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在中国,“天文爱好者”是一个极其小众的群体,至今不过几万人而已。但凡是对新鲜事物存有一丝好奇,无论成人抑或孩童,都会痴迷于天文这个领域。在多年的科普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面对天文,人们最为满足的时刻大概有三,其一,从望远镜中看到清晰的月球;其二,在野外看到银河并将其拍摄下来;其三,手握一块陨石,并被告知它是我们有机会触摸到最古老的一块石头。这时,很多人就会惊异地睁大眼睛,珍视手中的这个来自地球之外的样本。陨石就是这么神奇,它是普通人目前亲手触摸地球之外天体的唯一方式,可以摸到小行星、月球、火星、灶神星或者彗星,这种感觉让任何哗众取宠的演讲和精心制作的假想视频黯然失色。

我虽多年学习天文,但对陨石的了解只有皮毛,除了读过几本相关书籍,“实战经验”几乎没有。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著名的陨石收藏家李博方老师。称他是陨石收藏家,其实有点埋没了他的才学。他是国内第一个国际陨石学会与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IMCA)的双料会员。除了收藏陨石,他还参与陨石科研。比如,他是国内第一个成功申报陨石国际命名的非科研人员,还参与国内外一些陨石研究课题。李博方是老北京人,说话办事非常“局气”,浮薄之人若取得了李博方半数的成绩则可炫耀不已,但他本人相当低调,非与家人亲属、知己好友或圈内之人,他从不提及“陨石”二字,甚至坐拥数千种陨石藏品却反对别人称其为“收藏家”或“专家”,只肯自称为“爱好者”,就连他打理多年的个人网站和长期写稿的微信公众号也取名为“陨石爱好者”。

如此低调,我常笑李博方会吃亏不少。低调做科普是苦活儿,他发表的陨石科普文章数量位居国内非科研人员的第一,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以陨石为主题的科普网站,如今又成为国内第一个出版陨石书籍的非科研人员。这些工作若非有深厚的功底和踏实的心态,绝不可能做成。与李博方先生聊天,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各种与陨石相关的经历、故事,加上旁征博引,聊上几个小时也毫无倦意,加之其为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基层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严谨细密,对陨石多有独到见解,若不将其作品集结成书,怕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几十年来,国内陨石学方面的专著已有一定规模,但面向大众的陨石学书籍依然凤毛麟角,可以说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开展。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爱好者的科研能力虽不及专业科学家,但写出的科普文章却往往更接地气。在天文学科普书籍中,也是既有专业人士撰写的前沿专业科普书,也有资深爱好者撰写的观测指导类科普书。李博方先生这样既娴熟于陨石专业知识、又通晓国内外众多陨石降落事件的资深陨石爱好者所撰写的书籍恰能弥补国内面向大众陨石书籍匮乏这一遗憾。这本《陨石类说》以现行的陨石分类体系作为框架,对大量生动有趣的陨石事件进行重点讲述,内容专业、可读性强。此书的出版势必将国内的陨石科普事业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博方所著此书,是其开始业余钻研“陨石学”20年后的事情,对陨石的收藏和研究如此之专情,而这专情的背后,也是人们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向往。你以为手握的只是一枚流星,触碰到的,或是数亿千米外的那颗星球的碎片。

中国国家天文台科普工作者 张超 PFRbfKFf1TjTzx6HBBgcjXgzcEUECGNsKWZRjfzedemXUzePE1++u2sa8GTrcC1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