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说
讨淮蔡时作

洪迈《容斋随笔》卷一五(《容斋诗话》卷四)《连昌宫词》云:

其末章及官军讨淮西乞庙谟休用兵之语,盖元和十一二年间所作,殊得风人之旨,非长恨比云。

寅恪按:容斋以《连昌宫词》作于元和十一二年间,未知是否仅依诗中词旨论断,抑或更别有典据。若仅依词旨论断,则为读者普通印象,无论何人,皆具同感,匪特容斋一人如是也。《元氏长庆集》卷二四《连昌宫词》(《全唐诗》第十五函《元稹》卷二四)云: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诗中所言,皆宪宗时事。今皇明指宪宗,故此诗之作必在宪宗之世。据读者普通印象论,此四句似谓,“宪宗既平蜀之刘辟,吴之李锜。今又讨淮西之吴元济,若复除之,则天下宁矣。”后二句为希望语气。故此诗之作应在方讨淮蔡,而尚未竟功之时。洪氏此诗作于元和十一二年间之说,殆即依此立论。考宪宗讨淮蔡,前后共历三年之久,自元和九年冬起,至十二年冬止。即《资治通鉴》自卷二三九《唐纪·宪宗纪》所载:

元和九年冬十月甲子,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讨吴元济。

至卷二四〇《唐纪·宪宗纪》所载:

元和十二年冬十月甲戌,愬以槛车送吴元济诣京师。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十一月上御兴安门受俘,遂以吴元济献庙社,斩于独柳之下。

是也(参阅《旧唐书》卷一五、《新唐书》卷七《宪宗纪》等)。其实即此数年中真与此诗之著作有关者,止元和十年十一年及十二年,而九年不能在内,以诗中有:

又有墙头千叶桃,

风动落花红簌簌。

写实之句,为暮春景物,不能属于其他节候。元和九年之暮春尚未出兵讨淮蔡,故不能计入也。

《新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云:

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寿安县(原注云:西一十九里有连昌宫,显庆三年置)。

寅恪按:寿安约当今河南省宜阳县地。连昌宫所在之地既已确定,《连昌宫词》如为宪宗讨淮蔡而未竟功时所作,则在元和十年十一年或十二年暮春之时,微之至少必须经过寿安,然后始有赋此诗之可能。兹逐年考之于下:

(甲)元和十年暮春

《旧唐书》卷一四《宪宗纪》(《通鉴》卷二三八《唐纪·宪宗纪》元和五年亦纪此事)云:

元和五年二月,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摄河南尹房式于台,擅令停务,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微之自元和五年贬谪出长安后,至十年春始由唐州还京,复出京至通州,两唐书《本传》及白香山所为墓志皆记述简略。今摘录其集中诸诗句及其题目自注等,与十年还京出京之道途时日有关者,以资参证。

《元氏长庆集》卷一九载:

《桐孙诗并序》(原注云:此后元和十年诏召入京及通州司马以后诗)。

元和五年予贬掾江陵。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山月晓时,见桐花满地,因有八韵寄白翰林诗。当时草蹙,未暇纪题。及今六年,诏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予亦白须两茎,而苍然班鬓,感念前事,因题旧诗,仍赋《桐孙诗》一绝。又不知几何年复来商山道中。元和十年正月题。

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城中过尽无穷事,白发满头归故园。

《西归绝句》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原注云:得复言乐天书)。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原注云:丹河,庄之东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原注云:宿窦十二蓝田宅)。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着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着柳冰珠满碧条。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原注云:题蓝桥驿)(诗略)

寅恪按:以上皆微之由唐州至长安途中所作。

《澧西别乐天博载樊宗宪李景信两秀才侄谷三月三十日相饯送》

今朝相送自同游,酒语诗情替别愁。忽到澧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

寅恪按:以上为微之出长安至通州时所作。

又《元氏长庆集》卷一二载: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并序》

元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予司马通州。二十九日与乐天于鄠东蒲池村别。十三年予以赦当迁。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原注云:元和十年闰六月至通州,染瘴危重。八月,闻乐天司马江州)。

又云:

重喜登贤苑,方看佐伍符(原注云:九年乐天除太子赞善,予从事唐州也)。

又云:

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原注云:十年春自唐州诏予召入京)。

寅恪按:以上诸句为微之追述元和十年春由唐州至长安,又由长安至通州事。

据上引诸诗,知微之于元和十年春由唐州入长安,实取蓝武大道,证以韩退之贬潮州刺史,其出长安途中所赋诗,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七律及《武关西逢配流吐蕃》七绝等(悉见《韩昌黎集》卷一〇),与微之此次行程适合,不过有去国还京之别耳。微之此役,西渡丹河,北经武蓝,距连昌宫所在之寿安殊远,似难迂道经过。即使经过,其时之景物亦与《连昌宫词》所言者不符,自不可能。其《桐孙诗·序》虽记元和十年正月,绎其文意,乃补题元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之旧作者。《本草纲目》卷三五《桐·下》引“陶弘景说”云:

二月开花,红紫色。礼云,三月桐始华者也。

是正月时桐尚未开花。微之取元和十年正月《咏桐孙》诗附题于元和五年三月《咏桐花》诗后,不可因此误疑商山道中气候不同,花事特早也。《西归绝句》言:“小桃花树满商山。”又言:“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则此商山之“小桃花”必为先杏开花之桃,而与千叶桃之较后开者不同类。

考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云:

欧阳公梅宛陵王文恭(寅恪按:“文恭”王珪谥也)集皆有小桃诗。欧诗云,雪里花开人未知,摘来相顾共惊疑。便当索酒花前醉,初见今年第一枝。但谓桃花有一种早闻者耳。及游成都,始识所谓小桃者,上元前后即着花,状如垂丝海棠。曾子固《杂识》云,正月二十间天章阁赏小桃,正谓此也。

是微之元和十年正月间于商山途中所见之小桃花正是此种植物,确无可疑矣。又据微之《题蓝桥驿留呈子厚诸人》七律,证以《柳子厚集》卷四二所载: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之七绝,是微之略前行而子厚后随。子厚于二月达灞亭,即长安近傍。时微之已先到长安。故综合推计之,谓微之元和十年到长安之时,约在正月下旬或二月初旬,谅不甚远于事实也。是年三月末,微之即取道澧鄠,折向西南(《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关内道京兆府鄠县,东北至府六十五里,丰水出县东南终南山,自发源北流至县东二十八里北流入渭),由秦至巴赴通州司马之任。然则微之于元和十年春季正月一小部分或二月之全部分及三月几全部分之时日,悉在长安。夏季自四月至六月之时间,又在由长安至通州之途中。连昌宫墙头之千叶桃花,自开自谢,微之关山远隔,王程有限(《白氏长庆集》卷一七《夷陵赠微之》诗云:“各限王程须去住”此借用)。亦无从得而赏之咏之。此《连昌宫词》不能作于元和十年暮春之证也。

(乙)元和十一年暮春

(丙)元和十二年暮春

《元氏长庆集》卷一二《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云:

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稹病疟二年,求医在此,荥阳公不忍归之瘴乡)。

寅恪按:《旧唐书》卷一五八《郑余庆传》云:

九年拜检校右仆射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三岁受代,十二年除太子少师。

又《旧唐书》卷一五《宪宗纪·下》云:

九年三月辛酉以太子少傅郑余庆检校右仆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同书同卷(参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四)又云:

冬十月丁巳以刑部尚书权德舆检校吏部尚书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又《白氏长庆集》卷一七《题诗屏风绝句并序》云:

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湓上(诗略)。

据此可知微之自元和十年六月至十二年冬,皆在山南西道区域。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郑权俱为当时之文儒大臣,而载之尤负盛名。微之之能久留兴元,要非无因。且通州即在山南西道管内,故微之因病求医,得至其地。若连昌宫所在之寿安县,则隶属河南道。微之非有公务,不能越道境而远游。今既无微之奉使越境之事,此《连昌宫词》不能作于元和十一年或十二年暮春之证也。 heyj9UZ4T2m0GgQdTVED3L6rlK5BG5adBkWRK8uZ/RvjIo/QTobmibbTqvPFJT9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