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捌:

大有大的难处

我们一天基本上吃三顿饭。每顿饭,大概一碗饭,一个菜,一碗汤。早晨吃好点,中午递减,晚上吃得清淡点。

按照这个食量和规律,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活到七八十岁应该问题不大。

但如果一顿吃三碗饭,三个菜,一瓶茅台,而且顿顿这么吃,估计这个人会过早地离开我们。

可千万别听那些不靠谱的劝酒话。

把一辈子的饭,平均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吃,这是比较普遍且跨学科跨领域的规律。

健身时也是这样,如果要练哪块肌肉,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训练,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总之要做很多细微而全面的系统性调整。

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原则就是,不要急于求成。

肌肉是有记忆的,太快太猛,往往适得其反,容易受伤和撕裂。

换句话说,人生中的好多事情都可以运用这个道理:不怕慢,就怕停。

统一分裂了几百年的华夏大地,这其中所遇到的问题多到我们无法想象。

兼容性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每块土地都有着上百年的记忆,承载着它的情感、文化、宗教等。

秦之前之所以这一路走得特别稳,就在于秦是一块一块地“消化”占领地的。例如,秦国吞并巴蜀后,十五年内基本上没怎么折腾。再如,后来向东吞并的过程中,秦的每一步迈得并不大,有时候还会吐还给“三晋”一些土地,原因不仅在于要安抚“三晋”,不能一下把它们逼急了,还在于“三晋”的底蕴厚,需要慢慢消化。

还记得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吗?

韩国的上党投降了赵国,为什么?

因为人家“三晋”不管打成什么样,在骨子里还是认为整个黄土高原是一家子。

还记得秦为什么能突然加快统一速度吗?

因为将盘根错节的各国外戚贵族全拔掉了。

是不是颇有讽刺意味?

你眼中的阻碍与害虫,实际上是你飞车时的最后一道刹车片。

当然,并非说一口气的鲸吞就一定不行,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蟒蛇。

蟒蛇最大可以长到十几米,腰如水桶粗。它虽然也吃小动物,但羊、鹿、小牛这种大家伙才是它的最爱,而且它从来不嚼,能直接吞下体重与自己差不了多少的食物。

虽然蟒蛇这么能造,但寿命也很长,为什么?

因为它吞完大型食物后,几乎就一动不动,用好几个月的时间去慢慢消化。换句话说,吃相虽然难看,但吃完会比较斯文。

秦始皇的吃相就像一条大蟒蛇,用十年的时间就吞并了六国。但他吃完后没有学习蟒蛇,而是像一头受了刺激的豪猪,可劲折腾。

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说秦的“失期当斩”并没有那么严酷,很可能并不是这个理由逼反了陈胜,更可能是他们在造谣。其实,最终是否是因为“失期当斩”而引爆的秦末农民起义已经不重要了。

秦崩是系统性的崩塌!总会有别的理由!

归根到底,秦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准确地说,是因为在《秦律》的制度保障下,在不断的压迫下,整个天下被压散了。

首先,秦在十多年间迅速吞并六国,瞬间增加了近一倍体量的国土与各自几百年历史的人民。

然后,又开始了“三功”的三步走战略。这三功,标准的福泽后世。但是,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时间的消化。

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这也要消化?没让百姓干活啊!

没那么简单。

统一文字,得罪了过去六国的知识分子。

过去的学白上了,过去的文化自豪感全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怨气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

统一车轨,得罪了过去六国的所有中产及以上的家庭。

过去的车要改装,过去的车辙成了阻碍,过去的道路需要重修。

看看,当统一了度量衡,就得罪了过去六国的所有老百姓。

不仅几百年的习惯要改,过去的所有度量衡标准还没法用了,实行新政策所花的开销国家又不负责,还得老百姓自己掏钱。

你就想,现在让你今后写字写外国字,所有车换成七个轱辘,日常计量单位变成英里、盎司等,这日子还有法儿过吗?

所以,这“三功”需要有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才能看明白它的意义。

不过,同样需要极大的智慧,才能理解这“三功”在民间接地气的生活中对于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嬴政啊嬴政,你当年在赵国严冬般的童年,怕是都忘光了吧!

在统一六国后,在颁布一系列法律与规章制度后,如果说秦始皇停下了,用余生去等待整个中华大地的慢慢发酵与整合,那么他将是中国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帝王。

但是,他没有。

他迅速地铺开了全国的“物流网络”(驰道),六千八百多公里的修筑驰道的工程强压在老百姓的身上。

这是个伟大工程吗?

肯定伟大啊!但老百姓感受不到。从这些“高速公路”上,老百姓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好处只是统治者可以世界巡游,指哪儿让百姓打哪儿。

这活干了,没问题,老百姓还能忍耐。没过两年又要打匈奴。老百姓出了兵,还要负责后勤,去送粮食,去打他们根本看不见的匈奴人!

没问题,百姓们打赢了匈奴人,马上又要说修什么秦驰道、万里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百姓们都扛下来了。为什么?

他们不是害怕秦始皇,而是害怕那恐怖的《秦律》!

所以,这一切所谓千古的功业,都是秦始皇的功劳吗?

不是!

所有的功劳,都建立在极其苛刻的《秦律》上!

秦始皇下令全国换文字,知识分子不敢不听话,因为有比死可怕得多的法律等着呢。士可杀,但不可辱。

秦始皇下令全国换车,老百姓要是不换有保甲法。一家不换十家人全死,不敢不换,不换另外九家人也会把你们家的车砸了。

秦始皇多牛啊!他的法律从人性的弱点入手,让老百姓相互监督,多厉害啊!

朝廷让百姓干什么就得去干什么,因为要是不干一个胡同的人都完蛋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妻子、老母亲,必须要忍!

活一天,就得忍一天!

因为他们有家!

也许商鞅在地下狂笑:“看看我利用人性的弱点打造出来的这台国家机器,古往今来谁做到过?这些需要上千年才能办完的‘正确’事情,我用一代人就搞定了!谁有我对国家的贡献大?”

没错,没有他,确实干不出这活儿。

没有他,秦国不会统一。

没有他,秦国不会如此摧枯拉朽地终结这纷乱的两周八百年。

没有他,嬴政甚至不会有机会干成哪怕那一堆功业中的一项。

商鞅确实是秦国的功臣啊!

但是,历史是有因果的!

历史的美感,终于呈现出来了。

这架丑陋、恐怖的秦国机器,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压加码下,终于迎来了压垮中华大地这匹好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秦始皇最终的结局就是将一个支离破碎但融为一体的中华大地奉送到了别人的手上!

千古一帝,二世而亡!

万年大秦在后人的口中变成了笑话与警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嬴政啊!商鞅啊!

历史编剧这一呼啸的大耳光扇过来后,你们明白了吗?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一场欢喜忽悲辛。

甚荒唐!

你所有的“人定胜天”,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tKCJ09O0aE8PEM3msfn1Ox6gLSZ690EIU6UwGy48J30hmKd003Qldq4KeTCcjZ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