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近东诸国的艺术

一、伟大文明的摇篮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自从有了文字,人类就从远古的未知时代进入了有记录的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不管是对于古人还是现代的我们而言,文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从公元前3500年(或许还要更早一些)到公元前500年之间的这一段历史,包括了整个铜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一直到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在这个时期,近东、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还有克里特岛和爱琴海中的岛屿上,都发现了文明的萌芽,不过这一章的重点仍然是近东。

由于这些文明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开始的,所以也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人类已经开始了商业活动,在进行商品交流的同时也有了思想和技术上的交流。如果我们把这些文明的历史总括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它们之间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然而遗憾的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这本书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让人分不清它的头绪在哪里。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还是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来讲述它们的历史,不过读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就是这些文明都是处于同一个时间段内的。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母亲河,它给下游的三角洲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为居住在古埃及的早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非东部的高原是由营养丰富的土壤形成的,全长几千公里的尼罗河就发源于此。在很久以前,这里的降水量非常大,各个支流的河水夹杂着泥沙汹涌汇入尼罗河的主河道,在下游漫过两岸的河滩,形成一年一度的洪水。等洪水消退之后,河滩上就会留下一层黑色的土壤。如此年复一年,就形成了入海口附近的尼罗河三角洲,古埃及人亲切地把这块土地称为“黑土”。因为这个区域肥沃多产,所以这里很早就开始了农业活动,并且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并称为“古代世界粮仓”。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们还会了解到,这个早期人类的摇篮不仅农业发达,还在其他方面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古埃及的文字 在古埃及,人类最初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东西,后来为了表达某些特殊的含义,又增加了一些特殊的符号,接着这些符号演化成了文字。古埃及人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创造出文字的,或许还要更早一些,不过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只有公元前3500年的。对古埃及人来说,文字的创造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对当时的经济、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文字之后,商人可以用文字来记录账本、签订合同,商业活动可以更加规范。文字对政府的帮助就更大了,国王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命令各地的官员,各地的官员也可以用文字写成报告交给国王,国家的各种制度、法令也可以用文字写下来,不至于因为口口相传而产生歧义。

古埃及人最初是在石板上刻写文字的,不过后来他们发现尼罗河中有一种叫作“纸草”的植物,进行处理后可以做成纸,于是他们就开始用墨汁在纸上写字。在古埃及文字中,“纸”这个字就是从“纸草”这个词得来的。

古埃及的建筑 古代的埃及人堪称最伟大的建筑师,他们最杰出的建筑就是著名的金字塔。古代的埃及人和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古代民族有着类似的想法,就是认为人并不会真的死去,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还能复活。在这个信念的影响下,活着的人不仅会为死者准备好复活时所需要的食物,还会为死者准备好防身的武器。他们为死者准备的陪葬物品非常齐全,甚至连防止脸部皴裂的油膏都包含在内。为了避免死者的身体在复活前腐败,他们还会采取一切措施让死者的身体保持完整,为此古代的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的制作技术,并且用石头建造出坚固、密闭的坟墓。

处于社会顶层的法老和国王,能够调集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宏伟巨大的坟墓,这些坟墓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当时的胡夫法老建造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59米(现高136.5米),占地约52900平方米,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总重量约为684万吨。

古埃及的政府 在古埃及,国王是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军队的统帅,可以制定各种法律和制度。国王也是最终的审判者,地方法庭遇到无法处理的案件,就会交给国王来做最终判决。地方政府的最高长官叫作诺马克,整个古埃及大约有40名。这个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州长或者省长,主要的职责就是在本地征税(主要是粮食和牲畜等实物税)并送到都城孟斐斯,同时还要负责指挥当地的民兵、审理案件、祭祀神灵。

古埃及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政府,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个政府并不只是向它的子民收税,还会统计全国的纳税人信息、维护社会的安定,建造并维护着古埃及赖以生存的灌溉系统。历史学家将这个政府称作“古王国”,不过到了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这个政府被推翻了。最终该政权前后持续了将近1100年之久。

除了农业之外,古埃及人在木业、雕刻、石工、陶业、音乐、畜牧业、纺织业及其他领域也有所发展。

幼发拉底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位于尼罗河的东北方向,二者相距1000多公里。和尼罗河自南向北的流向相反,幼发拉底河是自北向南流淌的。不过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在很多方面极其相似,因此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同时发展出了近似的文明。

在幼发拉底河的东面,还有一条名叫底格里斯河的河流,它们发源于同一个地方,又一起流入南方的波斯湾。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带来的泥沙的淤积下,两条河流之间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平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希腊语中,“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地区”,所以这里也被称作“两河流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是又无险可守,自古以来就是争战之地,政权更迭频繁,多个民族的语言也融合在了一起。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几个著名的词语和成就。

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个民族,他们很早就掌握了种植和畜牧的技术。在这块有着良好灌溉系统的富饶土地上,他们种植庄稼、养殖牲畜、纺纱织布,还制作精美的陶器。他们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不过到了公元前4000年(也有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铜器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在许多地方都和古埃及有着相似之处,就连文字也是如此,只不过古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的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文字系统。苏美尔人最初把石板作为他们刻写文字的载体,遗憾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缺少石头,更不要说平整的石板了,而且也不像古埃及那样从河里就可以捞出能够做纸的纸草,这迫使苏美尔人开始寻找另外的载体。苏美尔人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种族,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样的泥版,趁没干的时候赶快用尖笔在上面刻写上文字,然后将泥版烤干或者等它自然阴干。苏美尔人使用的尖笔形状和现代的铅笔类似,但是书写的方式不是“写”,而是“刻”,如果找不到尖笔的话,就用一根小木棍或者芦苇秆代替它的工作。因为“笔”“纸”都比较特殊,“写”出来的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端粗一端细的楔子,所以这种文字也被叫作“楔形文字”。

泥版或者泥砖比较沉重,携带当然很不方便,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不高,只要不见水,就可以保存几千年之久。这一点对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泥版上发现了书信、契约、文书、法律、制度等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确定当时苏美尔人的一部分历史。

闪米特人 苏美尔人曾经被闪米特人侵略过,他们的许多城市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被闪米特人统治的。闪米特人来自西方,他们有一个叫作萨尔贡的伟大国王,萨尔贡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大约是在公元前2870年的时候,萨尔贡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部(大致在现在的巴格达附近)定都,这个城市叫作阿卡德,所以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阿卡德的萨尔贡”,也有人叫他萨尔贡一世。

《汉穆拉比法典》 幼发拉底河的下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被称作阿卡德,由于这里有著名的城市古巴比伦城,这里还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君主——汉穆拉比王。汉穆拉比王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了阿卡德和苏美尔的所有地区,又将侵略者伊拉姆人赶回了他们位于东部山区的老家,建立了一个南至波斯湾、东至底格里斯河、西至幼发拉底河、北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庞大国家。

尽管如此,汉穆拉比王并不因军事成就而自豪,他最引以为荣的是疏浚的灌溉大运河和建造的恢宏壮观的神庙。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熟悉的应该是汉穆拉比王主持编撰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在20世纪初,人们在两河流域发现了一块碎裂成三部分的黑色石头,上面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经过破译后,人们发现这是一部法典,总共有282条,囊括了商业、婚姻、工资、谋杀、盗窃与债务等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也制定了法典,而且可以确定比《汉穆拉比法典》更加古老,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它们的踪影,所以《汉穆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法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和现代的法律条文相比,《汉穆拉比法典》固然显得简陋,但是考虑当时的文明发展水平,它的伟大性仍然是不容置疑的。

巴比伦的商业 有了《汉穆拉比法典》,商业活动就有了可以依循的法则,于是城市很快就兴盛了起来,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数量庞大的泥版中看到这一点。当时的巴比伦人把驴子当作运输工具,把大量的谷物、油、枣、皮革、陶罐等货物出口到其他国家,然后换回来金、银、铜、石头、木料、盐、奴隶,还有其他的货物。

汉穆拉比的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仍然致力于建造神庙、祭祀神灵、开凿运河,然而好战的赫梯人消灭了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使其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关于赫梯人的情况,我们将在后面的篇章中详细讲述。

二、蛮族、马匹与帝国

简略的复习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古埃及和巴比伦尼亚这两个伟大的文明是如何崛起的。史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就是认为这两个地方都有着肥沃的土地,而且灌溉方便,属于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农业得到了发展,人口也就有了增长;有了大量的人口,也就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国家。基本上也是在这个时候,近东其他地区也逐渐发展出了各自的文明,例如克里特岛与爱琴海各岛,我们将在以后一一讲述。

巴比伦尼亚的喀西特人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喀西特人入侵了巴比伦尼亚。喀西特人原先的生活区域在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山区,他们主要以游牧为生。喀西特人的入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他们是以被雇用的收割工人的身份进入巴比伦尼亚的,发现了这里富庶之后,他们就变成了强盗,接着就成了征服者。这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的案例,类似情形在历史上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一再出现。

喀西特人也知道自己是落后的,他们开始信仰被征服者的神灵,采用对方的风俗习惯,学习当地通用的巴比伦语,甚至还学习只有祭司和学者才会使用的苏美尔文字。依靠这些努力,喀西特人在巴比伦、阿卡德与苏美尔的一些城市维持了大约600年的统治,尽管如此,喀西特人的入侵还是打断了巴比伦尼亚文明的发展进程,内部混乱、各个地方政权征战不休,整个文明也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喜克索人在埃及 就在喀西特人入侵巴比伦的同时,埃及也遭到蛮族入侵,不过侵略者变成了喜克索人,也叫作“沙漠王子”。喜克索人来自叙利亚,通过西奈半岛来到了埃及。喜克索人也是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大量的马匹,而且还有战车这种重型武器,单兵武器是用青铜制作的弯刀;而埃及的军队主要是步兵,主要的武器只有弓箭、铜斧、青铜短剑和宽边的矛。可以说双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埃及人毫无悬念地战败了。战争过后,埃及这个世代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先进民族成为蛮族的奴隶,财产、土地、神庙、宫殿都成了对方的战利品,在此后200多年的时间内埃及人都生活在屈辱和悲痛之中。

在喜克索人统治的后期,阿赫摩斯在尼罗河上游的底比斯竖起了反抗的旗帜,号召所有的埃及人团结起来,赶走外来的侵略者。这个时候埃及人应该也有了自己的骑兵,在这位王子的领导下,埃及人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约在公元前1570年获得了解放,将喜克索人赶到了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一带。

马与战车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马是一种奢侈的物品,在遭到侵略之前,不管是古埃及人还是古巴比伦人,从来都没有想过将马这种动物用于战争和生活之中。当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马匹。马的驯服在人类发展史上同样是一件大事,喀西特人与喜克索人都是游牧民族,自然拥有大量的马匹,这是他们能够横扫富庶的平原,并且占据这里几百年的根本原因。在马用于战争之前,所谓的征服和抢掠几乎毫无区别,因为距离的原因,当征服者带着大量的战利品返回之后,被征服者在事实上又重新独立了,即使他们宣布反叛,征服者也无法迅速派兵镇压。可是有了骑兵后,一旦有叛乱,中央政府就可以派出部队,及时地将叛乱镇压下去,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

当马匹和车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马车既有马的速度,还有车的装载量,这为大宗商品的长途运输提供了物质基础,商业的交流也就更大、更广泛了。此外,马车也是一种重要的战争武器,在古代的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现代的重型坦克。总之,自从马车出现之后,人类的交通工具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建并统治一个疆域庞大的帝国也就成为了可能。

赫梯帝国 游牧民族也曾经创建了许多国家,赫梯人创建的赫梯帝国就是最早的一个,也是最伟大的一个。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创建时间要比喀西特人与喜克索人征服古巴比伦、古埃及还要早。赫梯帝国的历代帝王都热衷于扩展帝国的领土,他们通过战争、联盟、条约等一切能够采用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开疆拓土,终于使赫梯帝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400—前1200年达到鼎盛,并成为近东地区的霸主。

以前人们对赫梯帝国所知不多,一直认为这个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占据什么地位。不过在几年前这种看法有了转变,随着赫梯文字被破译,人们发现这个国家有着组织严密的政府、系统的法律和传承清晰的历史。如果单从军事和政府层面来比较的话,赫梯人取得了不亚于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的成就,但是在总体上赫梯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就不能和这两个民族相提并论了。

赫梯帝国大约存在了700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00年的时候,这个帝国遭到了入侵,一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就此湮灭了。

三、埃及帝国

战争与征服 阿赫摩斯在成功驱逐喜克索人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580年继位成为埃及法老,并且把底比斯定为国都,创立埃及第十八王朝。在长期的反抗侵略者的战争中,埃及拥有了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并且从喜克索人身上学习到了如何用马拉战车进行作战,以及箭袋的使用方法。在士兵装备了箭袋之后,他们就可以携带更多的箭支,对敌人的杀伤力也就增加了。值得一提的是,埃及军队中有许多箭法超群的射手,这些射手可以精准地射击敌人的重要目标。

第十八王朝涌现出了好几个勇于进取的君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图特摩斯一世与图特摩斯三世,这两个君主还把自己的功绩刻到了方尖碑和神庙上,以期后人记得自己对这个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严格来说,古埃及对外部的征服并不成功,这些地方都没有成为古埃及的国土,只是被迫承认法老的统治并向他缴纳贡品。被征服的地区经常发生叛乱,例如叙利亚就是这样,但是这些叛乱很快就会被古埃及军队再次镇压。然而这种征服对于古埃及来说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让古埃及获得了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让古埃及的疆域南达埃塞俄比亚,北到巴勒斯坦、叙利亚,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第二,让法老们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包括从被征服地区获得的金银财宝,还包括从这些地区掳掠来的大量奴隶;

第三,在征服的过程中,古埃及人和其他民族的交往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加强,对外部的文化、宗教、习俗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古埃及本民族的文化起到了反哺作用,也为人类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艺术与建筑 古埃及人信奉的最高神叫阿蒙神,他们在首都底比斯为这个神灵建造了许多宏伟的神庙。其中最大的一个神庙叫作卡纳克神庙,支撑屋顶的巨大石柱都是用花岗岩制成的。在尼罗河畔的码头上有一条大路通向这座高大的建筑物,大路的两旁每隔不远就有一尊怪兽斯芬克斯的雕像。卡纳克神庙号称“一百个城门的城市”,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建筑物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与之比肩的。

古埃及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和建筑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所有的建筑和美术都是为法老和神灵服务的。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的建筑中,祭祀神灵的庙宇和法老居住的宫殿是最庞大,也是最优美的。

第二,古埃及人不仅有着出色的雕刻技术,还有着非凡的处理巨大石块的能力。人们曾经在底比斯发现了一座高达27米的巨型石雕,它有1000吨重,而这块巨石的产地则是距此很远的一个采石场。这块石头如何运输到这里,又是如何挺立起来的,简直匪夷所思。

第三,古埃及人的绘画和雕刻有固定的规则,所有的作品都好像来自同一个模子。这些雕刻大师有着高超的技艺,能够把人像的面部雕刻得栩栩如生,使所有的雕像都有一种神秘感。

第四,神庙四周的墙壁上通常都画着各种绘画,或者雕刻着象形文字。当时雕刻文字和绘画的初衷应该是为了美观,到了现代这些都成了不可多得的、具有极大价值的历史资料。

第五,古埃及人的建筑、雕刻、绘画都具有时代先进水平,成为周边许多国家的效仿对象,对近东整个地区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宗教 古埃及人的神灵很多,有着多神信仰。不仅有着全国的最高神,各个地方也都有着自己的神灵,有男性的神灵,也有女性的神灵,总计大概有1000个。这些神灵有自己的分工,例如最高神是阿蒙,太阳神是拉,河神是奥西里斯,还有一些神则是动物,例如鹰神、豺神与鳄鱼神等。

最初的时候最高神并不是阿蒙,而是太阳神拉,法老则被称为“太阳神拉的儿子”。在阿赫摩斯创立第十八王朝之后,首都也从孟菲斯搬到了底比斯,于是太阳神拉就从原来的地方神升级成了最高神,拉和阿蒙也合二为一,最高神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阿蒙-拉”,好像就是一个人一样。

古埃及的神话也很发达,流传着许多关于神灵的故事,内容都是那些男神和女神之间的爱情、婚姻、恩怨,以及其他的一些活动。从保存下来的神话和赞美诗来分析,古埃及人的高层有着系统的教育,笃信人会有来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他们一直致力于制作木乃伊和建造精美的坟墓。

《亡灵书》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会经过一道审判的程序,如果在死者的身边放上一些写有好话的纸张,就能够让他顺利地通过这场审判。如“我从不故意让其他人挨饿”“我从不伤害奴仆”“我从不偷吃祭祀神灵的贡品”这样的话,都是人们最喜欢写的。或许是为了方便大家,也可能只是个人爱好,不少人都喜欢将这样的话收集在一起并编成书,这样的书就叫作《亡灵书》。

图坦卡蒙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的一位法老,大约在公元前1361—前1352年在位,去世时只有十八九岁。他的坟墓在1922年被人发现,里面藏有他的木乃伊,还有一些金器、几个精巧的瓶子、几件精美的衣服和其他王室的珍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图坦卡蒙脸上的黄金面具,这个面具和图坦卡蒙的面貌一模一样。

在图坦卡蒙统治的时期及之后,祭司不仅拥有很大的权力,还拥有极大的财富。

经济生活 尼罗河流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灌溉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转,农民能够辛勤地劳作,埃及就不会陷入饥荒和贫困。然而事实上,全国大部分的可耕地都被祭司、法老和贵族们所占据,普通人只拥有极少一部分土地,在土地上劳作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奴隶、雇工、牧羊人与牧民。古埃及的手工业和作坊比较发达,凿石工人、石匠、陶匠、木匠、珠宝工人、画工、铜匠与金匠等有几万人之多。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对外贸易,当地盛产的纸草、亚麻布、珠宝、精致的花瓶等都大量出口。古埃及的贸易范围很广,他们用上述物品从欧洲换回黄金,从叙利亚换回牲畜、鱼类、酒、香、船舶和车辆,从南方的努比亚换回象牙、黄金和鸵鸟毛。到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出现了第一个女法老,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哈特舍普苏女王,她曾经派出一支拥有五艘船的船队,跨越红海向南一直行驶到了蓬特(应该就是现代的索马里)。而在此之前,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凿了一条连接尼罗河和红海北部的运河,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衰败与伟大 到了公元前1200年的时候,兴盛一时的埃及帝国也走向了衰落。当时这个国家的军队大部分士兵都是奴隶,身上还要刺上法老的名字,还有一少部分则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雇佣兵,这样的一支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先是国内各个地区内战不休,接着又在公元前670年和公元前525年分别被亚述人和波斯人两次灭国,此后还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入侵。

然而,虽然古埃及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并且失去了独立,但如果有人认为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随之下降的话,那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古埃及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度,其根本并不是军队的强大,而在于其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领先世界的思想、艺术,即使是在亡国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古埃及在这些方面依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古埃及的制陶术,不仅周边其他地区的制陶风格深受其影响,即使到了现代仍然被效仿;制造玻璃和给陶器上釉也是古埃及的发明;古埃及人建造柱廊的时间要早于古希腊人,发明拱门的时间也要早于古罗马人。此外,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们把一年分为12个月、365天,这种历法特点即使到了现代仍然还在使用,而在数学方面,古埃及人当时已经演算出了初步的算术和几何。

四、爱琴海文明与克里特海王

克里特与埃及的早期贸易 克里特岛坐落在地中海里面,位于希腊之南、埃及的西北,是一个多山的东西向的狭长岛屿。这个岛屿以前不为人知,一直到了20世纪初期,才有人发现这里也是人类的摇篮之一。从此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开始了,许多深埋在地下的废墟也露出了面目,向世界人民讲述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兴盛和衰亡史。

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很早就掌握了铜的冶炼技术,这个时间要比金字塔的建造时间还要早,他们还可以烧制陶器,并且建立了村庄。克里特人还有一支强大的船队,不过我们无法得知他们是否到过埃及,也不知道埃及人是否到过这里,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国家必定有联系。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证据并不是这两个国家都有能够航海的船舶和富有冒险精神的海员,而是克里特岛上的陶器、武器还有其他的一些金属器皿有着浓郁的埃及风格,明显是受到了埃及的影响。在吸收了埃及先进技术之后,克里特人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克里特岛应该是埃及文化向北方传播的一个主要通道。

克里特的米诺斯时代 克里特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400年,灭亡于公元前1200年,可能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克里特也是古代最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在古希腊传说中,克里特的国王名叫米诺斯,所以人们通常把这段时期称作“米诺斯时代”。和周边的文明横向比较的话,米诺斯时代大致相当于埃及从古王国的开端到帝国的灭亡,也相当于美索不达米亚从苏美尔各城邦时期开始到喀西特人统治结束。

克诺索斯的光荣 克里特文化最鼎盛的时代应该是在公元前2000—前1400年这段时间。从出土的资料来看,克里特岛上当时已经建立了多座城市,其中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就是克诺索斯了。从各种迹象判断,这座城市的统治者应该也是整个克里特岛的统治者,可能在希腊和其他的一些地方还有数目不详的殖民地。

在那些重见天日的克诺索斯宫殿的废墟上,发现了机匠、珠宝工匠、艺术家工作过的痕迹,还有一些地方应该是官员和普通办事员的办公室,这些都说明克诺索斯已经有了发达的手工业和艺术,还有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机构。有一个地方应该是克诺索斯的仓库,里面发现了成排的装着橄榄油、酒、谷物的大罐子,说明克诺索斯人的物资也比较丰富。此外还发掘出了许多刻有神秘文字的泥版,应该是克诺索斯政府的档案和文件,如果有人能够破解这些神秘的文字,无疑会让我们知道更多关于克诺索斯的秘密。

艺术 贸易与海权 克里特人已经掌握了极其精湛的金属制造和制陶工艺。他们将来自塞浦路斯的铜和来自欧洲的锡冶炼成青铜,然后打造出精美的长剑、短剑和其他东西。克里特人已经会用陶轮制作陶器,并在陶器上描绘出华丽的图案,他们的陶器在整个近东都很出名。克里特人在建筑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他们在王宫里使用的给水排水技术,不过他们不会建造宏伟的建筑,也雕刻不出巨大的石像,但克里特人在艺术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克里特岛上出土的壁画、陶罐上的绘画,以及金属制品上的装饰都有着独到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克里特人是否到过埃及,但是他们肯定到过地中海东部的沿岸,因为在塞浦路斯、希腊、西西里岛等地,都发现了这些地方成为克里特殖民地的证据。由于克里特人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了爱琴海的周边区域,所以克里特人文化也被称为“爱琴海文明”。不过,克里特对希腊的影响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克里特人能够在希腊的迈锡尼、梯林斯与其他一些地方建立殖民地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时的希腊文明是比不上克里特文明的。关于希腊的这些殖民地,我们将在“希腊诸城邦的兴起”这一章进行详细讲述。

克诺索斯的灭亡 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索斯遭受了神秘的灭顶之灾。仿佛在一夜之间,耸立在克诺索斯的宏伟宫殿被抢掠后焚毁,克诺索斯的其他城市也没有逃脱这个悲惨的命运。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灾难,有可能是叛乱,也可能是地震,不过最大的可能是来自迈锡尼或者希腊半岛的海盗。这些海盗在击败(也可能是绕过)克里特强大的海军后,登陆并横扫了岛上所有的城市,在抢走了大量的财富之后又把这些城市付之一炬。

五、叙利亚与闪米特人

民族的迁徙 克诺索斯被毁灭后,居住在爱琴海一带的居民开始大规模南迁。造成这种迁移的原因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强盗,在自己的家园被摧毁后,人们不得不漂泊到异地他乡,试图找到一个能够安身的地方。有些人以船只为工具准备在大海的对岸重建家园,也有人用笨重的两轮车载着家人和寒酸的家当横穿小亚细亚和叙利亚。最初的几批迁移者遇到了埃及军队,结果被埃及人屠戮一空,不过后来的几批就比这些先行者要幸运了,他们躲过了埃及军队的截杀,成功地到达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叙利亚这个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山区,北至托罗斯山脉,南至西奈半岛。巴勒斯坦当时只是叙利亚南部的一个地区,和埃及离得比较近。尽管叙利亚的东、南两个方向都是沙漠,但是并没有影响这个国家的贸易。叙利亚盛产牛、羊、酒、蜂蜜、橄榄油,还有储量巨大的铜矿,而黎巴嫩的山地则长满了柏树这种优质的木材。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叙利亚的南面是埃及、北面是小亚细亚、东北方向是两河流域。叙利亚既是这些地区的贸易通道,也是这些地区征战的舞台,可以说叙利亚就是古时候近东地区的一个动荡的熔炉。叙利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来自不同的地方,例如腓力斯丁人来自克里特岛与小亚细亚,赫梯人来自小亚细亚等。和民族成分复杂不同,叙利亚人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来自一个名叫“闪米特语”的语族,所有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都被称为“闪米特人”。如果从语言上划分的话,希伯来人、阿拉伯人还有附近的一些部落都属于闪米特人,就连腓力斯丁人也学会了闪米特语,并把它当作自己的语言。

希伯来人 希伯来人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属于游牧民族,一直四处奔波。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之前,希伯来人因为饥荒而旅居埃及,在这里生活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间备受埃及法老的压迫。后来希伯来人中出现了一个名叫摩西的英雄,他带着希伯来人冲破重重险阻,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又重新回到了巴勒斯坦,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旧约全书》中的《出埃及记》中。《旧约全书》既是犹太人的圣书,也是基督教的《圣经》。

回到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又名犹太王国),建都于耶路撒冷,后来又出现了大卫和所罗门两个伟大的帝王。所罗门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60—前930年,在他的统治下,军队强大,商业繁荣,以色列联合王国进入了鼎盛时期。不过所罗门对此并不看重,他最引以为荣的是把耶路撒冷建成了犹太人心目中的圣城,并且在这里为耶和华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神庙。所罗门在晚年时期变得穷奢极欲、沉湎女色,激起了人民的不满,致使国家每况愈下,在他死后不久,以色列联合王国就分裂成了两个部分,后来分别被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征服。

宗教的教师 古以色列对人类的贡献应该就是宗教了。希伯来人的先知告诫世人不得崇拜偶像,不得有多神信仰,只能崇拜和祭祀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耶和华。有些希伯来人认为耶和华应该是自己这个民族和国家独有的神灵,但是那些伟大的先知则认为耶和华是至圣与至公的,他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最高神。先知们的这个观点和《十诫》以及其他一些崇高的教义,成为世界人民关于宗教和道德的新标准,也为后来基督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不乏把人作为祭品、举行邪恶祭祀仪式的宗教,还有一些宗教的信仰是低俗无比的,如果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明白,作为现代宗教和道德方面的教师,希伯来人对人类的贡献是多么大了。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居住于叙利亚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和闪米特人、希伯来人为邻。腓尼基人建立的城市主要是提尔、西顿与俾布罗斯,对于提尔、西顿与俾布罗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和殖民。当克里特灭亡和埃及衰败之后,腓尼基人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迅速在非洲北部、西西里岛、塞浦路斯(或许还有希腊)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在这些殖民地中,最大的就是迦太基(也就是现在的突尼斯)。腓尼基人实力强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罗马人的有力对手。

腓尼基人是最早用字母来书写文字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腓尼基人通常被认为是英文文字系统的发明者。他们把这种文字方式教给了其他民族,例如古希腊人就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字母,然后又把字母传授到了欧洲各地的。字母的使用是腓尼基人对世界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其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远远要比历史上的某个战役或者发现了一个宝藏要大得多。

六、铁器时代的帝国

铁器时代 在早期的近东地区,人类建立的各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只能采用青铜这种合金来制造工具和武器。后来人们发现了铁矿,并摸索出了冶铁的技术,人们意识到,铁的性能要比青铜高得多,可以用来铸造更轻便、更锋利的武器和工具。人类掌握冶铁技术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1100年,作为一种新型的更先进的金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铁都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为了获得更多的铁,各个国家发起了很多争夺铁矿的战争。

早期的亚述 亚述在巴比伦的西北方向,位于底格里斯河的上游。亚述早在人类进入铁器时代之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了。

亚述人在建筑、艺术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平。尼尼微王家图书馆藏有大量泥版书籍,记载了亚述的宗教神话、艺术作品、天文、医学等。

不过亚述人最强大的地方是军队,他们的强弩、骑兵、战车都有着极高的战斗力。亚述人还有一支出色的步兵,有长矛兵、剑兵、弓箭兵等兵种,作战的时候这些兵种会组合成不同的阵型,在防御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大概是在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亚述人开始在军队中装备铁制的武器。

扩张和帝国 自从军队装备铁制武器后,亚述人的心态膨胀了,亚述连续出现了好几个侵略成性的国王,这些国王几乎每一年都会把农民集结起来,组成军队发起一场短促的侵略战争,国王也会亲自上阵厮杀。这些国王对外残忍,对内也很残暴,他们的暴政可以说罄竹难书。我们简单列举几场亚述历代国王发起的对外侵略战争:公元前9世纪,沙尔马奈塞三世为了银矿征服了西里西亚,又逼迫叙利亚的几个小国家向他进贡;公元前8世纪,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和萨尔贡二世发起侵略亚美尼亚的战争,占有了亚美尼亚的铁矿和铜矿;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尼亚和伊拉姆掀起了反抗亚述的起义,当时的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平定叛乱之后又随手灭掉了叙利亚;辛那赫里布的儿子阿萨尔哈东继位之后,又在公元前675年开始远征埃及,随后在公元前671年征服了包括孟斐斯在内的整个埃及北部,此后他自称为“上下埃及和努比亚之王”。这时候的亚述在近东地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近东的古罗马人 在很多方面,亚述人和古罗马人都很接近。例如,他们都是好战分子,依靠武力征服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虽然用武力建立、统治国家,但是在内政方面采取了灵活的手腕;他们对交通都很重视,修建了能够快速调动部队的道路。

亚述人一开始也是实行小农经济的,但是因为不抑制土地兼并,最后大部分土地都落入了贵族和富人的手里,耕种土地的人则变成了奴隶。他们对制造业和商业并不重视,掌握这些经济命脉的都是外国人。

亚述的文化 和古罗马人一样,亚述人也是依靠其他民族的文化才传承下去的,可以说他们在文化方面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不过在某些方面——譬如建筑——亚述人就不仅仅是一个模仿者了,每一代的亚述王都想建造一座能够超越前人的宫殿,他们也确实做到了。亚述的亚述巴尼拔还是一名渊博的学者,他仅仅依靠一部字典,就学会了古苏美尔人的文字,他在位期间也是亚述帝国的巅峰时期。

然而就在亚述巴尼拔去世之后,亚述帝国就走上了下坡路,内战、叛乱、被侵略此起彼伏。在公元前612年,巴比伦人、米底人与斯基泰人组成了联军,攻陷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并摧毁了这座城市。当时的一个学者这样写道:“他们抢走了不计其数的财富,然后又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废墟。”

亚述帝国衰落之后,巴比伦兴起了。著名的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时候,领导巴比伦发起了对外侵略战争,他率军攻占并烧毁了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并将大量的犹太人当成俘虏带回了巴比伦,其中就有犹太人四大先知之一的但以理。

尼布甲尼撒王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下令重修了巴比伦城,并且修复、新建了许多宗教建筑和其他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巴比伦的兴盛并没有保持多长时间,就在尼布甲尼撒王去世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538年,被波斯人征服了。

七、波斯的崛起

古时候的波斯并不大,只占据伊朗高原南到波斯湾、北至里海的一部分,而且还大多都是山区。占据伊朗高原其他区域的是米底人,这片区域也叫作米底亚。米底人和波斯人的关系很密切,二者不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还生活在同一个地区,而且都自称是伊朗人,所以后世的学者都认为二者有亲缘关系。

米底人 米底人从前一直都是亚述人的手下败将,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米底人伟大的国王奇阿克萨上台了,他训练了一支骁勇的骑兵,从此好战的亚述人再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了。这支骑兵作战技能娴熟,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拉弓射箭并百发百中,他们最擅长的战术就是依靠高机动性包围敌人某支落单的队伍。米底人最大的战绩也是奇阿克萨王取得的,他带领米底人和巴比伦人与斯基泰人一起摧毁了亚述人的尼尼微城。

波斯人 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了米底亚,从此米底亚就成了波斯的一部分,米底人也融入了波斯人之中。居鲁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也是一个军事大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征战,好像他人生的意义就是征服、掠夺、战争。在他的率领下,波斯人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到了公元前538年,巴比伦也成了波斯的附属国。此外,美索不达米亚和巴比伦在叙利亚的属地也被囊括在了居鲁士的帝国之中。

波斯是继巴比伦和亚述之后的又一个新兴帝国,它掠夺并继承了被征服者先进的文化。波斯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在其他地方出现过,例如波斯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是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他们的建筑术、军队的组成方式和管理国家的模式是从亚述人那里学来的。

琐罗亚斯德 虽然波斯人的文化是从其他国家学来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宗教,这也是波斯人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贡献。波斯人也有自己的先知,他们称其为查拉图斯特拉,不过人们更熟悉该先知的希腊语称呼——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在年轻的时候就信奉生命与光明之神阿胡拉·玛兹达,阿胡拉·玛兹达的身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件,这就让他的一些箴言更有说服力了。在古代波斯人的“圣经”《阿维斯陀》里,就记载了许多琐罗亚斯德的箴言,此外还有一些格言和赞美诗。

琐罗亚斯德认为,生命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一方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和所有的善人,他们的对手则是恶神阿利曼和所有的恶人。当然,最后的胜利者肯定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和所有的善人。琐罗亚斯德还告诉世人,每个人在死后都被审判,如果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做的善事比坏事多,那么他就可以进入天堂,否则就会被审判者交给阿利曼,堕入地狱中接受无尽的惩罚。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认同琐罗亚斯德的教义,后来他的信众越来越多。琐罗亚斯德在77岁的时候被反对者派出的刺客杀死在神庙里,但是他所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被称为拜火教或者祆教)成为波斯的国教。 cI7+XKRUxM4aoVcWJZoiWQ3FUcQPfuuUggplK6v7UueZWo0JCQ7HhSMQG1T3lj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