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党锢之祸:所谓民心,只是读书人的心

01

读三国不可不知“党锢之祸”。话说东汉的太监着实厉害,因为东汉的皇帝在继位时都是少年,基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太后就承担起了垂帘听政的义务。而太后的帮手则是外戚,比如父亲、兄弟、子侄之类的,因此他们在皇帝年幼时掌握了朝廷大权。

皇帝长大之后蓦然发现:“原来我只是一个傀儡啊,吃肉、喝汤的都是外戚及其亲信。”

于是皇帝想夺回大权,可他从来没有管理过朝政,而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信得过,只有太监是皇帝的亲信。于是,皇帝就和太监们一起剿灭了外戚。

事成之后,皇帝一般会给太监们封侯、加官,鉴于太监不能生育,皇帝还会赏赐他们的家人。曾经是太后和外戚治天下,后来是皇帝和太监治天下。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帝和太后的争权史。

不论外戚或是太监,其实都是皇权的延伸,他们都是代表皇权在治国理政。不论哪一方掌权,他们都要和文官、士人组合成铁三角。比如太后、外戚、士人,或者皇帝、太监、士人。

可两党斗了一百多年,士人不愿意了。不管你们怎么争斗,我们都是被统治阶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呢?不行,我们也要翻身做主人。

这是东汉末年士人的潜在心理。没有人会正大光明地说出来,甚至连目标也有点模糊,但他们的斗争一旦成功,势必会形成架空皇权的文官政府。

另一方面,太监也确实不像话。159年,汉桓帝联合5个太监一起剿灭了外戚梁冀,牵连致死的公卿大臣有数十人,导致朝堂为之一空。事后5个太监都被封侯,从此以后,汉朝又变成了太监们的天下。

他们的兄弟、侄子纷纷出任太守、县令等高官,朝中也有很多大臣追随,他们还在民间培养了一群刽子手。

历代皇帝都会把太监放出来,让他们和士人争权夺利,然后自己稳坐高位,做一些制衡、调停的事。但是太监党通常又缺乏基本的素质,在各地做官的太监家属、亲信基本不做好事,他们以敛财为己任,在当地暴虐无常。

比如中常侍侯览。短短几年,他就搜刮了几千万钱,名下还有万亩良田,300多套房,庄园式别墅16座。这只是其中一个太监,宫中掌权的太监又有多少?他们的亲戚、朋友、同乡、刽子手又有多少?

皇帝的打手一不小心就成了国家的敌人,士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们有治国理政的需求,也有为国除恶的理想,一场士人和太监的战争即将打响。而皇帝往往是站在太监那边的。

02

首先出场的是李膺。让梨的孔融幼时曾路过李膺家门口,想进去串门,可李膺不认识孔融,于是孔融就对门卫说:“我和李府君是亲戚。”他的理由很简单,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而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李膺是老子的后代,所以孔融和李膺是亲戚。

对于这门亲戚,李膺也捏着鼻子认了。不过有一个客人就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手就怼:“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吧。”

汉桓帝年间,李膺的名气很大,如果有人能让他评价一句“不错哟”,那么此人就会身价倍增,各种录取通知和聘书马上就会飞来,当时的人们称之为“登龙门”。

曹操的谋士荀彧有8个叔叔,并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其中的慈明就是荀爽,人送外号神君,荀爽曾为李膺驾车,为此忍不住吹嘘了很多年。由此可见,李膺绝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师。

165年,李膺出任司隶校尉,有治理地方和缉捕盗贼的权力。太监张让的弟弟是野王令,他听说李膺来了,马上弃官跑到洛阳,躲在哥哥张让家中。

李膺到任之前就听说野王令是太监党,经常横征暴敛,残害人民。他带领捕快冲到张让家里,搜出野王令之后并把他送进了监狱,没过多久就给杀掉了。

李膺不是第一个向太监党开战的人。几个月来,士人像豌豆射手一样,接连不断地把炮弹射向太监党。

中常侍侯览的哥哥是益州刺史,太尉杨秉弹劾他不尊法纪,应该回洛阳受审,结果侯览的哥哥在半路自杀了,留下300多车财物。

大太监单超的弟弟是山阳太守,犯罪后被押送监狱,不久就被廷尉冯琨拷打致死。中常侍苏康、管霸贪污受贿多年,积累无数财富和家业,大司农刘佑发布一道命令,把这些不义之财全部没收。

当时的东汉,向太监宣战是一种政治正确。李膺的做法只是大潮流中的小水珠,可他的影响力太大了,杀掉张让弟弟之后,无疑让天下士人群情激奋。3万太学生甚至喊出“天下楷模李元礼”的口号。这3万太学生是什么人?能在汉朝入读太学,不是地方豪强的孩子,就是门阀贵族的子弟,再不济也是出身于各地的书香门第,从某种程度上讲,太学生可以代表其家族的倾向。李膺和郭泰、贾彪、陈蕃等士人能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如果发展壮大,这股力量足以撼动天下。

汉桓帝再也坐不住了,而士人的炮弹依然不停地射向太监党。宛城的刽子手富商全家200口被杀,大太监徐璜的侄子被杀,小太监赵津被杀,而执行者就是后来玩美人计的王允。

在士人眼中,自己是为国除贼。可在汉桓帝眼中,这是对皇权的挑战。于是汉桓帝颁布圣旨,要求海内同胞逮捕党人,大家一起拱卫皇帝,保卫大汉江山。

“党人”的称号是太监赠送的,说士人“养太学生,结交地方名士,同气连枝诽谤朝廷”,所以是结党。

李膺被抓后,牵连者有200多人。这些人不是闻名天下的学者,就是德才兼备的官员,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但连在一起就是撼动天下的大网。

党人可能没有想要建立士族天下,但他们此时的勇气和热血真的很棒。而汉桓帝不可能放弃太监,他明知太监们作恶多端,但依然要重用太监,不然皇权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167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终于结案。李膺很有斗争经验,他在狱中牵连出很多太监子弟,太监们非常恐惧,于是党人被释放回乡,但却被禁锢终生。一辈子不能做官,只能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

第一次正式交锋算是平手,可下一次交手,就要杀得人头滚滚。

03

汉桓帝的后宫有5000多名宫女,可一个孩子也没生出来。他比较宠幸的是平民女子田圣,并且想立田圣为皇后,可大臣不允许:“皇后宝座是很珍贵的,田圣根本不配,不如立窦妙为皇后。”

汉桓帝没办法,虽然他一点也不喜欢窦妙,但又不能无视大臣的意见,于是最终封了窦妙为皇后,然后又把窦妙的父亲窦武封为城门校尉,而自己依然宠幸田圣。

窦氏是东汉的顶级豪门,自从光武帝中兴以来,窦氏就是开国功臣,此后又一直往宫里送女孩,几百年来出过很多后妃、大臣、将军。如今轮到窦妙和窦武上场了,和窦妙一样,窦武也是边缘人物。在李膺和太监作斗争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郎中。直到女儿做了皇后,他才进入升官的快车道。

窦武先后做过特进、城门校尉、槐里侯……167年,汉桓帝去世后,窦武一跃成为大将军,和女儿窦太后一起执掌朝政。既然做了外戚,就有权力需求,那么掌握大权的太监自然就成了窦武的眼中钉,他想把太监占据的资源夺走,然后组建自己的势力。如此一来,窦武就和士人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打算一举铲除太监,瓜分太监党的资源,有的要名,有的要利,有的要理想,总之,各取所需。而窦武想要拉拢的盟友叫陈蕃。

04

此时的陈蕃已经80岁了,他被太监骂作老不死的。他也荣登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中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他。

李膺被捕入狱时陈蕃是太尉,那时他因为反对汉桓帝逮捕党人而被免职。168年,窦太后又让陈蕃出任太傅,让他和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一起录尚书事。这个三人小组可以全权处理汉朝的政务。他们迎奉12岁的刘宏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灵帝。他们又给党人平反,把李膺等人全部接回了朝廷。

局势又回到两年前的对峙状态,可利益和需求是没有变的,窦武和陈蕃都想打败太监,到时君子临朝,大汉的太平盛世就来了。

说干就干,窦武和窦太后说:“太监都不是好东西,咱们赶紧把他们杀了吧,利国、利家、利己,大吉。”窦太后说:“不行,太监掌权是汉家制度,不能废。”窦武又说:“闺女,听爹的,杀了吧。”窦太后说:“不杀。”

如此三番五次,老爸始终不能说服女儿,不仅事情没办成,反倒让太监们都知道了窦武要杀人。看到窦太后指望不上,窦武和陈蕃面面相觑,只好自己动手了。

他们把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全部换成了自己人,以此来保证后方的稳固。然后他们开始大肆抓人。陈蕃说:“抓到人就赶紧杀,莫非还留着过年啊?”窦武说:“不急。”

他们不急,可把太监急坏了。那天窦武回家过周末,他留下的一封奏折被太监偷走,太监看完就破口大骂:“放纵不法的人自然该杀,可我们有什么罪,竟要被灭族?哼,今天就先让你灭族吧。”

要说太监真的能办事。当天晚上17个太监就歃血为盟,发誓要杀窦武。看看人家的行动力,窦武真的是优柔寡断。

曹节请汉灵帝坐镇中枢,身边带着玉玺和印信,以保证行动的合法性。黄门令王甫劫持窦太后,并且关闭宫门,以增加政变的可控性,然后再派人去窦武家抓人。

这些事只用了一顿饭的工夫,接下来的事情就更简单了。陈蕃发现事情不对头,于是带着80多名文职干部闯入承明门,想和太监们一决高下。秀才遇上兵,哪里能打得过?当即就被抓进监狱,第二天就被杀掉了。

窦武的侄子是步兵营校尉,他也跑到步兵营,打算利用军队和太监对抗。可毕竟没有合法性。王甫带着虎贲、羽林等千余人来到步兵营门,又矫诏让少府周靖、将军张奂带兵讨伐窦武,并且还制定了口号:“窦武谋反,先投降有赏。”不一会工夫窦武的军队就跑光了,第二天他的脑袋被挂在洛阳城头,窦氏的亲信、宾客等全部被灭族。

真的结束了吗?真的结束了。士人用尽全力想要铲除太监,前后谋划了好几年,却在一顿饭的工夫就被太监打得七零八落。

后来有几百党人被杀,家族成员被迁徙到边疆地区,学生、朋友、亲戚一律不允许做官,李膺等人也被下狱拷打致死,这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太监用血腥的屠刀打败士人,皇权也得到稳固,可这是汉朝最后的辉煌。士人的理想得不到施展,地位得不到尊重,党锢之祸以后又失去上升通道,汉朝的顶尖精英被一网打尽。士人曾经炽热的红心逐渐变得冰凉。

东汉士人的风骨极盛,到汉灵帝时代却急剧转折,原因就在于党锢之祸。

05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有些受党锢之祸牵连的人早已加入黄巾军,当年的屠戮已经让他们失去对汉朝的忠诚。为了挽回士人的心,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当年的幸存者被召回来做官,但是只要皇权依然需要太监,他们就不会和皇帝一条心。可铲除太监之后呢?士人一定会期盼圣主临朝,大家一起建设大汉江山。而这样的权力格局和西晋又有什么分别?不都是士人和皇帝共天下嘛。

话说回来,如果陈蕃和窦武成功了,又能坚持多久呢?他们道德高尚,忠贞为国,那么二十年后的继任者呢?权力是否会让屠龙的勇士变成恶龙?这一点没人知道。他们只是留下一个失败的背影和为国除贼的伟大理想,勇士们失败了,也就把所有的美好定格在了那一刻。

汝南袁氏的举动很有意思。袁氏已经三世三公了,但是没有参与党人事件。后来有一个受宠的中常侍袁赦想和袁氏结盟,袁氏同意了。

袁氏主外,作为太监的外援,袁赦主内,负责传递消息……这些是我猜的,应该八九不离十。什么叫树大根深,什么叫门生故吏?这就是。

党锢之祸后,南阳何颙改名换姓流亡各地,后来他投入青年才俊袁绍门下,在22年后他们攻入皇宫,把太监杀得一干二净。多年的仇恨终于报了。皇权成为孤零零的空中楼阁,东汉也完蛋了,汉献帝变成了一块招牌,被董卓和曹操死死地捏在手里。

这是一个无奈的结局。 tWEu1a3IvuHXHNp4zIRKJ7hJYt9zx7yJdDLpSXz3NWlcgaQm+CllzlCshgbXbO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