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少女罗拉在父亲的安排下被送往可以进行“性格重塑”的培训中心,接受“麻辣变形”。初到训练营的罗拉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包括一同参加培训的陌生同伴。可是面临高强度的训练,那些异乎寻常的挑战项目又让她处在崩溃的临界点,她在此之前的那些美好幻想全都成了泡影。但是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将她击垮,她带着骨子里的那份倔强和坚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始终抱着永不言弃的信念。
训练营中的其他人也与罗拉一样,饱受性格问题的困扰。比如脾气古怪的单身妈妈、事业上挫败的创业者、家庭发生巨大变故的人等,而且他们性格迥异,自视清高。在类似“魔鬼”训练期间,他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最初的互相“仇视”、坚持独立的个体,到最后变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他们看到了集体合作的力量,并且克服了心理上的难题,学到了很多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
面对常人无法想象和完成的困难,叛逆少女罗拉是怎样克服性格和心理障碍的呢?原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一般会采取含蓄委婉、间接的方式向罗拉及她的同伴进行一定的心理和行为暗示,他们会不自觉地按照暗示人的意愿行动,这是心理学中的暗示效应。积极的语言暗示,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教练可能会下意识地在“麻辣变形”中对学员说:“你们可以的!”“你们一定行!”等。此外还有动作和表情上的暗示,或许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让学员对自己产生心理的认同和肯定。最后一个极为重要,即学员的自我暗示,当接收到一个棘手的任务时,很多人会说:“我不能完成。”“我想放弃。”“我真的做不到!”“……”此时,教练可能会教导学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做到,还要有挑战极限的精神。
抑或者是教练以身示范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这是切实可行的态度暗示。只要教练可以展现出高度集中、充沛的精神状态和自己对待任务的投入程度,就能对罗拉等学员开展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练的带动下,学员便会主动投身到任务中去。虽然学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其自尊心和体能会被“摧毁”,但这也给了他们浴火重生的机会,经过历练及磨炼过后,罗拉等学员的性格得到了重塑。
受暗示性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和学习能力。个体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就像罗拉在集体训练中极易被周边环境所“同化”,这是他人的行为对她形成了一定心理暗示的结果。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心理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条件反射。这是一种被主观意识上肯定的假设,并没有一定的依据。只是因为主观上认定它的存在,所以心理上会极力向它靠拢。最常见的便是课堂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灌输知识,还有面向大众的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的暗示作用。
不同的人对于心理暗示的接收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心理暗示有强弱和好坏之分。人们的显意识并不能控制心理暗示的效果,却会每时每刻都会接收各种心理暗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其实这是由于心理暗示才得以实现。诸如,“我能行!”、“快过去了,再坚持一下!”等,积极的心理暗示会激发人们努力完成目标的追求和对成功的憧憬。在强烈的自我暗示之下或迫使潜意识向显意识所接受和思考的东西靠拢,主体的个性和人格便会在心理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除此之外,对于这样一个训练团体而言,集体效应和从众心理必然不容忽视。若在训练中有人提出退出,那么其他学员由于内心的抗拒很有可能会选择一同退缩。这样的现象在最初的训练中尤为明显,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品行、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所以出现争执和各行其道是非常正常的。能够在多重困难和自身心理障碍的阻隔下,克服心理上的盲目从众,最后成功得到心理和生理的历练。这算得上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心理暗示除了对个体具有积极作用外,还可以发掘人们的记忆力。为了研究显意识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以下实验应运而出: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两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诗词(诗词在此之前并未讲解过)的背诵。第一组同学进行实验之前,老师向学生们透露了诗词是著名诗人某某的作品,这是一种暗示;而在第二组实验中,老师并未向学生透露任何东西。在到达规定时间后,立刻让两组同学进行默写。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同学的记忆力为56.6%,而第二组的记忆率则只有30.1%。由此可知,这种权威性的暗示会出现良好效果——对于学生的记忆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心理暗示不会受到外界反对声音的干扰,它是潜意识对所见所闻和显意识行为的认同、接受和存储的心理过程,所以这种暗示不具备选择性。而且非权威性的暗示也会产生暗示效果,所以暗示效果的好坏以及暗示的有无和权威性无关。
其实心理暗示会使他人不自觉、不加以质疑和拒绝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本质上是个体的情感和观念下意识地接受他人的影响。我们极易受到外界的暗示,一些间接、含蓄的方式便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就像学生时代每个学期的体能测试一样,比如800或者1000米测试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在你快要接近终点的时候向你大声喊:“你能行,跑快点,要冲刺了!”或许只是因为这样一句简单的暗示,便能激发起你体内还未完全爆发的能量,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相同的,体育赛场上的那些运动健儿们面对教练、亲朋好友的鼓舞,还有现场观众歇斯底里的呐喊,极有可能在比赛中迸发潜能,甚至打破纪录。但暗示也并非是万能的,若个体本身实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非常到位,有时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心理学表明,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保护“自我”,相比那些强制的干扰和控制,心理暗示无疑是作用较为明显的一种选择。一场“麻辣”变形,其实不仅是性格上的重塑,更多的是一场心理上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