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孤独盛宴:一个人吃饭,也要满满的仪式感

对于仪式感,心理学也有一些相关的解释。19世纪,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心理学的表现原理。他让一组被试去做笑的表情,被试大部分都被快乐感染,另一组被试做难过的表情,大部分被试则充满了负性情绪。这一原理也在后来的多种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证实。表现原理认为,我们要先拥有某种行为,然后才会产生某种情绪。在惯性思维里,我们认为开心才会发生笑的行为,难过就会发生哭的行为,而表现原理认为,当面部表现笑的行为时,人会感到开心,当面部表现哭的行为时,人会觉得难过。诸多实验证明了人的情绪是可以被创造的,演员在哭出来的时候同时感觉到非常的悲伤,在演绎正气凛然的角色时,相应的动作也会饱满地体现出整个角色的情绪和性格。“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并非她每天都有值得开心的事情,而是只有让大脑以为自己很开心,才会让自己真正体会到开心。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表现原理的一种应用,你想要生活美满幸福,就要学会热爱生活;你想要成功,就必须表现出努力;你想要表达爱意,就要做出浪漫、用心的行为。

从古至今,仪式感的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人类文明开化之后。靠天吃饭便要祈求神灵风调雨顺,以三牲祭祀来表达诚意;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稽首作揖。各项礼节总有着它自成的规定,而享用美食是神圣的事情,吃西餐必须刀叉并用,最好还要烛光红酒,吃中餐必须用筷子,这也是仪式感。

仪式感在心理上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心理一个准备空间,并在其中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整,从懒散到忙碌,从漫不经心到专心致志,之后将心理调整到有目的地去完成某件事的最佳状态,进入状态之后,便很少会被外界事物打扰,行事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仪式感的作用还在于使个体远离诱惑,它就像一个自我约定,约定之内是不被诱惑打扰的“安全地带”。

人的意志并非“铜墙铁壁”,诱惑是无处不在的,意志很容易被内在的“本我”推翻,显得脆弱无力,于是需要更多对外在因素的调整来保证专注,而仪式感就可以帮助完成。比如在看书之前把手机拿到三米以外的地方并且静音。

拥有仪式感会给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个人吃饭更不能含糊,很多人习惯不吃早饭,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心理,这类人对新的一天普遍不敏感,在他们心里,每天流水一般的日子过得毫无意义。如果给自己准备丰盛的早餐,并且赋予其不可或缺的仪式感,这份仪式感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 p1jOhMyh6W2tc2Ih222wand1aUBxQ5N87hSk2BeExKvvVFwKOrqTZeH3z4b5Ph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