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婚姻观,外国人的婚姻观也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绝对自由开放。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世界各地的婚姻观。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比较开放,殊不知美国人结婚后非常注重自己的小家庭,非常注重夫妻关系的质量,夫妻感情是大于一切的。从大多美国电影中也都能看出家庭的重要性,电影《速度与激情》说的最频繁的台词就是“we are family”(“我们是一家人”)。美国电影中,理想的一家人,是住在有草坪的房子,生两三个孩子,养几只狗。一家人经常周末去旅行,父母经常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活动,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美国夫妻和双方的父母关系一般都很弱,很少住在一起,孩子一般都是夫妻自己带,所以较少有婆媳矛盾和双方家庭之间的摩擦。
美国的婚姻观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虽然孩子也很重要,但孩子并不是婚姻的核心。这与基督教的理念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夫妻携手一生,是唯一相伴的伙伴,子女有其自己的人生。
美国人对“24岁就应该结婚”“30岁之前必须结婚”的观念没有太大的执着。中国人更注重成家立业的传统,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错过时间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就会很恐慌,就像考试交了张白卷一样。美国人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美国因为是个移民国家,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在美国有很多35岁、40岁依然单身的人,也有很多在这个年龄段刚订婚的人,离婚了有一个青春期的儿子或女儿的也比比皆是,这样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美国这个复杂的社会。
欧洲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也与中国人的不同,他们对爱情的要求不是车和房,而是在人群中遇见他(她)并心心相印地走到一起。
欧洲人虽不在意婚姻制度,但北欧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全球排行中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盛产童话故事的丹麦。在他们的观念里,爱情是发生在精神领域的事情,主要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喜爱和相聚交流的渴望。
在欧洲发达国家,很多情侣都喜欢同居,不喜欢结婚。同居是受法律保护的,叫“partnership”。例如两个人一起供房子,就被视为partnership关系,女方的权利受到政府保护。很多情侣有长达十几年的partnership,就是不结婚;也有的十几年下来终于确定对方是自己要过一辈子的人。
欧洲的女权主义更明显和强烈,约会的时候,女方会要求AA制。女生做什么都积极主动,如果你看到女人换轮胎,扛行李,请不要惊讶。这里没有女人撒娇,都是女汉子。相比之下,欧洲男人更顾家,经常有男人负责带孩子。
对于欧洲人来说,结婚完全是两个人自己的决定,和中国很不一样。对中国人而言,带恋人和家长见面是个很重要的事儿。而在欧洲家庭里,父母不会干涉成年子女的婚姻恋爱,即使子女选择的配偶不是父母喜欢的类型,也不会棒打鸳鸯。这些父母尊重孩子对婚姻形式的意愿和选择,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干涉别人的生活。
日本人的婚姻观如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想结婚的态度,从近些年的日剧《不结婚》《东京单身男子》《我无法恋爱的理由》《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等中,可见一斑。他们恨不得借日剧之名把不结婚的心情昭告天下。
不想结婚的人多了,日本又出了一种新概念结婚观——“自婚”:我宣誓我将与我自己结婚。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欧美国家,现传于日本。目前“自婚”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种形式,尚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将其纳入婚姻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