定位在讲一本书,只要是大家很关注的,你讲得又很棒,时间长了慢慢也会成长为这个小小领域里的第一或者前几名,你面对的市场规模也是海量的。对于自媒体的定位,要参考一下品牌定位理论,就是一个商业实体在市场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要建立一个与目标用户群的文化和个性差异有关的商业性决策,通过这个决策来做一个针对目标用户群体的特定品牌。比如,我们一说怕上火就会想到加多宝;一说过年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就算你不买这两样产品,但当你在想到跟他们相关的某些需求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这两个产品。
实际上,新媒体的定位在将来做小、做细是一种趋势。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基于新媒体的内在特质。一个是市场的细分,市场的分化;另一个是网民参与。就是新媒体不管做什么样的定位,都是要针对特定的用户群的,这些用户既然成为你这个新媒体的粉丝,那他们对你这个新媒体定位的内容肯定是感兴趣的、熟悉的,甚至是专业的。所以真正的新媒体内容的制作生产一定是来自用户参与,选择的信息也是要有针对性的,做出来的内容要首先分享给参与的用户检验。
在做新媒体定位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某种社会上的需求而做,如果你的定位没什么人关注,也没什么需求群体,就不要做。而且做好定位之后,也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作出调整,这样可以更加适合新媒体的长远发展。比如,在春节期间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的《博士返乡日记》这个热点,就是由一个新媒体——识局智库来引燃的。当时这家新媒体后台的数据显示,这篇文章的点击量达到了130多万,这还不算被转发、点赞的数据。
识局智库是由几位财经媒体记者创建的。他们在新媒体定位方面的过程十分值得借鉴。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作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智库的重要批示,这些灵敏的财经媒体人对这条信息非常关注,于是就在这个4月同步创立了识局智库。在这个创业团队中的成员之前从事的职业范围都是媒体、政府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报道,因此大家都认为,在政府政策,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政策分析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需求的人群包括政府机构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群体。
在经过一番调研之后,识局智库的团队证实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最终经过调整,给出的定位是:做政策领域的综合服务商。用O2O模式的话来解释,就是要致力于“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具体说来就是政策类新媒体资讯和咨询机构。他们现在已成为国内多个地方政府、企业、协会决策者的政策顾问。
经过两年的运营,识局智库已经是政策领域中最权威的民间智库之一,粉丝以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为主。他们在自贸区、国资混改、公务员、园区等领域人群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光是在微信公共账号上的粉丝就达30多万人,而且其中三成是政府公务员。这说明中高端群体对识局智库是非常关注的。再加上第三方平台粉丝数,总共拥有粉丝高达100万。
基于识局智库自身的定位,他们会为用户提供很多“接地气”的政策咨询,而且其出发点都是实用的解决方案,在咨询报告中多加入案例式的分析内容,非常有针对性,而且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说,这些咨询报告在拿到手之后,就可以立即借鉴使用,因而很受欢迎。
由此可以看出,识局智库对自身的定位首先是基于一个大的趋势。就是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时局和政策有高水准分析和解读的智囊来为大家服务,这个地位一方面很接地气,另一方面还是一片蓝海,其实,这片蓝海不是随随便便抓一个人就可以做的,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选择做新媒体也是一种顺应趋势的做法。因为原先的纸媒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创立和运营的成本很高,并不符合信息流通发展的规律。
识局智库团队在为新媒体定位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创立识局智库初期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到,移动互联网会成为人们更为便利的运用渠道,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就舍弃了传统媒体和PC端。虽然那个时候纸媒的影响力还在,PC互联网很火,但识局智库没有在这些载体上花时间和精力,而是一开始就把精力集中在移动互联网上。比如,微信平台和手机APP应用。时间证明了他们当初定位的想法的正确性。
所以一个做了很好定位的新媒体,目标群体会慢慢参与进来,然后再拉动这个新媒体继续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过去那种传播垄断就被打破了,新媒体和目标群体之间交互的平台、渠道是无缝连接的。这就要感谢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原先一盘散沙的消费者就被聚合起来,形成很多基于个性化和共同需求的不同风格的群体。这样就决定了新媒体在定位的时候,最好是在小而美、专而精的方向下功夫。
在一般性新媒体的运营过程中,它的指向并不是直接盈利,而是间接盈利。新媒体平台上一般是通过向用户推送优质的内容来吸粉,再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巩固用户的忠诚度,在稳定长期的内容推送中,逐渐提升新媒体的正面形象和品牌认知度。新媒体的价值是无形地、隐性地增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获取用户数量、质量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从一个新媒体运营的情况中,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收入增加的情况,和网点运营、线上直销相比,一般性新媒体平台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盈利数据来衡量。因此,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成效就用平台或公众号的阅读量、关注量、转发量等数据来评估。这种隐性的价值,任何企业和公司都无法忽视。
实际上,运营中的内容在新媒体出现初期也可以直接盈利,至今还有不少依靠付费阅读来生存的新媒体。但是随着新媒体变成一片红海,免费阅读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付费阅读的内容对自媒体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只能是一种越来越奢侈的东西。在中国政策领域中最权威的民间智库——识局智库看来,新媒体不应成为直接盈利的载体,而应该只提供影响力和公信力,单纯依靠广告的新媒体没有前景。目前,识局智库是国内新媒体中较少不依赖广告、活动而实现盈利的机构。他们认为,大部分新媒体的定位,应该是流量入口、影响力入口,通过特殊的新媒体功能来实现间接盈利。
新媒体运营人员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尤其是企业新媒体运营者更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运营中无论是发布文章还是举办活动,都是在对外展示新媒体品牌自身的形象和文化氛围,宣传自己的正能量,感染更多的用户,吸引潜在客户。因此,新媒体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不要转发和抄袭,如果看到实在很好的内容,也要结合自身品牌进行一定的改造,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用户才会有较高的认可度。
在网络视频平台新媒体中,优酷的主要盈利模式也是间接盈利。就是在视频内容上做贴片广告,按照广告的播放次数来向广告主收费。这种模式的核心在播放量,即播放次数越多,盈利越多。还有一种模式是增值业务。比如,罗辑思维的会员费,用户通过支付会员费用来换取罗辑思维的一些更为优质的服务。比如,向会员赠书、集体旅游、活动赢奖,等等。
此外,版权分销也是一种自媒体盈利模式。比如,优酷把影视剧版权垄断购买下来,再分销给其他视频网站赚取差价。但是由于国内的版权保护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新媒体在付费阅读和付费观看方面的商业模式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直接盈利。因此,在传统媒体中的主打盈利模式——广告,仍然是新媒体里盈利的主要商业模式。
其实,自从新媒体兴起以来,关于新媒体运营的盈利模式就屡屡被谈起,似乎这个无法突破的障碍,就必须要被突破一样。这实际上陷入了一个怪圈,从尊重事实的角度来讲,新媒体靠推送内容和做活动是没办法实现直接盈利的。与其说总是陷在寻找“盈利模式”的怪圈里,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内容和活动做好,把用户和流量做到一定的程度,做出新媒体本身的商业价值来,把间接盈利这步棋下好。
新媒体想吸引用户眼球,就必须实行免费阅读内容。因此想实现间接盈利,也要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这里列举几种方法来给大家借鉴,首先是可以做一些内容创新。现在的新媒体到处都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一些很突出的绝活,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存活下来,所以要创新,这是能够生存下来不被淘汰的最好方式。比如说,一家新媒体在每天推送的内容中加入更多新的元素,原来只有文章的,要加上图片,再加上视频,再加上相关的有意思的文章链接,这样可以满足用户对一个事件的全方位了解需求,他想要看到的、听到的内容你这里全都有,不用用户很麻烦地转到别处去寻找。
其次,是要把投放过来的广告做好,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嵌入其中。用户进入新媒体要看的是内容,广告对于用户来说,只不过是附属品。但是新媒体一方面要依靠广告获利,另一方面广告会影响用户观看内容的兴趣和心情。这就会落入一个怪圈:如果新媒体没有生存压力,完全可以以内容为核心,注重新闻精神和独立性;而一旦遭受到生存压力,就必须以利润为目标,把内容和广告做大量的嫁接,这样又会失去大量用户。所以,新媒体要在广告的展现方式上进行改造,把原先简单粗暴的广告改造得不那么招人厌烦,甚至用户还喜欢观看。比如,开心麻花团队在腾讯新闻客户端上的视频广告就以小品段子的方式展示出来,用户看了不仅不讨厌,还会多欣赏几次,而且很开心。
做新媒体运营之所以能间接盈利,就在于它不会直白地告诉消费者和用户,那些文章或者产品的价格和硬性的促销信息。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渡过了信息缺乏的阶段,新媒体推送内容如果想实现盈利,就必须提供高于用户预期的产品才能获得认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新媒体的提升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一有松懈就会被后来者超越。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出书,现在很多新媒体的运营时间都比较长了,积累的内容也不少,可以从这些内容中择优选出一部分精华,编撰成书,通过自媒体的运作将这些书推广出去,而且纸质的书跟售书网站进行合作销售,还可以以便宜的价格在网上推出电子书。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的信任度来出售商品,寻找供货商合作,把内容和货品结合起来进行推广。
此外,新媒体也能举办一些培训课程,一方面获得盈利,另一方面加强粉丝的关注度。因为社会在飞速变化,因此培训的内容也要不断地更新换代,以增加新鲜感和即时性。
表1-4-1 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在运营中,会把自身的商业策略渗透进来,而新媒体的营销则是这种商业策略在前端的实现。在运营中,特定产品会被加入概念诉求和问题分析等因素,这种因素会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而这种引导最后会体现在新媒体的营销中,因此在环节上,营销是运营的一部分,是运营的重要尾部。
在新媒体的营销中,则会加入运营中要做的合适的媒体语言,并进行舆论传播,由此使消费者认同产品的概念,认同其中的观点和分析思路,最后达到产品销售的目标,也使新媒体品牌及产品深入消费者的心中。
在做新媒体的营销中,必须要具备特殊的思路和技能。
第一,不要一味地逃避数据结果,这是商业目标可以量化的基础,更要重视可量化的过程,过程的背后是数据的实时监控。从中你可以知道新媒体营销的商业目标是什么。
第二,快速自主地学习,注重在该领域内的知识更新。
第三,研究那些优秀营销者的案例,从中学习营销经验,并且要有“扬弃”精神,就是可以分辨出哪些是好的经验并吸取它,而抛弃其中不好的做法。
第四,要亲手参与营销中每个环节的工作,不能只凭想象而不实干,文案写作、粉丝推广、活动策划、线上线下沟通,最好把自己打造成实干型的人才。
第五,要热爱这个领域的工作,如果只是作为一件谋生的技能,你大可不必这么专注和用心了。
操作新媒体的运营和营销有很多好处。
第一,新媒体提供的是免费的营销平台,相比传统媒体来说会大大节约成本。在平台上有诸多的免费资源可用,因而有效地降低了营销成本。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共享:你可以在微博上建立账户,在微信上建立公众号,在豆瓣上建立兴趣小组,在QQ上建立粉丝群,也可以在自己的官网上发布信息,并且能通过上述的新媒体工具与来自各方的粉丝进行有效的互动,而这些都是免费的,只要新媒体有创意,用户觉得有意思很好玩,就会随时帮你转发和传播出去。但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在传统媒体阶段,品牌的运营、宣传、推广、营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来运作,而在新媒体平台上,你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内容就可以。消费者可以免费为你传播出去,然后以病毒式的方式快速扩大和累积,到最后,传播完全是自主进行的,新媒体本身不需要参与,因此新媒体有自己的低成本传播优势。
第二,新媒体的营销会引导用户创造产品,分享利润。在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中,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编写的应用程序,并由平台统一进行销售和下载,如果售卖出去一次,用户就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这样苹果公司和程序作者就实现了共赢。时间未过多久,苹果商店中得到认证的APP下载量就超过了若干亿次,凭借这种作者的自发推广,苹果商店才赚得钵满盆溢。
第三,在营销中,引导用户创造产品或内容,新媒体提供销售平台,大家一起分享利润,保证了产品的多元化和创造力,也拥有了大量粘性很高的粉丝。在用户参与的过程中,新媒体平台会帮助用户把自己的印记打在产品上,使用户的成就感更强,并且新媒体平台会慷慨地与用户分享利润,从而使用户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这种共赢的模式,能够大大地提高新媒体营销的效果。
表1-5-1 您最看好哪种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在营销方式上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在具体的营销方式上,新媒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通过对微信的运营实现营销。微信的好处就是熟悉朋友之间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好友之间可以精准地推送信息。在微信的平台上开展客户服务营销是微博之后的另一个新兴的渠道。微信的种种天然优势更适合新媒体品牌的传播,而作为一个自媒体的平台,微信的传播速度和深度是非常惊人的。
运营中,需要尽快注册微信公众号,获得微信官方认证。之后根据新媒体自身的定位建立知识库。把某个特定领域的信息通过专业知识管理手段整合起来,可以方便搜索,再把这些知识和新的社会焦点、热点话题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群体,成为增值服务。这样的运营和营销效果可以大大地提升用户满意度,而在微信中,要吸收会员,就要经常为会员举办优惠活动,这样能够加强新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互动。
第二,进行微博营销。微博对字数有限制,就是每篇微博140字。更新之后可以实现即时分享,新媒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的信息更新和用户交流,也可以结合最近的时事热点发起话题,引发讨论,逐渐地加入宣传自己的新闻、文化、产品等相关信息,慢慢就会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圈子,最后达到营销的目的。
第三,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营销。这是一种新媒体营销中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百度就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使消费者在使用搜索引擎时很方便,也很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可以利用这种被用户检索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信息更加及时、精准地传递给目标用户群,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
第四,新媒体还有两种运营和营销渠道可以运作,一个是在SNS上进行营销,另一个就是论坛营销。虽然有一些SNS网站目前已呈现出一种衰微态势,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的SNS网站在多年来汇聚了大量的用户,其粘性不小。而且,广告主对这种互动媒体的使用也比较娴熟。因此,SNS是很好的运营和营销渠道。在一些人气论坛上进行推广帖的发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化较强的论坛上,某一个领域内的人群都会聚集在这里,甚至形成新的社群,因此有效的论坛帖子会加强人群之间的互动,并且他们也可以把这些好的内容转发和推荐给别的渠道去共享和推广。而新媒体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用文字、图片、视频或者音频更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从而加强自身的知名度。
总之,新媒体的营销可以通过多种主要的新兴方式来进行,并且可以补充较为传统的但是人群聚集效应较强的方式,来引发消费者的互动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进来,成为新媒体的忠实粉丝。而且,新媒体运营和营销比传统媒体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和口味。由于未来的消费者是非常强调个性化差异的,所以新媒体无论是在运营方面还是在营销方面,都要能够满足未来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变化才能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