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肆:

统一度量衡对于官僚系统建立的伟大意义

秦始皇走的第三步,叫作“统一度量衡”。

其实,关于这件事,很多朋友的疑惑并非说这个不该统一,而是他们觉得统一货币貌似比度量衡要重要得多。

毕竟你拿着刀当钱,我拿着铜板当钱,你说刀值钱,能换头牛;我觉得你这把刀最多能换个鸡蛋,那个时候也没有汇率,这样怎么交易呢?

算了,咱们还是用粮食算吧。

这个时候货币的功能实际上已经被废掉了,碰上大宗的货物买卖,总不能全拿粮食来换吧,当时运送粮食的成本又非常高。

按理说,统一六国间的货币才是重中之重啊!

秦始皇没统一货币吗?

并不是,秦始皇是何等人物!

只不过相对来说安排得比较靠后,他在离开秦国百姓的那年才把这事办了。

不过,统一度量衡这件事却是第一批的重点工程,秦始皇可是一点也没等!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度量衡和货币都没统一时,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已经比统一货币大得多了!

粮食在日常小宗货品交易时,是可以充当货币使用的;只有在大宗交易时,货币的作用才会显现。

在当时的秦国,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所以货币的问题并不迫切。但粮食对于国家的税收来讲,却是极其迫切的问题。

对于一切初创的大一统秦国来说,统一的度量衡就像每天吃的饭,货币就像开塞露。

没有前者就死定了!没有后者顶多是急得瞪眼,但是出不了人命的。

尤其是货币的价值只有当度量衡统一时才会显现。正如你也只有吃饱了饭,才会有用开塞露的需求。

度量衡的不统一,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税收难度,还影响着人心所向!

当时的税收是不用交钱的,而是要交粮食。这样一来,政府和老百姓就有跨不过去的交集了!

派去楚地的官员,计算税收时也许是拿锅量的;但派去燕地的官员,计算税收时却是按麻袋计算的。

既不好算,也不好收,而且这还给不法官员盘剥老百姓提供了制度上的空子:你交的数不够,你的一斗相当于我的一碗,别废话,赶紧给我回家再拿去。

老百姓们在遭遇了不平等对待和转不过弯的换算后,只会将所有的怨气集中起来打包还给国家。

他们会说秦国不好,而不会局限于秦国的官不好。

度量衡的不统一导致了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百姓,税收的成本都提高了。

度量衡不统一,不仅税收费劲,还没有办法考核官员,没有办法判断官员们有没有好好干活,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没法发。

古代官员的俸禄最开始是发粮食,即便后面开始发钱、发银子,或者发土特产,在发之前都是要拿粮食作为换算单位的。

官员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是级别。

“一千石”官员看见“三千石”官员要作揖、问安。

通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开始准确地知道整个国家的家底。

整个国家有多少田,每年能打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能支撑他去干多大的事,开始变成了一道虽然难算,却有解的数学题。

因此,秦始皇开展了太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工程。

统一度量衡,无异于一场伟大的金融改革。

从此官员收税,无论是咸阳还是辽东,无论是蜀地还是吴越,国家对于家底的了解和收入、支出都开始透明清晰,官员说收多少就是多少,老百姓有底,不用再担心被盘剥了。

当然盘剥不可能不存在,官员们会挖掘别的途径。但公平性的问题被解决了,此后国家的责任被甩到了官员身上。

因为国家收的税是明码标价的,这个县比别的县多出的那些负担全是官员巧立名目。

此后,非黑即白的“清官”与“贪官”这两个概念开始在老百姓的脑海里成型。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国家权力的重大意义,大家可以慢慢体会。

笔杆子为帝国指明方向,秤砣子为帝国算明斤两。文字和度量衡,二者相辅相成。

缺了谁,都不成。

统一度量衡,从金融方面完成了秦国“消化”六国的第三步。

秦始皇的这三步之所以走得这么漂亮,因为其中有一个共通点:化繁为简。

这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合理的简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个大本事,因为并非一味简洁就一定好,你需要简洁得合理,简洁得艺术。

例如,当你做的PPT的留白区域占据页面61.8%的时候,也就是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就美得恰到好处。无论何时,满屏的字是没有人爱看的。

除了这著名的三步战略外,秦始皇还在统一法律、修建水渠等一系列方面对国家进行了改造。

牛人就是牛人啊,活着就是为了折腾,爱好众多,活一辈子顶别人活八辈子。

“始皇系”工程中,诞生了郑国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这都大大造福了一方百姓,并恩泽了后世子孙上千年。

以郑国渠为例,当年关中地区虽然是千里平原,适合农业发展,但水利情况始终不理想,而且有大量的盐碱地。

郑国渠修成后,原来的低洼盐碱地被泥土填平,水的力量还将盐碱地的pH值冲平衡了,关中平原从此多了四万多顷沃野良田。

当然,秦始皇的决定也并非全部是伟大正确的,对于《秦律》的改造实际上就不都是成功的,很多适合于秦地的法律并非通用于全国。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秦律》最开始是商鞅设计的。他为人处世缺乏弹性。

成于斯,亦会败于斯,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说。

但无论如何,秦始皇此时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直到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NuTKVZJ0B+A3u+gn81wdvIe58wW2QmsPwvfvPR4KIGZ6aX/FBwAsYqhEckuO1r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