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第一期

前录卧子《癸酉长安除夕》诗,依据“去年此夕旧乡县,红妆绮袖灯前见”等句推论卧子至迟在崇祯五年除夕,已遇见河东君,但在崇祯五年除夕以前,似更有其他诗词为河东君而作者。今详检《陈忠裕全集》,颇有可能为河东君而作之篇什,然终嫌证据未甚充分,不敢确定。兹姑择其最有关之作,略论之如下。

卧子崇祯五年壬申春间所作如《春昼独坐感怀》(《陈忠裕全集》卷六《几社稿》)及《柳枝词》七绝四首(同书卷一九《几社稿》)、夏间所作如《生日偶成》七律二首(同书卷一五《几社稿》)皆有为河东君而作之可能。《春昼独坐感怀》诗中“白云过我居”及“谢客翻倒屣”等句,颇有可疑。《柳枝词》第二首“吴阊荡雨湿三眠”、第三首“淡引西陵风雨条”、第四首“妖鬟十五倚身轻”等句,亦与河东君当时情事适合,甚可注意。《生日偶成》二首之二云:“闭门投辖吾家事,与客且醉吴姬楼。”此“吴姬”,岂即指河东君而言耶?但以皆无明显证据,姑附记题目,及可疑之语句,以待将来之发覆耳。唯崇祯五年冬季卧子所赋《吴阊口号》十首之中,其最后三首,实不能不疑为河东君而作。兹择录六首分别论之。

此十首诗可注意者有两点。一为所咏之女性,非止一人,除河东君之外,其所咏之人,必与万寿祺有关。今所见《万年少集》,皆无此时期之作品,故甚难考定。二为此十首诗作于崇祯五年冬季,大约是十月间,其时卧子与年少俱在苏州为狭邪之游,而卧子意中之人,则不久将离苏他适也。

其一云:

衰柳寒鸦天四垂,严霜织月滞归期。已无茂宛千金笑,不许伤春有所思。

其五云:

远视红酣滟滟扶,近看无复掌中娱。楚王宫里原难入,检点腰肢必减厨。

其七云:

万子风流自不群,卢家织锦已纷纭。可怜宋玉方愁绝,徒为襄王赋楚云(原注:“万子谓年少也”)。

其八云:

何妨放诞太多情,已幸曾无国可倾。却信五湖西子去,春风空满阖闾城。

其九云:

传闻夜醮蔡经家,能降乘鸾萼绿华。莫似红颜同易散,馆娃宫外尽烟霞。

其十云:

各有伤心两未知,尝疑玉女不相思。芝田馆里应惆怅,枉恨明珠入梦迟。

寅恪按:第一首“已无茂宛千金笑,不许伤春有所思”与第八首“却信五湖西子去,春风空满阖闾城”及第九首“莫似红颜同易散,馆娃宫外尽烟霞”等句,实同一意,盖谓美人将去苏州,即《世说新语》“政事”类“王丞相拜扬州”条“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之旨。此美人必非第五首所咏杨玉环式之人。此肥女当是年少所眷念者,而与顾云美《河东君传》“结束俏利”者,迥异也。第八、九、十三首皆为河东君而作。“放诞多情”乃是河东君本色,自不待言。第十首即最后一首,为卧子作《吴阊口号》主旨所在。此首第二句与下两句,从《文选》卷一五张平子《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之语蝉蜕而来,“玉女”依李善注,即《列仙传·下》,字玉姜之毛女,与宓妃同指一人。而诗语上下二段,脉络贯通,不独足以见卧子之才华,并可推知其于昭明选理,固所熟精也。“芝田馆里应惆怅,枉恨明珠入梦迟”两句,乃用尤袤本《文选》卷一九曹子建《洛神赋》“秣驷乎芝田”“或采明珠”及李善注引记曰“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并同书卷二九张平子《四愁》诗之三“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之句(“美人”二字暗指河东君之名),又参以同书卷一九宋玉《神女赋》“寐而梦之”“复见所梦”等为第一出典,《李义山诗集·上·可叹》七律“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等句为第二出典。《温庭筠诗集》卷七《偶题》云“欲将红锦段,因梦寄江淹”等句,为第三出典。颇疑此时河东君以诗篇投赠卧子,而卧子深赏之也。“入梦”之“明珠”,即“因梦寄江淹”之“红锦段”也(可参前论宋徵璧《秋塘曲》中“因梦向愁红锦段”句)。此“洛神”自是卧子所属意者,与第五首所咏难入楚宫之女,非同一人,辞旨甚明。故可依此决定卧子此十首所咏,不止一人也。又有可注意者,即第九首中言及此美人所以将离苏他去之理由。此诗上两句“传闻夜醮蔡经家,能降乘鸾萼绿华”之典故,乃用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传及陶宏景真诰》卷一《运象篇》萼绿华事,并《文选》卷一九宋玉《高唐赋》“醮诸神”语,本极寻常,似无深意。但下接“莫似红颜同易散,馆娃宫外尽烟霞”两句,则是此仙女因往“蔡经”家之故,遂离去苏州也。据此可见“蔡经”之家,必不在苏州,而在苏州之近旁。然则此“蔡经”果为何人焉?前论宋让木《秋塘曲·序》中河东君寿陈眉公诗,曾及眉公生日时,祝寿客中,多有当时名姝,又论卧子《癸酉长安除夕》诗,引陈梦莲撰其父《眉公年谱》,谓天启七年眉公七十生日时,“远近介觞者,纨绮映带,竹肉韵生”,据此可以推见眉公平时生活祝寿客中之成分。卧子作《吴阊口号》十首,约在崇祯五年十月,眉公生日在十一月初七日,意者卧子赋诗之时,距眉公生日不远,河东君将离苏州,前往松江之佘山,即眉公所居,祝其七十五岁生日,遂卜居佘山,不返苏州,故卧子有王茂弘“临海无复人”之感也。

《陈忠裕全集》卷二〇《诗余·乳燕飞》云:

琼树红云漉,彩虹低护花梢泻,腻凉香浴。珊枕柔乡凝豆蔻,款款半推情蹙。更小语不明深曲。解语夜舒莲是药,生憎人梦醒皆相属。凤萧歇,停红玉。

娇莺啼破东风独。移来三起阊门柳,馆娃遗绿。栽近妆台郎记取,年年双燕来逐。云鬟沉滑藏雅足。漫折樱桃背人立,倚肩低问麝衾馥。浑不应,强他续。

则此词中人乃“移来三起阊门柳,馆娃遗绿”,故原是从苏州迁来松江者。故颇疑河东君崇祯五年冬自苏州往松江祝陈眉公之寿,因留居其地。前引钱肇鳌之书,谓河东君见逐周氏,鬻于娼家,但未言娼家在何处,今以吴江苏州地域邻接,及崇祯四年五年时间连续之关系推之,则河东君被鬻之娼家,恐当在苏州也。卧子《诗余》中又有《玉蝴蝶·咏美人》一阕,其中有“才过十三春浅”之语,疑亦是河东君自苏迁松不久时所赋,当是崇祯六年春间也。因附录于下:

才过十三春浅,珠帘开也,一段云轻。愁绝腻香温玉,弱不胜情。绿波泻,月华清晓,红露滴,花睡初醒。理银筝。纤芽半掩,风送流莺。

娉婷。小屏深处,海棠微雨,杨柳新晴。自笑无端,近来憔悴为谁生。假娇憨,戏揉芳草,暗伤感,泪点春冰。且消停。萧郎归去,莫怨飘零。

崇祯六年卧子为河东君所作诸诗,其重要者,如《秋潭曲》《集杨姬馆中》及《癸酉长安除夕》等篇,前已移录全文,并附考证外,兹再录此年所作关系河东君重要之诗数首于下。

《陈忠裕全集》卷一〇《陈李唱和集·予偕让木北行矣,离情壮怀,百端杂出,诗以志慨》七古云:

高秋九月露为霜,翻然黄鹄双翱翔。云途窈窕星苍茫,下有江水清淮长。嗟予远行涉冀方,嵯峨宫阙高神乡。良朋徘徊望河梁,美人赠我酒满觞。欲行不行结中肠,何年解佩酬明珰。高文陆离吐凤凰,江南群秀谁芬芳。河干薄暮吹红裳,纫以芍药羞青棠。何为弃此永不忘,日月逝矣心飞扬。旌旗交横莽大荒,圣人劳劳在未央。欲持中诚依末光,不然奋身击胡羌,勒功金石何辉光。我其行也无彷徨,感君意气成文章。

寅恪按:顾氏《文房小说》本《古今注·下·问答释义第八》略云:

牛亨问曰:将离别相赠以芍药者何?答曰: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寅恪按:《本草纲目》卷三五下木部之二“合欢”条,引《古今注》作“青裳”,自是误字,“青堂”亦难通。今《佩文韵府》作“青棠”,疑是《韵府群玉》原本如此,“棠’字较合理,卧子遂依之耳)。青堂一名合欢,合欢则忘忿。

又卧子此首七言古诗,可与上引舒章致《卧子书》参证,诗中之“美人”自是河东君,不待多论,卧子之“离情壮怀,百端杂出”之离情,即为河东君而发。“壮怀”则卧子指其胸中经世之志略,此当日东南党社诸名士所同具之抱负,非独卧子一人如是也。假使卧子此次北行,往应崇祯七年甲戌之会试而中式者,则后来与河东君之关系,或能善终,因卧子崇祯七年会试失意而归,虽于次年春间得与河东君短时同居,然卒以家庭复杂及经济困难之关系,不得不割爱离去。故今日吾人读此诗,始知相传世俗小说中,才子佳人状元宰相之鄙恶结构,固极可厌可笑,但亦颇能反映当日社会之一部分真象也。

又河东君《戊寅草·送别》其一云:

念子久无际,兼时离思侵。不自识愁量,何期得澹心。要语临歧发,行波托体沉。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

其二云:

大道固绵丽,郁为共一身。言时宜不尽,别绪岂成真。众草欣有在,高木何须因。纷纷多远思,游侠几时论。

寅恪按:此两诗依据《戊寅草》排列先后推计,当是崇祯六年之作,此题又列在《初夏感怀四首》之后,《听钟鸣》及《落叶》两题之前,故疑河东君此《送别》诗乃崇祯六年癸酉秋间送卧子北行会试之作。杨之“要语临歧发”即陈之“何年解佩酬明珰”,杨之“游侠几时论”,即陈之“不然奋身击胡羌”。其他两人诗句中辞意互相证发者,不一而足,无待详举。然则卧子获读此送别之作,焉得不“离情壮怀,百端杂出”耶?

抑更有可论者。《陈忠裕全集》卷七《属玉堂集》载《录别》五古四首,虽据卧子《自撰年谱》“崇祯八年乙亥”条末云“是岁有《属玉堂集》”,但此诗题下自注云《计偕别友吴中作四首》,其第二首有“九月霜雁急”之句,又据卧子《自撰年谱》“六年癸酉”条云“季秋偕让木诸子游京师”及“崇祯九年丙子”条略云“复当计偕。冬尽始克行”,故知此《录别》诗乃是六年,而非九年所作也。

卧子之《录别》诗,殆即答河东君《送别》诗者。兹录其全文如下,读者详绎诗中辞旨,益知卧子此次北行,其离情壮怀之所在矣。

其一云:

悠悠江海间,结交在良时。意气一相假,羽翼无乖离。胡为有远别,徘徊临路歧。庭前连理树,生平念华滋。一朝去万里,芬芳终不移。所思日遥远,形影互相悲。出门皆兄弟,令德还故知。我欲扬清音,世俗当告谁。同心多异路,永为皓首期。

其二云:

揽袪临大道,浩浩趋江湖。九月霜雁急,云物变须臾。非不执君手,情短无欢娱。送我以朔风,中肠日夜孤。万里一长叹,流光催贱躯。往路日以积,来者犹未殊。晨风转秋落,怀哉在根株。猛虎依松柏,锦衾恋名姝。苟执心所尚,在物犹区区。眷焉山川路,巧笑谁能俱。

其三云:

黄鹄怨晨风,吹君天一方。别时仅咫尺,谁知归路长。行役惨徒御,霜落沾衣裳。迢迢斗与牛,望望成他乡。锦衾与角枕,不复扬辉光。岂无盛年子,云路相翱翔。明月知我心,兰蕙知我芳。难忘心所欢,他物徒悲伤。

其四云:

今日逝将别,慷慨为一言。豫章生高冈,枝叶相婵媛。一朝各辞去,雕饰为君门。良材背空谷,慰彼盘石根。我行一何悲,所务难具论。非慕要路津,亮怀在飞翻。含意苟不渝,万里无寒温。勖君长相思,努力爱兰荪。常使馨香发,驰光来梦魂。

复次,崇祯六年癸酉春间卧子作品中,颇多有为河东君而作之痕迹。盖河东君已于崇祯五年壬申冬,由苏州迁至松江矣。兹不欲多所移写,唯录此年春间最有关之两题,并取其他诸首中语句,略论之如下。

《陈忠裕全集》卷一五《陈李唱和集·补成梦中新柳诗》七律云:

春光一曲夕阳残,金缕墙东小苑寒。十样纤眉新斗恨,三眠轶女正工欢。无端轻薄莺窥幕,大抵风流人倚栏(自注:“二语梦作”)。太觉多情身不定,莫将心事赠征鞍。

寅恪按:卧子此诗乃为河东君而作,自无疑义。今唯唤起读者注意一事,即后来河东君于崇祯十三年庚辰十二月二十六日迎春日与牧斋泛舟东郊后,所作之《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七律(见《东山酬和集》卷一),“此去柳花如梦里”及“东风取次一凭栏”等句与卧子此诗有关。俟后详论。卧子此时眷恋河东君如此,岂所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者耶?

《陈忠裕全集》卷一九《属玉堂集·青楼怨》七绝二首云:

灯下鸣筝帘影斜,酒寒香薄有惊鸦。含情不语春宵事,月露微微尚落花。

紫玉红绡暖翠帷,夜深犹绾绿云丝。独怜唱尽金缕曲,寄与春风总不知。

寅恪按:此题虽列在《属玉堂集》中,然其后第七题为《渡江》,有“落叶纷纷到玉京”及“北雁背人南去尽”之句,第八题为《江都绝句,同让木赋》,故知《青楼怨》乃在崇祯六年癸酉九月卧子偕宋徵璧赴京会试以前,大约是六年春季所赋。此题二首虽是摹拟王龙标之体,然第一首有“影”字,第二首有“怜”字,则其为河东君而作,可无疑也。《陈忠裕全集》卷一五《陈李唱和集》又有《春游》七律八首,其中多有“云”字,又有“杨”“影”等字。此八首既是绮怀之作品,复载河东君之姓名,则卧子此时之情绪可以想见也。同书卷一九《陈李唱和集·清明》七绝四首之三云“今日伤心何处最,雨中独上窈娘坟”,可与河东君《戊寅草·寒食夜雨》十绝句之五云“想到窈娘能舞处,红颜就手更谁知”互相证发,则其为河东君而作,抑又可知,前论宋让木《秋塘曲》时,已及之矣。又《陈忠裕全集》卷一五《属玉堂集·梦中吹箫》云“卾君添得兰桡恨,近过扬州明月桥”,及《至后》三首之三云“梦回午夜人如玉,春到江东花满城”,并同书卷一〇《属玉堂集·寒夜行兼忆舒章》七古云“颇思归拥春风眠,十三雁柱秦筝前”等句,皆卧子崇祯六年往北京会试途中及抵京所作,其在扬州阅女而不当意(李雯《蓼斋集》卷二五有《卧子纳宠于家,身自北上,复阅女广陵而不遇也。寓书于予,道其事,因作此嘲之》七律云:“茂陵不与临邛并,更语相如莫浪求。”寅恪按,舒章诗用《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之故实,可以参证。此临邛即卓文君,殆目河东君而言,若指张孺人,则恐过于唐突矣),故尤眷想河东君不去于怀,即前引舒章诗所谓“知君念窈娘”者也。

复次,六年冬更有可注意之诗一篇,移录于后。

《陈忠裕全集》卷七《属玉堂集》之《寒日卧邸中,让木忽缄腊梅花一朵相示。此江南篱落间植耳,都下珍为异产矣。感而赋之》五古云:

天寒岁方晏,朔土风无时。有客驰缄素,中更尺一辞。室迩人则远,何以寄乖离。启缄灿孤英,炯然见寒姿。问谁植此卉,戚里扬葳蕤。温室张锦幕,玉手云所私。常因清风发,怀佩慰朝饥。紫萼摘玄鬓,金屋分香缡。我家大江南,万树冰霜枝。缅想山中人,日暮对樊篱。丰容貎邱壑,冉冉羞华滋。一朝媚帝里,婉娈先春期。微物欣所托,令人长相思。

寅恪按:此篇前一题为《杂感》,其第二首有“仲冬日易晦”之句,知此篇乃崇祯六年冬卧子偕宋徵璧旅居京师,待应次年春会试之时所作。篇中所言,大约因宋氏缄示帝里之腊梅,为玉手所私,金屋所分者,遂忆及江南故乡,感物怀人,不觉形诸吟咏耳。殊可注意者,此篇之后,即接以《旅病》一题。综观卧子集中,凡关涉河东君离情别绪之作,其后往往有愁病之什,俟后论之。兹即此一端而论,亦足见卧子乃“瑯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者(见《世说新语》“任诞”类“王长史登茅山”条)。然陈杨因缘卒不善终,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悲夫!

今检河东君《戊寅草》,崇祯六年所作之诗词颇不少,其与卧子有关者,古诗乐府及词,则俟后论之,诗则有明显证据如《寒食雨夜十绝句》与卧子《陈李唱和集》中《清明四绝句》之关系等,前已论及,兹不复赘。其他诸诗,读者可取两人所作,其时间及题目约略相近及类似者,详绎之,中间相互之影响,亦能窥见也。

崇祯七年甲戌春卧子会试下第归乡后,既不得志,自更致力于文字。据卧子《自撰年谱·上》“崇祯七年甲戌”条云:

春复下第罢归。予既不得志于春官,不能无少悒悒。归则杜门谢客,寡宴饮,专志于学矣。是岁作古诗乐府百余章。

但检卧子此年所作其绮怀之篇什,明显为河东君而作者颇多,又取河东君《戊寅草》中《古诗乐府》,与卧子此年所作,其题目相同者,亦复不少。然则卧子之《古诗乐府》,仍是与河东君有关也。兹略论述之于下。

卧子《属玉堂集·拟古诗十九首》(《陈忠裕全集》卷七),河东君《戊寅草》首载《拟古诗十九首》。今检《戊寅草》诸诗排列次序,大抵依作成之时间先后。河东君崇祯六年后所作诗反列于《拟古诗十九首》之后者,盖自昔相传《古诗十九首》为枚乘所作,《昭明文选》亦因袭旧说,列之于李陵之上,其意实推之为五言之祖(参《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李善注)。《河东君集》首载《拟古诗十九首》者,殆即斯旨,非以作成之时间,在崇祯六年以前。然则陈杨两人集中,同有此题,明是同时所作,即崇祯七年所作也。此外可决定两人《乐府古诗》皆在七年所作者,有《长歌行》《剑术行》。兹择录卧子《长歌行》与河东君《剑术行》于后,聊见两人酬咏相互之关系云尔。

卧子《长歌行》(《陈忠裕全集》卷四《属玉堂集》)云:

绮绮庭中树,春至发华滋。迟我義和驾,念子好容姿。秋风不能待,仍随众草衰。托身时运中,一往各成悲。亮怀千秋志,盛名我所师。

仙人餐沆瀣,肌体何馨香。手持五岳行,下袭素霓裳。携手同一游,尘世三千霜。弱龄好辞翰,宛转不能忘。时诵宝鸿(鸿宝)书,谐戏群真乡。忘言违至道,罚我守东厢。

白云横仲秋,昭昭明月心。清光袭素衣,徘徊露已深。明灯鉴遥夜,宿鸟惊前林。所思日万里,临风为哀吟。河梁一闲之,在远不能寻。摘我琼瑶佩,绕以双南金。常恐馨香歇,无时寄清音。畴昔一长叹,使我悲至今。

河东君《长歌行》(《戊寅草》)云:

变翼谷中翮,霄房有余依。念子秋岩际,炫炫西山微(薇)。绥鸟悲不回,毖草狎轻葳。盛时弄芳色,陷势无音徽。我思抱犊人,翻与幽虫微。

仙人太皎练,华髻何翩然。混遁东濛文,光策招神渊。登此玄陇朔,读此秘宝篇。玄台拔嗜欲,握固丹陵坚。何心乘白麟,吹妙璚凤烟。灵飞在北烛,八琅弹我前。

夙昔媚华盛,明月琅玕苍,鳞枝发翠羽,双镜芙蓉光。自谓坚绸缪,翔协如笙簧。至今杨玉质,更逐秋云长。薿薿杂花凤,皎皎照绮鸯。朱弦勿复理,林鸟悲金塘。怅矣霜露逼,灵药无馨香。望望西南星,独我感乐方。

杨陈两人崇祯七年所作近体诗之有相互关系者,择录数题于下。

河东君《五日雨中》(《戊寅草》)云:

苍茫倚啸有危楼,独我相思楼上头。下杜昔为走马地,阿童今作斗鸡游(自注云:“时我郡龙舟久不作矣”)。

兰皋不夜应犹艳,明月为丸何所投。家近芙蓉昌歜处,怜予无事不多愁。

卧子《五日》(《陈忠裕全集》卷一五《属玉堂集》)云:

液池漫漫晓风吹,昌歜芙蓉绿满枝。三殿近臣齐赐扇,六宫侍女尽联丝。采虫玉树黄娥媚,斗草金铺红药宜。莫忆长安歌舞地,独携樽酒吊江蓠。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舴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卧子《平露堂集》又有《五日》七律二首(《陈忠裕全集》卷一六)云:

繁香杂彩未曾收,五月清晖碧玉楼。丽树浓阴宜斗草,疏帘宿雨戏藏钩。王孙条达萦金缕,小妾轻罗染石榴。自有新妆添不得,可无双燕在钗头。

画槛芙蓉一夜生,吴城雨过百花明。兰香珠幌通人远,麝粉金盘入手成。清暑殿颁纨扇丽,避风台试绛绡轻。遥传烟火回中急,更赐灵符号辟兵。

若取河东君之作与卧子《属玉堂集》中《五日》第二首相较,则两人之诗所用之韵同,所用之辞语如“阿童游”及“芙蓉昌歜”等亦同,似为两人同时所作。至卧子《平露堂集》中《五日》二首,第一首“疏帘宿雨戏藏钩”及第二首“吴城雨过百花明”等句,虽与河东君《五日雨中》之题有所符合,但仍疑是卧子崇祯八年之作品,盖“五日”天气往往有雨,或者七年八年五日皆有雨,而七年特甚耳。

《牧斋有学集》卷一三《东涧诗集·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十三云:

纱縠禅衣召见新,至尊自贺得贤臣。都将柱地擎天事,付与搔头拭舌人。内苑御舟恩匼匝,上尊法酒赐逡巡。按图休问卢龙塞,万里山河博易频(自注:“壬午五日鹅笼公有龙舟御席之宠”)。

寅恪按:牧斋卒于康熙三年甲辰五月二十四日,此诗当为此年五日病中感忆旧事而作,距卒前仅二十日耳。夫牧斋平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于遇河东君,故有《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三十四《追忆庚辰冬半野堂文宴旧事》之作。其最不快之事,则为与温周争宰相而不得,故亦有此作。卧子《五日》之诗言及当日京朝之事,牧斋此诗亦复如此,虽所咏有异,时代前后尤不相同,然三百年前士大夫心目中之人事恩仇、国家治乱之观念,亦可借以推见一斑矣。因并附录于此。

崇祯七年甲戌陈杨两人作品之互有关系者,除前所论述诸篇外,卧子此年所赋诗中,其为河东君而作者,亦颇不少。如《陈忠裕全集》卷一〇《甲戌除夕》七古略云“去年犹作长安客,是时颇忆江南春。唯应与客乘轻舟,单衫红袖春江水”等,即是其例。兹更录数篇,借此可见卧子钟情河东君,一至于此也。

《陈忠裕全集》卷一五《属玉堂集·水仙花》七律云:

小院微香压锦茵,数枝独秀转伤神。仙家瑶草银河近,侍女冰绡月殿新。捣玉自侵寒栗栗,弄珠不动水粼粼。虚怜流盼芝田馆,莫忆陈王赋里人。

寅恪按:此首后有《孟冬之晦,忆去年方于张湾从陆入都》二首,故知此《水仙花》七律乃七年冬所作,末二句可与前引五年冬《吴阊口号》七绝第十首后二句“芝田馆里应惆怅,枉恨明珠入梦迟”相参证也。

《陈忠裕全集》卷一五《属玉堂集》之《腊日暖甚,过舒章园亭,观诸艳作,并谈游冶》二首云:

清晖脉脉水粼粼,腊日方园意气新。岂有冰盘堆绛雪,偏浮玉蕊动香尘。鸳鸯自病溪云暖,翡翠先巢海树春。今日剪刀应不冷,吴绫初换画楼人。

五陵旧侣重倾城,淑景年年倚恨生。紫萼不愁寒月影,红笺先赋早春行。蒯缑虚拟黄金事,班管俱怜白凤情。已近艳阳留一曲,东风枝上和流莺。

寅恪按:此题自是为河东君而作,不待多论。所可注意者,即卧子过舒章横云山别墅时,疑河东君亦此与之偕游,其所观诸艳作中河东君之作品当在其内也。第一首第七句用《才调集》卷五元稹《咏手》诗“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之语,余可参后论卧子《蝶恋花·春晓》词:“故脱余绵,忍耐寒时节”及牧斋《有美诗》“轻寒未折绵”等句,兹暂不详论。通常寒冷节候,河东君尚不之畏,何况此年冬暖之时耶?斯乃卧子描写河东君特性之笔,未可以泛语视之。第二首第一联上句出杜子美《咏梅》诗“紫萼扶千蕊”句(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一《花底》及《柳边》两诗注),自与卧子此题后《早梅》一诗有关。下句之“早春行”当即指卧子“早春行”而言(见《陈忠裕全集》卷八《平露堂集》)。第二联上句出《战国策》卷四《齐策》及《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冯欢事》《黄金事》当谓藏娇之黄金屋耳。下句“白凤”用《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服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赁酒,与文君为欢”事。前引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柳如是轶事”条,谓河东君在云间,得徐三公子金钱以供宋辕文、李存我、陈卧子三人游赏之费。是说虽未必确实,但卧子家贫,而与河东君游冶,当时赋诗,固应有此种感慨。七八两句则谓与河东君相唱酬事,其和曲,即指所观诸艳作之类也。

《陈忠裕全集》卷一五《属玉堂集·早梅》云:

垂垂不动早春间,尽日青冥发满山。昨岁相思题朔漠(自注:“去年在幽州也”)。此时留恨在江关。干戈绕地多愁眼,草木当风且破颜。念尔凌寒难独立,莫辞冰雪更追攀。

寅恪按:卧子此诗之佳,读者自知,其为河东君而作,更不待言。第三句之“昨岁”,指崇祯六年冬留北京候会试之时,“相思”之语,亦可与前引《寒日卧邸中,让木忽缄腊梅一朵相示》五古“微物欣所托,令人长相思”之结语相参证也。兹有一事可注意者: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所载,崇祯六年癸酉无立春,七年甲戌正月六日立春,十二月十七日又立春。郑表七年正月之立春,应列于六年十二月,其误不待言(可参后《论河东君嘉定之游》节)。《陈忠裕全集》将卧子此诗编为《属玉堂集》七律最后一题,陈集次卷《平露堂集》七律第一题为《乙亥元日》,由此言之,卧子《早梅》诗当作于崇祯七年甲戌十二月立春相近之时,而在除夕以前。故卧子此诗所谓“早春”之“春”,乃指郑氏表中此年十二月之立春节候,并非指表中此年正月立春之节候而言,明矣。

《陈忠裕全集》卷一九《属玉堂集·朝来曲》二首之一云:

晓日垂杨里,云鬟锁绛纱。自怜颜色好,不带碧桃花。

又《古意》二首其一云:

日暮吹罗衣,玉闺未遑入。非矜体自香,本爱当风立。

其二云:

移兰玉窗里,朝暮傍红裳。同有当春念,开时他自香。

又《长乐少年行》二首之二云:

问妾门前花,殷勤为郎起。欲攀第几枝,宛转春风里。

又《丽人曲》云:

自觉红颜异,深闺闭晓春。只愁帘影动,恐有断肠人。

寅恪按:以上所录绝句五首,虽不能确定为何年之诗,然仍疑是崇祯七年所作,盖卧子《自撰年谱·上》“崇祯八年乙亥”条,虽云“是岁有《属玉堂集》”,若依前论《属玉堂集》中《录别》及《青楼怨》实作于崇祯六年《水仙花》实作于崇祯七年等例观之,则卧子所谓崇祯八年有《属玉堂集》之语,亦不过崇祯八年编定《属玉堂集》之意耳,未可拘此以概属玉堂之诗,悉是崇祯八年所作也。兹姑附此绝句五首于七年,俟后详考。卧子此类玉台体诗,可与权载之竞美,洵可谓才子矣。诗中所描写之女性,其姿态动作如“自怜颜色好,不带碧桃花”“非矜体自香,本爱当风立”及“殷勤为郎起,宛转春风里”诸句,皆能为河东君写真传神者也。

《陈忠裕全集》卷七《属玉堂集·秋闺曲》五古三首之三云:

非关秋易恨,唯近月为家。灭烛凝妆坐,临风抱影斜。自怜能倾国,常是旁霜华。

寅恪按:此诗前一首为《七夕》,《七夕》前逆数第三题为《录别》。前论《录别》一题,实作于崇祯六年,若依诗题排列之次序而言,似此《秋闺曲》亦作于六年秋者。但《录别》一题,本卧子后来所补录而插入七年所作诗中者,未可泥是遂谓《秋闺曲》亦作于六年也,故今仍认此曲为七年之作。其诗“临风抱影斜”及“自怜能倾国”等句中,藏有“影怜”之名,自是为河东君而作无疑也。

《陈忠裕全集》卷一九《属玉堂集·何处》七绝云:

何处萧娘云锦章,殷勤犹自赠青棠。谁知近日多憔悴,欲傍春风恐断肠。

寅恪按:此首之前为《中秋逢闺》二首,此首后二首为《仲冬之望,泛月西湖,得三绝句》。考崇祯七年闰八月,故知《何处》一首乃七年所作,此可与上引《偕让木北行志慨》七古参证。当崇祯六年秋卧子由松江北行会试,河东君必有赠行之篇什,疑即是《戊寅草》中《送别》五律二首,前已论及,兹不复赘。若所推测者不误,则河东君《送别》之诗,其辞意与世俗小说中佳人送才子赴京求名时之语言,有天渊之别。河东君之深情卓识,迥异流俗,于此可见一斑。由是言之,此才子虽是科不得列于状头之选,然亦不因此而以辜负佳人之期望为恨也。卧子此诗下二句殆用元微之《莺莺传》中杨巨源《崔娘诗》所云“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之语,而微易其意,或者卧子此时重睹河东君《送别》之诗,因感去秋之情意,遂赋此篇耶?俟考。

复次,今日综合河东君作品之遗存者观之,其中最可注意,而有趣味者,莫如《男洛神赋》一篇。此文虽多传写讹误之处,尚未能一一校正,然以其关系重要,故姑移录之于下,并略加考论,以俟通识君子教订。

吴县潘景郑君藏河东君《戊寅草》钞本,载诗八首,《别赋》及《男洛神赋》二篇。其《男洛神赋》之文云:

友人感神沧溟,役思妍丽,称以辨服群智,约术芳鉴,非止过于所为,盖虑求其至者也。偶来寒漵,苍茫微堕,出水窈然,殆将感其流逸,会其妙散。因思古人征端于虚无空洞者,未必有若斯之真者也。引属其事,渝失者或非矣。况重其请,遂为之赋。

格日景之轶绎,荡回风之濙远。载漴然而变匿,意纷讹而鳞衡。望㛹娟以熠耀,粲黝绮于疏陈。横上下而仄隐,实澹流之感纯。识清显之所处,俾上客其逶轮(寅恪按:《文选》卷一二木玄虚《海赋》云:“于廓灵海,长为委输。”疑“逶轮”乃“委输”之讹写)。水潗潗而高衍,舟冥冥以伏深。虽藻纨之可思,竟隆杰而飞文。骋孝绰之早辩,服阳夏之妍声。于是征合神契,曲泽婉引。揽愉乐之韬映,撷凝幎而难捐。四寂寥以不返,唯玄旨之系搴。听坠危之落叶(寅恪按:《文选》卷一六江文通《恨赋》云:“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同书卷一七陆士衡《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既萍浮而无涯(寅恪按:《海赋》云:“浮天无岸。”又云:“或乃萍流而浮转”)。临泛岁之萌盖,多漎潏于肆掩。况乎浩觞之猗靡,初无伤于吾道。羊吾之吟咏,更奚病其曼连。善憀慄之近心,吹搴帷之过降。乃瞻星汉,溯河梁。云馺嵃而不敷,波窲杂以并烺。凄思内旷,摵理妙观。消矆崒于戾疾,承嫮虖之微芳。伊苍傃之莫记,唯隽郎之忽忘。惊淑美之轻堕,怅肃川之混茫。因四顾之速援,始嫚嫚之近旁。何煌耀之绝殊,更妙鄢之去俗(寅恪按:“鄢”疑当作“嫣”)。匪褕曳之嬛柔,具灵矫之烂眇。水气酷而上芳,严威沆以窈窕。尚结风之栖冶,刻丹楹之纤笑。纵鸿削而难加,纷琬琰其无睹。凫雁感而上腾,潾灦回而争就。方的砾而齐驰,遽襳暖以私纵。尔乃色愉神授,和体饰芬。启奋迅之逸姿,信婉嘉之特立。群妩媚而悉举,无幽丽而勿臻。懭乎缈兮,斯固不得而夷者也。至于浑摅自然之涂,恋怀俯仰之内,景容与以不息,质奇焕以相依。庶纷郁之可登,建艳蔤之非易。愧翠羽之炫宣,乏琅玕而迭委。即瀖妙之相进,亦速流之诡词。欲乘时以极泓,聿鼓琴而意垂。播江皋之灵润,何瑰异之可欺。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寅恪按:《文选》卷一二郭景纯《江赋》云:“乃协灵爽于湘娥。”同书卷一九曹子建《洛神赋》云:“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又李善注引阮瑀《止欲赋》云:“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陈思王集》卷一《九咏》云:“感汉广兮羡游女,扬激楚兮咏湘娥。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斯盘桓以丧忧,囗凋疏而取志。微扬娥之为愆,案长眉之瞴色。非彷佛者之所尽,岂漠通者之可测。自鲜缭绕之才,足以穷此㶄溔之态矣。

寅恪按:关于此赋有二问题。(一)此赋实为谁而作?(二)此赋作成在何年?

(一)葛昌楣《蘼芜纪闻·上》载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引《神释堂诗话》云:

如是当作《男洛神赋》,不知所指为谁?其殆自矜八斗,欲作女中陈思耶?文虽总(?)杂,题目颇新,亦足传诸好事者。

据此可见昔人虽深赏此赋之奇妙,而实不以确定其所指为何人也。细绎此赋命题所以如此者,当由于与河东君交之男性名士,先有称誉河东君为“洛神”及其他水仙之语言篇什,然后河东君始有戏作此赋以相酬报之可能(寅恪偶检《石头记》卷四三“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回,以水仙庵所供者为洛神,其三八回为“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盖由作者受《东坡集》卷一五《书林逋诗后》七古“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句之影响。至卧子则深鄙苏诗,所赋《水仙花》诗,与此无涉,固不待辨。但《文选》卷一九曹子建《洛神赋》题下李善注云:“汉书音义,如淳曰,宓妃,宓义氏之女,溺洛水为神。”卧子或有取于此,而以“水仙花”目河东君,亦未可知也。俟考)。考当时文人目河东君为洛神者多矣,如前引卧子《吴阊口号》十首之十云“芝田馆里应惆怅,枉恨明珠入梦迟”及《水仙花》七律云“虚怜流盼芝田馆,莫忆陈王赋里人”,又汪然明汝谦《春星堂诗集》卷三《游草》中为河东君而作之《无题》云“美女如君是洛神”等,可为例证。若河东君戏作此赋,乃是因誉己为“洛神”之男性名士而发者,则依下所考证,然明赋《无题》诗,在崇祯十一年戊寅,此年然明已六十二岁,暮齿衰颜,必无“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之姿态,故其诗亦云“老奴愧我非温峤”殊有自知之明。河东君所指之“男洛神”,其非然明,固不待辨。至卧子赋《吴阊口号》,在崇祯五年壬申,年二十五岁,赋《水仙花》诗,在崇祯七年甲戌,年二十七岁,此数年间,卧子与河东君情好笃挚,来往频繁。卧子正当少壮之年,才高气盛,子建赋“神光”之句,自是适当之形容。况复其为河东君心中最理想之人耶?宜其有“男洛神”之目也。自河东君当日出此戏言之后,历三百年,迄于今日,戏剧电影中乃有“雪北香南”之“男洛神”,亦可谓预言竟验者矣。呵呵!

(二)据汪然明《无题》诗“美女如君是洛神”之句,知汪然明赋诗时,必已先见《男洛神赋》,然后始能作此语。汪诗既作于崇祯十一年秋季,则此赋作成之时间,自当在此以前无疑。此赋序中有“偶来寒漵”之语,则当作于秋冬之时。河东君于崇祯八年春间,与卧子同居,是年首夏离卧子别居,秋深去松江,往盛泽归家院,故八年秋冬以后数年,河东君之心境皆在忧苦中,其间虽有遇见卧子之机会,当亦无闲情逸致,作此雅谑之文以戏卧子。由此言之,此赋应作于八年以前,即七年秋冬之时也。又赋序有“友人感神沧溟”,赋中有“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等语,颇疑河东君此赋乃酬答卧子《湘娥赋》之作。检《陈忠裕全集》卷二《湘娥赋》之前二首为《为友人悼亡赋》,其序略云:

同郡宋子建娶妇徐妙,不幸数月忽焉陨谢。宋子悲不自胜,命予为赋以吊之。

及同书卷一八《平露堂集》载“送宋子建应试金陵,随至海州成婚”五言排律一首,考宋存标此次应试,乃应崇祯九年丙子科江南乡试,其在海州成婚,疑当在是年秋,其妻徐妙婚后数月即逝,时间至迟亦不以超过十年春间,可知卧子为子建作赋,当在崇祯十年也。若依此推论,则《湘娥赋》似为十年以后所作。但《为友人悼亡赋》之前为《琴心赋》(同书同卷),《琴心赋》之前为《秋兴赋》(同书卷一),其序略云:

潘安仁春秋三十有二,作《秋兴赋》。余年与之齐,援笔续赋。

又卧子《自撰年谱·上》“崇祯十二年己卯”条略云:

是年予春秋三十二矣。感安仁二毛之悲,遂作《秋兴赋》。

则是崇祯十二年之作品,列于崇祯十年作品之前。今《陈忠裕全集》所载诸赋,其作成之年月,实不能依卷册及篇章排列之先后而推定,故《湘娥赋》虽列于《为友人悼亡赋》之后,亦不可拘此认其为崇祯十年以后之作品,殊有作于崇祯八年以前,即七年秋冬间之可能也。今以此赋作成时间无确定年月可考,姑依河东君与卧子关系之一般情势推测,附录于崇祯七年甲戌之后,尚待他日详考,殊未敢自信也。此赋传写既有讹脱,复惭俭腹,无以探作者选学之渊深,除就字句之可疑者及出处之可知者,略著鄙意,附注于原文之下外,兹举此赋辞语之可注意者,稍述论之于下。

赋云:

骋孝绰之早辩,服阳夏之妍声。

寅恪按:河东君以“孝绰”及“阳夏”比“感神沧溟”之“友人”。检《梁书》卷三三《刘孝绰传》(参《南史》卷三九《刘孝绰传》)略云:

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

《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参《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略云: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幼便颖悟。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同书卷五三《谢方明传附惠连传》(参《南史》卷一九《谢方明传附子惠连传》)云:

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

《南齐书》卷四七《谢脁传》(参《南史》卷一九《谢裕传附脁传》)云:

谢脁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然则河东君心目中之刘谢为何人耶?见卧子《自撰年谱·上》“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寅恪按:是年卧子年十岁)条云:

先君(寅恪按:卧子父名所闻)教以春秋三传庄列管韩战国短长之书,意气差广矣。时予初见举子业,私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及尧以天下与舜二篇。先君甚喜之。

同书“天启元年辛酉”条略云:

先君得刑部郎,改工部郎。每有都下信,予辄上所为文于邸中。先君手为评驳以归。择其善者以示所亲,或同舍郎。是时颇籍籍,以先君为有子矣。

《明史》卷二七七《陈子龙传》云:

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

故河东君取刘谢以方卧子,殊为适当。后来河东君于崇祯十三年与汪然明书(《柳如是尺牍》第二十五通。见下所论)称誉卧子云:

□间恬遏地,有观机曹子,切劘以文。其人邺下逸才,江左罕俪。

又可与此赋所比配者参证也。夫卧子以才子而兼神童,河东君以才女而兼神女,才同神同,其因缘遇合,殊非偶然者矣。论者或疑宋辕文亦云间世冑,年少美才,与河东君复有一段寒水浴之佳话,此“出水芙蓉”(可参《文选》卷一九曹子建《洛神赋》“灼若芙蕖出绿波”句)足当男洛神之目而无愧。但此赋序云“友人感神沧溟”,赋中又有“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之语,今《卧子集》内实有《湘娥赋》一篇,与河东君所言者相符应,而辕文作品中,尚未发现与《男洛神赋》有关之文。职是之故,仍以男洛神属之卧子,而不以之目辕文也。噫!卧子抗建州而死节,辕文谀曼殊以荣身。孔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论语·雍也》篇)岂不诚然哉?岂不诚然哉?

又此赋云:

听坠危之落叶,既萍浮而无涯。

寅恪按:此两句出处,已于上录此赋原文句下标出,不待更论。盖河东君取材于江陆赋语,自比于孤臣孽子,萍流浮转,男洛神一赋,其措辞用典,出诸昭明之书似此者尚多,不遑详举。由此言之,河东君受卧子辈几社名士选学影响之深,于此亦可窥见一斑矣。复检《戊寅草》中有《听钟鸣》及《悲落叶》二诗,绎其排列次序,似为崇祯六年癸酉所作。若推测不误,则此赋之语亦与《悲落叶》诗有关。此两诗实为河东君自抒其身世之感者,其辞旨尤为凄恻动人,故移录之于下,当世好事者,可并取参读之也。

《听钟鸣》并序云:

钟鸣叶落,古人所叹。余也行危坐戚,恨此形骨久矣。况乎恻恻者难忘,幽幽者易会。因仿世谦之意,为作二词焉。

听钟鸣,鸣何深,妖栏妍梦轻。不续流苏翠羽郁清曲,鸟啼正照青枫根。一枫两枫啼不足,鹍弦烦激犹未明,悽悽胐胐伤人心。惊妾思,动妾情,妾思纵陈海唱弯弧君不得相思树下多明星(寅恪按:“动妾情”下疑有脱误,未能补正)。用力独弹杨柳恨,尽情啼破芙蓉行。月已西,星已沉;霜未息,露未倾。妾心知已乱,君思未全生。情有异,愁仍多;昔何密,今何疏。对此徒下泪,听我鸣钟歌。

《悲落叶》云:

悲落叶,重叠复相失。相失有时尽,连翩去不息。鞞歌桂树徒盛时,乱条一去谁能知。谁能知,复谁惜。昔时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凌春风,委秋日,朝花夕蕊不相识。悲落叶,落叶难飞扬。短枝亦已折,高枝不复将。愿得针与丝,一针一丝引意长。针与丝,亦可量。不畏根本谢,所畏秋风寒。秋风催(摧?)人颜,落叶催(摧?)人肝。眷言彼姝子,落叶诚难看。

寅恪按:世谦者,南北朝人兰陵萧综之字,其所作《听钟鸣》及《悲落叶》两词,见《梁书》卷五五《豫章王综传》。关于综之事迹,可参《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传》、《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附宝夤兄子赞传》、《北史》卷二九《萧宝夤传附赞传》及《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龙华寺”条。至河东君之以世谦自比,是否仅限于身世飘零,羁旅孤危之感,抑或其出生本末更有类似德文者,则未能详考,亦不敢多所揣测也。

复次,上论河东君之《男洛神赋》为酬答卧子之《湘娥赋》而作,若此假定不误,可知《男洛神赋》中“协玄响于湘娥,匹匏瓜于织女”之句,乃此赋要旨所在,即陆士衡所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者也(见《文选》卷一七陆士衡《文赋》)。然则男洛神一赋实河东君自述其身世归宿之微意,应视为誓愿之文,伤心之语。当时后世,竟以佻达游戏之作品目之,诚肤浅至极矣。特标出之,以告今之读此赋者。

附 河东君嘉定之游

此期河东君与卧子之关系,已如上述,兹附论河东君此期嘉定之游。就所见材料言之,河东君嘉定之游,前后共有二次:一为崇祯七年甲戌暮春至初秋,二为崇祯九年丙子正月初至二月末,今依次论述之。虽论述之时间,其次序排列先后有所颠倒,然以材料连用之便利,姑作如此结构,亦足见寅恪使事属文之拙也。

河东君第一次所以作嘉定之游者,疑与谢三宾所刊之《嘉定四君集》有关。其中程嘉燧松圆《浪淘集》首《谢三宾序》后《附记》云:

庚午春日莆阳宋珏珏书于垫巾楼中。

及马元调为谢氏重刻《容斋随笔·卷首纪事》卷一略云:

去年春,明府勾章谢公刻子柔先生等集,工匠稿不应手,屡欲散去。元调实董校勘,始谋翻刻,以寓羁縻。崇祯三年三月朔,嘉定马元调书于僦居之纸窗竹屋。

据此《嘉定四君集》刻成在崇祯三年春季,崇祯七年河东君在松江,其所居之地,距嘉定不远,经过四五年之时日,此集必已流布于几社诸名士之间,河东君自能见及之。如《列朝诗集·丁》卷一三所选《娄贡士坚诗》,其中有《秋日赴友人席,修微有作同赋》一题,足证嘉定四先生颇喜与当日名姝酬酢往还,河东君得睹此类篇什,必然心动,亦思仿效草衣道人之所为。揆以河东君平生之性格及当日之情势,则除其常所往来之几社少年外,更欲纳交于行辈较先之胜流,以为标榜,增其身价,并可从之传受文艺。斯复自然之理,无待详论者也。至若嘉定李宜之与王微之关系,可参赵郡西园老人(寅恪按:此乃上海李延是之别号)《南吴旧话录》卷二四“闺彥”门“王修微”条及附注,兹不详引。又检《有学集》卷二〇《李缁仲诗序》所言“青楼红粉,未免作有情痴”及申论伶玄“淫乎色,非慧男子不至”之说,疑即暗指李王一段因缘。牧斋于王修微本末多所隐饰。如《列朝诗集》闰集卷四《“草衣道人”王修微小传》,不言其曾适茅元仪及后适许誉卿复不终之事实(见《明诗综》卷九八“妓女”门《王修微小传》),盖为挚友名姝讳,其作《缁仲诗序》亦同斯旨也。

河东君第一次作嘉定之游,虽应有介绍之人,然今既不易考知,亦不必详究,但其作第二次之游,则疑与第一次有别,即除共嘉定耆宿商讨文艺之外,更具有“观涛”之旨趣(见后论《河东君与汪然明尺牍》第二十五通)。故就河东君择婿程序之地域年月之关系约略言之,崇祯八年秋晚以前,为松江时期,八年秋晚以后至九年再游嘉定复返盛泽归家院为嘉定盛泽间时期。十一年至十三年十一月,为杭州嘉兴时期。此后则至虞山,访牧斋于半野堂,遂为一生之归宿。风尘憔悴,奔走于吴越之间,几达十年之久。中间离合悲欢,极人生之痛苦。然终于天壤间得值牧斋,可谓不幸中之幸矣。古人有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见《战国策》卷六《赵策》、《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一《司马子长报任少卿书》等)河东君以儒士(见《牧斋遗事》“国朝录用前朝耆旧”条所述牧斋戏称河东君为柳儒士事)而兼侠女,其杀身以殉牧斋,复何足异哉?

河东君首次嘉定之游,今仅从程松圆诗中得知其梗概。唐叔达时升虽亦有关涉此事之诗,但《嘉定四君集》刻成于崇祯三年春季,故唐氏所赋之诗,未能收入,殊为可惜。更俟他日详检旧籍,倘获见唐氏诸诗,亦可弥补缺陷也。

上海合众图书馆藏《耦耕堂存稿·诗钞本》上中下三卷,其中卷载有《朝云诗》八首(孟阳之婿孙石甫介藏钞本,题作《艳诗》。刻本钞补题作《朝云诗》。此原钞本,本题《朝云诗》,旁用朱笔涂改“伎席”二字。孙石甫事迹可参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一八《金望传》,及同书卷一九《金献士传》并《有学集》卷一八《耦耕堂集·序》等)。《列朝诗集·丁》卷一三《松圆诗老·程嘉燧诗》虽选《朝云诗》,但止《耦耕堂存稿诗》此题之前五首,而无后三首。兹全录《耦耕堂存稿诗》中此题八首,略就其作成时间及河东君寓居地点,并与河东君共相往来酬和诸人,分别考述之于下。

今综合松圆在崇祯七年甲戌一年内所作诸诗排列次序考之,《朝云诗》八首,殊有问题。此题之前诸题,自《甲戌元日闻鸡警悟》,即《朝云诗》前第十五题,为崇祯七年所赋第一诗,其他诸题如《朝云诗》前第二十题为《花朝谭文学载酒看梅,复邀泛舟,夜归即事》,前第九题为《三月晦日过张子石留宿,同茂初兄作》,前第六题为《四月二日过鲁生家作》,此皆注明月日,与诗题排列次序先后符合,甚为正确,绝无疑义。但《朝云诗》前第二首《送侯豫章之南吏部》(寅恪按:“章”应作“瞻”),据《侯忠节公集》首附其子所编年谱,“崇祯七年甲戌”条云“是冬十一月之官南中”,朝云诗前第一题为《和韵送国棋汪幼清同侯铨曹入京,先柬所知》中有“归装岁暮停”之句,又《朝云诗》后第三题《邹二水知郡,枉访有赠》题下自注云“南皋公孙,由汝上,流寓京口”,据《耦耕堂存稿诗·自序》云“甲戌冬,余展闵氏妹墓于京口五州山下”,初视之,似《朝云诗》八首乃崇祯七年冬季所作,细绎之,诗中所言景物,不与冬季相合。《耦耕堂存稿诗钞本·朝云诗》第七首上有朱笔眉批云:“八诗自晚春叙及初秋,时序历历可想。”此批虽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即就此题第一首第一句“买断铅红为送春”及第七首第一句“针楼巧席夜纷纷”之语观之,可证其言正确,不必详察其余诗句也。然则此题诸诗必非一时所赋,乃前后陆续作成者。岂此题诸诗作成之后复加修改,迟至冬季始告完毕,遂编列于崇祯七年冬季耶?更有可注意者,此题八首诗中,前五首与后三首,虽时节气候相连续,然此后三首中所述款待河东君之主人,皆在其城内寓所。主人固非一人,但直接及间接与唐叔达有关。颇疑此题前五首为前一组,此题后三首为后一组,此后一组与此题八首后一题之《今夕行》,复有密切相互之关系。牧斋编选《列朝诗集》,择录《朝云诗》前五首,而遗去《朝云诗》后三首及《今夕行》,何以不为孟阳讳,转为叔达讳,其故今未敢臆测。然《朝云诗》后三首及《今夕行》,与《朝云诗》前五首所赋咏者有别,亦可据此以推知矣。

今欲考此次河东君嘉定之游,所居住游宴之地,必先就程孟阳嘉燧、唐叔达时升、张鲁生崇儒、张子石鸿磐、李茂初元芳、孙火东元化诸人居宅或别墅所在,约略推定,然后松圆为河东君此次游练川所作绮怀诸诗,始能通解也。

程松圆嘉燧《耦耕堂集·自序》云:

天启乙丑五月由新安至嘉定,居香浮阁。宋比玉庚申度岁于此,梅花时所题也。庚午四月携琴书至拂水,比玉适偕。钱受之嘱宋作八分书耦耕堂,自为之记。壬申春,二子移居西城。余偶归,而唐兄叔达适至,因取杜诗“相逢成二老,来往亦风流”之句,颜西斋曰成老亭。先是辛未冬娄兄物故,已不及见移居。甲戌冬,余展闵氏妹墓于京口五州山下,过江还,则已逼除,因感老成之无几相见,遂留此。日夕与唐兄寻花问柳,东邻西圃,如是者二年,而唐兄亦仙去。

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云:

垫巾楼,辅文山后,积谷仓前。员外郎汪明际辟,为程嘉燧宋珏辈觞咏之所。

同书卷一九《汪明际传》略云:

汪明际字无际,一字雪庵。弱冠名籍甚,精易学,工诗画。万历戊午举于乡,选寿昌教谕(寅恪按:乾隆修《严州府志》卷一〇《官师表》,载明崇祯间寿昌县教谕,有“汪无际,嘉定人”)。读书魏万山房,倡导古学。迁国子学录,历都察院司务,营缮司主事,晋员外郎,督修京仓,以疾告归。给谏邹士楷遗书劝驾,拟特疏荐举,辞。后以同官接管误工,拜杖死。子彥随,字子肩。工画。崇祯癸酉副榜。痛父冤殁,终身庐墓。

徐沁《明画录》卷五云:

汪明际字无际,余姚人,占籍华亭。登乡荐。画山水,苍凉历落,笔致秀逸,以士气居胜。

寅恪按:孟阳以新安人侨寓嘉定,虽早欲买田宅于练川,而未能成(见松圆《浪淘集·总目》《蓬户》卷四目下注云:“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正月葬毕还吴,同孙三履和至梁宋间。丙申,丁酉,皆闲居,日从丘张二丈,唐娄二兄晤言,有蓬户诗。”“买田城南未成。”及《空斋》卷五载《买田宅未成,戏为俚体》诗,首二句云:“城南水竹称幽情,几念还乡买未成”),故在崇祯五年春,移居西城以前,往往寄居友人别业。其在嘉定寓居之垫巾楼亦略同于常熟拂水山庄之耦耕堂。耦耕堂之得名,已详载于《初学集》卷四五《耦耕堂记》,垫巾楼之名,亦与此相同,实出孟阳友人所题,而非松圆所自名也。

《后汉书·列传》卷五八《党锢传·郭太传》云:

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如此。

盖孟阳以山人处士之身份,故可借林宗之故事以相比,若孟阳本人,似不应以此名自夸。至于汪无际后来由乡荐(寅恪按: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一四《选举志·科贡门·举人栏》,万历四十六年戊午载有汪明际之名),仕至员外郎,其在孟阳僦居之前,尚希用世,更不宜即以处士终身之林宗自况,亦甚明矣。然则此楼之名,岂汪氏特为松圆而命耶?俟考。

复次,取松圆《浪淘集·总目·春帆》卷十三下注略云:“壬子秋僦居城南垫巾楼,与唐子孟先同舍并居。癸丑冬宋比玉至”,并《春帆集》中《移居城南送李缁仲乡试,并寄仲和》《垫巾楼中宋比玉对雪鼓琴》两题,及《松寥》卷十四《元日同唐孟先垫巾楼晏坐》,又前引《浪淘集》首谢三宾序后附“庚午春莆阳宋珏书于垫巾楼中”及孟阳《耦耕堂集·自序》“壬申春二子移居之西城”等语。综合观之,则知孟阳自万历四十年秋,至崇祯五年春,二十年间,其在嘉定,及寄居于汪无际城南之垫巾楼,而与崇祯五年春以后所移居之西域寓所,非同一地,自与河东君嘉定之游不相关涉者也。盖昔人“城南”一词,习指城墙以外之南方而言,如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及孟棨《本事诗》“情感”类“博陵崔护”条“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等,可为例证。孟阳习于旧籍成语,自故用此界说,至其所谓西城,则指城内之西部。由是言之,“城南”与“西城”,其间实有城墙之隔离也。此点似无足关轻重,但以与河东君在嘉定居住游宴之问题有关,且孟阳诗中,屡见垫巾楼之名,易致混淆,遂不避烦琐,先辨之如此。余可参下论“唐时升园圃”条等。

《列朝诗集·丁》卷一三上《唐处士时升小传》略云:

时升字叔达,嘉定人。少有异才,未三十,谢去举子业,读书汲古,通达世务。居恒笑张空弮,开横口者如木骝泥龙,不适于用。酒酣耳热,往往捋须大言曰:“当世有用我者,决胜千里之外,吾其为李文饶乎?”太原公(寅恪按:指王锡爵)执政,叔达偕其子辰玉读书邸中(寅恪按:辰玉者,指王锡爵之子衡。见《明史》卷二一八《王锡爵传》)。天下渐多事,上言利病者纷如。叔达私议某得某失,兵农钱谷,具言其始终沿革,若数一二。东西构兵万里外,羽书旁午,独逆断其情形虚实,将帅成败,已而果然。先帝即位,余以詹事召还。叔达为文赠余,备陈有生以来,所见闻兵革之事,谓今日聚四方之武勇,转九州之税敛,与一县之众角,已十年而不得其要领。国初所以收群策群力,定乱略,致太平,公之所详也,其可为明主尽言乎?或谓广厦细旃,非论兵之地,则汉之贾谊,唐之李泌、陆贽、李绛独何人哉?余未几罪废,不克副其望,而叔达之穷老忧国,为何如也。家贫好施予,锄舍后两畦地,剪韭种菘。晚年时闭门止酒,味庄列之微言,以养生尽年。语及国事,盱衡抵掌,所谓精悍之色,犹着见于眉间也。

黄世祚等修《嘉定县志附前志》卷一九《人物志》“文学”门《唐时升传》考证云:

时升工山水,有西隐寺纳凉册六幅,随意挥洒,颇得云林天趣。自题云:“余不善画,亦不工书。辛卯长夏,避暑西隐之竺林院。山窗无事,用遣岑寂,非敢与前人计争巧拙也。留与元老禅兄一笑。”程庭鹭、施锡卫皆有跋。又宋道南曾见先生画幅,石摹子久,树仿云林,颇神似。

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处士唐时升宅”条云:“北城。”其后附张鹏翀(寅恪按:鹏翀嘉定人。事迹见《嘉定县志》卷一六“宦迹”门及《清史稿》卷五〇九《艺文传》等。又《嘉定县志》卷二七《艺文志·别集类》载:“南华山人诗钞十六卷,张鹏翀著”)《过叔达先生故居》云:

吾乡四先生,程李娄与唐。阅世未百年,遗迹多苍茫。唯有唐翁居,犹在北郭旁。今朝好风日,邻曲春酒香。招呼共娱乐,醉步校猎场(寅恪按:“校猎场”谓演武场也)。回桥俯清溪,新柳三两行。宛然幽人姿,疏梅出颓墙。叩门伫立久,春风为低昂。入门抚奇树,云已百岁强。念此手泽存,剪拜毋敢伤。更有古桂花,四时自芬芳。先生手摩挲,黄雪名其堂。庭之枣纂纂,河之水洋洋。灌园足自给,不借耕与桑。(下略)

同书同卷“唐氏园”条云:

演武场西。中有梅庵,娱晖亭。有土阜名紫萱冈。架石为读书台,亦名琴台。唐时升辟。

同书卷二“官署”门“演武场”条云:

旧在西门外,高僧桥西,今在西城七图,基地三十三亩七分三厘九毫。明正统二年巡抚周忱建广储库,贮官布。嘉庆十五年知县李资坤改演武场。二十三年知县张重增筑外垣,建讲武堂。垣与堂久废。国朝因之(寅恪按:《嘉定县志》卷三〇“古迹”门“城头”条附张陈典《寻疁城故址》诗云:“有元于此地,曾设演武场。”可知嘉定县之演武场,乃元代所建,本在城外。明嘉靖十五年改西城内之广储库为演武场。故今《嘉定县志》卷首县城图所绘演武场,即在城内。唐氏园东之演武场,自应在城内。恐读者误解,特附识于此。又《嘉定县志》卷三二“轶事”门载崇祯中诸生王绂《同朱介繁观演武场团练》诗,并可参阅,以资谈助)。

同书卷三一“寺观”门“县城西隐寺”条略云:

西城七图,元泰定元年僧悦可建,明万历十八年僧存仁修,徐学谟张其廉增创竺林院藏经阁。

《列朝诗集·丁》卷一三唐处士时升《园中》十首,其二云:

自为灌园子,职在耒耜间。秋来耕耨罢,独往仍独还。河水清且涟,紫蓼被其湾。踌躇落日下,聊用娱心颜。瓠叶黄以萎,其下生茅菅。遂恐穿堤岸,嘉蔬受扳援。丁宁戒童仆,耰锄当宿闲。宴安不可为,古称稼穑艰。

其六云:

昔我游京华,达者日晤言。著书三公第,开宴七贵园。中心既无营,澹若蓬荜门。归来治环堵,无计以自温。批葱疏平圃,种薤满高原。不辞筋力尽,所苦人事繁。虽有方丈食,不如一壶飧。非力不自食,大哉此道尊。

同书同卷《题娱晖亭》四首(《嘉定四君集》中《三易集》,此题原为八首)云:

负郭家家水竹,残春处处烟花。开尊欲栖鸟雀,举网频得鱼虾。

春霁耰锄札札,昼长棋局登登。行就南邻酒伴,立谈北寺归僧(寅恪按:“北寺”当指西隐寺)。

风拗藤丝脱树,雨余柳絮为萍。闲居莫来莫往,小酌半醉半醒。

鹊喜携尊新客,鱼欢迎食小僮。冈腰暮霭凝碧(寅恪按:此指紫萱冈),水面残阳漾红。

《耦耕堂存稿》诗卷中《赠西邻唐隐君》诗云:

西家清池贯长薄,中垒岑隅望青郭。仲长岂羡帝王门,樊须自习丘园乐。春前土菘美如玉,雨后露茄甘胜酪。邻翁拾果换金钱,溪鸟衔鱼佐杯勺。君家老兄山泽儒,诗文咳唾成玑珠。长篇短句杂谣咏,名(如?)君乐事世所无。山中旧业今乌有,十年衣食常奔走。归来虽曰耦耕人,儿女东西不糊口。茅斋稻畦村巷东,花时招我邻舍翁。今年春秋富佳日,药兰芰沼连桂丛。安得逐君种鱼剪韭仍披葱,不愿吹竽列鼎兼鸣钟。

寅恪按:牧斋言叔达“锄舍后两畦地,剪韭种菘”,可知其园圃,与居舍相连接,实为一地,其地乃位于嘉定县城内之西北区。《嘉定县志》所载“唐时升宅”条,谓在北城,张抑斋诗谓在“北郭旁”,但同书“演武场”条及“西隐寺”条谓演武场及西隐寺俱在西城,盖唐氏宅圃之位置,实在城内之西北区,故可言在北城,亦可言在西城也。孟阳崇祯五年春以后移居西城,作叔达兄弟之东邻(此据松圆崇祯七年甲戌所赋《赠西邻唐隐君》诗,假定唐隐君为叔达之兄弟行,因而推得之结论。如唐隐君非叔达之兄弟行,则须更考也。又前引孟阳《耦耕堂集·自序》云:“日夕与唐兄寻花问柳,东邻西圃,如是者二年。”“东邻”孟阳自指,“西圃”指叔达,斯亦孟阳所居实在叔达园圃东之一旁证也。又孟阳序中所谓“寻花问柳”疑别有含义耶?一笑)。又据孟阳《今夕行》“南邻玉盘过(送)八珍”(见下引此诗全文并附论),则孟阳所居复在叔达宅圃之北,若详确言之,则叔达实为孟阳之西南邻,不过孟阳省去“西”字耳。昔人赋咏中涉及方位地望者,以文字声律字句之关系往往省略一字,如《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卷九《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述黄盖诈降曹操事云:“时东南风急。”《全唐诗》第八函《杜牧》卷四《赤壁》七绝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盖牧之赋七言诗,以字数之限制,不得不省“东南风”为“东风”,实则当时曹军在江北,孙军在江南,“东”字可省,而“南”字不可略。今俚俗“借东风”之语,已成口头禅,殊不知若止借东风,则何能烧走曹军?倘更是东北风者,则公瑾公覆转如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所谓“灰飞烟灭”,而阿瞒大可锁闭二乔于铜雀台矣。一笑!兹因考定孟阳与叔达居宅所在,附辨流俗之误于此,博识通人或不以枝蔓见讥耶?

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薖园”条(参张承先《南翔镇志》卷一一“园亭”门“薖园”条)云:

鹤槎山西,张崇儒辟,为程嘉燧宋珏辈觞咏之所。亭名招隐,植桂数十株(《南翔镇志》作“老桂四十株”)。宝珠山茶,百余年物。

程嘉燧诗:“秋月当门秋水深,岸花寂历野虫吟。西窗旧事人谁在,溪雨梧风夜罢琴。”(寅恪按:此诗见松圆《浪淘集·春帆》卷一三,题作“八月夜过鲁生题扇”)

张承先《南翔镇志》卷六“文学”门《张廷棫传》略云:

张廷棫字子薪,兵部郎楙族子。工诗文,与李孝廉流芳、程山人嘉燧为友。族孙崇儒字鲁生,筑招隐亭,名流多过从觞咏,风致可想见云。

同书卷一一“园亭”门“薖园”条附杨世清《薖园耆英会诗序》略云:

溪北三里张氏薖园在焉。中有招隐亭,植桂数十本,间以梅杏,环以翠筿,真幽人之居也。昔长琴山人雅与松园(圆)诗老长蘅先生辈善,时时过从,觞咏弗绝。所谓数十株者,固已干霄合抱,偃蹇连蜷。花时一林黄雪,香闻数里。予时一寓目,窃叹前辈宴游,未觏此盛。予屡欲偕耆年过之,每届花时,辄以他阻。己未秋闰乃得邀集庵蓱庵诸老偿宿愿焉。

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孙中丞元化宅”条云:

西城拱六图,天香桥。

孙致弥“友人见访,不识敝居”诗:“平桥业桂近诸天,小弄垂杨记隐仙。雨过清池常贮月,云深乔木不知年。抱琴人立香花外,洗砚僮归草色边。迟尔清尊同啸咏,莫因兴尽又回船。”原注:“桥因薖园丛桂得名,西有法华庵。”据此,则隐仙弄别有薖园,未详谁筑。

同书卷一六“宦迹”门《孙致弥传》略云:

孙致弥初名翙,字恺似,一字松坪,明登莱巡抚元化孙。父和斗,字九野,一字钟陵。笃于孝友,埋名著述,不与世故。元化旧部曲多贵显,讽之仕,不应。尝经理侯峒曾家事,计脱陈子龙遗孤,有古人风。致弥才思藻逸,书法逼似董文敏,诗词跌宕流逸。总纂《佩文韵府》,书垂成而卒,年六十八(寅恪按:《佩文韵府》首载清圣祖序云:“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又孙和斗计脱陈子龙遗孤事,可参杨陆荣编《三藩纪事本末》卷四“杂乱”门“顺治四年丁亥四月松江提督吴兆胜据城以叛”条,其文云:“二十四日大兵至松江,执子龙于广富林,子龙乘间赴水死。出其尸戮之。子特陈方五岁,亦论杀。”据《陈忠裕全集》王沄《续卧子年谱》及沄撰张孺人《三世苦节传》,卧子之子名嶷,字孝岐,生于崇祯十七年甲申冬。今杨氏书以特陈为子龙子之名,又谓顺治四年其年“方五岁”,皆与王氏所言不同,自是讹误。《三世苦节传》又云:“抱孤儿,变姓氏,毁容羸服,远避山野,如是者累岁,嶷始成立。孺人乃还故乡。”则疑张孺人实避居嘉定,而九野乃保存陈氏孤儿之人。特胜时作传时,有所忌讳,不欲显言之耳。志传言九野父之旧部曲多贵显,讽之仕,终不应。盖火东旧部如孔有德、耿仲明等皆为辽东人。于明末降清者,且初阳官登莱巡抚,以用辽人之故,遂有孔耿之叛,竟坐此弃市。及建州入关,此辈辽人降将在新朝为显贵,九野虽不仕清,当亦可间接借其势力以庇护陈氏遗孤也。复据《清史稿》卷二四〇《耿仲明传》,仲明以部卒匿逃人,畏罪自经死,然则清初法制严酷如此,王氏隐讳保存陈氏遗孤者之姓名,更有不得已之苦衷也。检《初学集》卷五一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徐公墓志铭”,其文略云:“公姓徐氏,嘉兴海盐人也。讳从治,字仲华。崇祯四年辛未起山东武德道兵备,及淮,而孔有德叛,攻陷济南六邑。倍道宵征赴监军之命于莱。无何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二月朔与莱抚谢公琏同日受事,即日贼已抵城下。四月十六日架元化所遗西洋大炮,攒击城西南隅,势甚厉。公方简阅丁壮,指麾出战,炮中颡额,身仆血膋中。莱抚驰而抚之,绝矣。”考牧斋此文,乃据方拱乾所撰《仲华行状》而作,与管葛山人,即海盐彭孙贻之《山中闻见录·徐从治传》俱出一源,唯骏孙作传,兼采钱氏之文,故微有不同耳。仲华主剿,初阳主抚,旨趣大异,于此姑不置论,所可注意者,则徐氏之死,实因孙氏所遗之大炮所致一事也。又初阳用辽丁三千驻防登州之本末,可参《嘉定县志》卷三二“轶事”门“关于孙中丞元化”诸条,其中引赵俞之言曰:“火攻之法,用有奇效。我之所长,转为厉阶。”此数语实为明清兴亡之一大关键,以其越出本文范围,兹不具论。至满洲语所以称“汉军”为“乌珍超哈”而不称为“尼堪超哈”者,推原其故,盖清初夺取明室守御辽东边城之仿制西洋火炮并用降将管领使用,所以有此名号。此点可参清《文献通考》卷七七《职官考》及卷一七九《兵考》。《清史列传》卷四《佟养性传》及卷七八《祝世昌传》,《清史稿》卷二三七《佟养性传》及卷二四五《祝世昌传》,并《茶余客话》卷六“红衣炮”条等。倘读者复取《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中,安老爷以“乌珍”之名命长姐儿之叙述互证之,则更于民族兴亡之大事及家庭琐屑之末节,皆能通解矣。又偶检《梅村家藏稿》卷二八《宋直方林屋诗草序》,其中以嵇康比陈卧子,山涛比宋辕文,自比向秀阮籍。据此推知,辕文当有暗中协助卧子遗孤之事。王胜时与辕文关系颇密,宋氏协助之事,或由王氏间接为之耶)。

同书卷三一“寺观”门县城“西隐寺”条云:

西城七图。

同书卷二“街巷”门“隐仙巷”条云:

西隐寺西南。

同书同卷“郑津梁”门“天香桥”条云:

演武场西南,跨清镜塘。

又“听莺桥”条云:

西隐寺前跨东库泾,名宝莲。元僧悦可建。明僧秉厚重建。程嘉燧更今名。

同书卷三〇“古迹”门“鹤槎山”条云:

南翔北三里,韩世忠所筑烽墩。建炎四年世忠由平江移军海上县境中,营势联络,故多遗迹。土人掘地得瓶名韩瓶,云是军中酒器,黄渡朱家村旁新河底尤多。

同书同卷同门“城头”条云:

龚志云,在县南二十里,周围二顷。中有殿址,旧传风雨之夕,尝闻音乐,或见仙女环走。未详何人所筑,今俗呼城头。

《列朝诗集·丁》卷一三唐处士时升《田家即事》四首之一云:

江村女儿喜行舟,江上人家吉贝秋。缘岸荻花三四里,石桥南去见城头。

《嘉定县志》卷一“市镇”门“南境南翔镇”条略云:

县治南二十四里,宋元间创,以寺名。东西五里,南北三里。布商辏集,富甲诸镇。其地有上槎中槎下槎三浦,故又名槎溪。或言张骞乘槎至此,附会之说也。

松圆《浪淘集·雪江》卷一五《八月过薖斋留宿》云:

江浅潮仍涨,城南放舸轻。园林长偃卧,水竹自逢迎。桂满华轮缺,畦香白露盈。酒阑闻曲后,愁绝独沾缨。

《耦耕堂存稿·诗》中《四月二日过鲁生家作》云:

多年不复到南村,水木依然竹亚门。剩客旧题留几阁,故人兼味具盘飱。莺啼乔木知春晚,蜂绕藤花得日喧。同上小航重笑语,前溪纤月正黄昏。

同书下《四月同潘方儒郑彥逸再过鲁生薖斋》(寅恪按:此题前第五题为《元旦和牧斋韵》,前第四题为《同泰和季公惜别用前韵》,前第二题为《瞿稼轩五十》,前第一题为《送别萧伯玉》。检《初学集·丙舍诗集·上》牧斋皆有与孟阳此四题相关之作。故知崇祯十二年己卯春间孟阳亦在常熟,是年首夏,则已返嘉定矣。)云:

经过已是数年余,又值清和四月初。小艇渔湾浑昔梦,空梁歌馆半成墟。孤怀自怯看遗画,老眼犹堪强细书。他日村酤不须设,只尝林果摘园蔬。

《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嘉隐园”条云:

鹤槎山北,刑部郎张景韶辟。

同书卷一六“宦迹”门《张任传附景韶传》略云:

景韶字公绍,以荫授南太仆典簿。刑部云南司郎中。崇祯癸酉以公事牵连下狱。久之,放归。邑漕永折与有力焉。

同书卷一九“文学”门《张凝元传》略云:

张凝元字抚五,一字桐山,居南翔。明刑部郎景韶子。诸生。幼嗜学,为侯黄两忠节所器重。覃精古籍,日事校讐。诗出入唐宋,尤神似范陆。癸亥卒,年六十五。

同书卷三〇“第宅园亭”门“张氏园”条云:

南门外西南。太学生张士悫辟。士悫字实甫,参政恒子(寅恪按:恒事迹见《嘉定县志》卷一六“宦迹”门《张恒传》)。

《耦耕堂存稿·诗》中《三月晦日过张子石留宿,同茂初兄作》云:

晓雨看消巷陌尘,茶香次第酒清醇。深房散帙仍留宿,秉烛为欢又送春。凭仗风流皤腹客,料量诗酒白头人。明朝更逐东园会,蔬笋盘筵不厌频。

《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杞园”条云:

南翔镇,诸生张鸿磐辟,中有只鹤亭、芳讯阁。枸杞树大可数围,故名。

同书卷一九“文学”门《张鸿磐传》云:

张鸿磐字子石,侍郎任从孙。诸生。书法苍劲,诗古文词有乡先正典型。游浙闽,与范景文黄道周酬唱。道周和诗有“圣朝何日下干旌”句(寅恪按:依《南翔镇志》卷六《张鸿磐传》所附道周和诗“干旌”当作“旌竿”。盖鸿磐原诗本是“竿”字韵脚也)。性好义,天启末,前邑令胡士容以不拜珰祠被逮,拟重辟。鸿磐鸠千金,赴京营救,得免。崇祯末,部议复邑漕。鸿磐与侯汸、申荃芳伏阙上书,得永折。刑部尚书徐石麒以人才荐,固辞。乙酉后,冒万死周旋侯氏家难,尤人所难。康熙间举乡饮大宾。戊午卒,年八十六(《南翔镇志》卷六“文学”门《张鸿磐传》略云:“康熙间,举乡饮大宾。年八十七。”与此微异。又可参松圆《浪淘集·雪江》卷一五《寿张子石母夫人》诗,《有学集》卷一九《张子石西楼诗序》,同书卷四六《书张子石临兰亭卷》,同书卷二三及《牧斋外集》卷一〇《嘉定张子石六十序》并《外集》卷二五《题张子石湘游篇小引》等)。

《初学集》卷五三《嘉定张君墓志铭》略云:

崇祯六年十二月嘉定张鸿磐合葬其父母于南翔龚家浜之新阡,泣而乞铭于余曰:鸿磐之先世自祥符徙松江,国初居南翔。嘉靖中有名任者,起家,官开府,而其从弟以军功授陉阳驿丞,以卑官自著称者,吾祖也。

《南翔镇志》卷一二“轶事”门云:

张徵君书法妙天下,在本邑方驾娄李。真迹流布,人多藏弆。而其精神团结,最为遒劲者,则云翔寺楹间两联。尝有客过之,瞻仰良久曰:此颜鲁公得意之笔也。翌日又视之,曰:笔力更过鲁公矣。抠衣再拜,低徊不能去。此客不知何如人,意必具法眼藏者。

光绪修《嘉定县志》卷三〇“第宅园亭”门“张中丞任宅”条云:

一在南翔镇南街,堂曰承庆、嘉庆、具庆,任曾祖清建。一在城隍祠东,任官知府时筑。

同书同卷同门“檀园”条云:

南翔金黄桥南,举人李流芳辟。有泡庵、萝壑、剑蜕斋、慎娱室、次醉阁、翏翏亭、春雨廊、山雨楼、宝尊堂、芙蓉畔。

同书同卷同门“猗园”条略云:

南翔镇,通判闵士籍辟。位置树石,出朱三松手,后归李宜之。中有丰乐亭,合祠檀园(李流芳)缁仲(李宜之)子石(张鸿磐)三先生。

同书同卷同门“三老园”条云:

南翔镇,赠公李文邦辟,以枫柏桂为三老。曾孙宜之作《三园记》,三园者,三老园及檀园、猗园也。

同书卷一九“文学”门《李流芳传》略云:

李流芳字茂宰,一字长蘅。伯兄元芳字茂初,诸生。工七言长句。卒年七十余(并可参《列朝诗集·丁》卷一三《李先辈流芳小传》所附元芳事迹)。仲兄名芳字茂材,幼负异材,顷刻千言,宏丽无比。万历壬辰进士,改庶吉士,卒年二十九。流芳万历丙午举人,画得董巨神髓,纵横酣适,自饶真趣。书法奇伟,一扫寻丈,结构自极谨严。诗文雍容典雅,至性溢楮墨间。崇祯己巳卒,年五十五。论者谓四先生诗文书画,照映海内,要皆经明行修,学有根柢,而唐以文掩,娄以书掩,程以诗掩,李以画掩云。

同书同卷同门《李宜之传》略云:

李宜之字缁仲,诸生,居南翔。庶常名芳子。三岁孤,长负异才,博综今古。遭变,家破子歼(寅恪按:同书卷三二“轶事”门略云:“甲申六月逆奴变起,南翔李氏罹其祸。”传文所谓“遭变”即指此)。时宜之客金陵,归寓侯氏东园。世祖曾于海淀览其参定秣陵春曲,问寓园主人何姓名。祭酒吴伟业以嘉定生员李宜之对,而宜之已前卒(寅恪按:今武进董氏所刊《梅村家藏稿》后附梅村先生乐府三种,其中《秣陵春题灌园主人》编次,寓园居士参定)。

《有学集》卷二〇《李缁仲诗序》略云:

缁仲故多风人之致,青楼红粉,未免作有情痴。孟阳每呵余,缁仲以父兄事兄,而兄不以子弟畜缁仲,狭邪冶游,不少沮止,顾洋洋有喜色者,何也?余曰:不然。伶玄不云乎,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今孟阳仙游十年所,余年逾七十,缁仲亦冉冉老矣。余衰晚病废,刳心禅诵。见缁仲近刻,为之戚戚心动,追思与孟阳绪言,因牵连书其后。

《嘉定县志》卷一八“孝义”门《李杭之传》略云:

李杭之字僧筏,举人流芳子,诗文书画有父风。性放旷,甫强仕即弃诸生,放浪山水间。乙酉死难。 /sOH3zHg9Wn/kg79BEUbLrHMga9jyLxOFoLxdFLdOlBgDGufrvQIjNvQyNfO8c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