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打不过董卓

袁绍跟董卓终于闹翻,之后袁绍在洛阳待不下去,逃出了洛阳,跟他一块出逃的还有袁术和曹操,他们是分头行动的:袁绍往北,去了冀州,也就是河北一带;袁术往南,去了南阳;曹操往东,去了陈留郡,也就是开封一带。经过一番曲折,他们各自到达了目的地,之后一些反董力量在这三个地方开始集结,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初同时起兵,当时人们习惯以函谷关为界,函谷关以西称为关西,函谷关以东称为关东,反董的各路人马基本都在关东,所以统称为关东联军。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呼啦啦就来了十七支人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加上曹操自己,一共是十八路,大家兵力“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如果按这个推算,其总兵力应该在三十万人左右了。

三十万大军,里面既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马腾、陶谦这些猛人,还有在他们手下效力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虎将,看似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突出的风云人物。但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没有那么多,算起来大概只有十一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

上面这几路人马,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冀州方向,韩馥屯兵邺县,王匡屯兵河内郡;酸枣方向,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各部屯兵酸枣;豫州方向,孔伷屯兵颍川郡,袁术屯兵南阳郡鲁阳县。如果在地图上看的话,关东联军的这十一路人马都围绕着洛阳展开,由北到南,在洛阳的右翼形成了一个“C型包围圈”。

这不是巧合,而是事先设计好的,十一路人马的首领都是之前专门安排到这些地方的,袁绍、袁术、曹操后来从洛阳逃亡,分别到达三个核心地区,都是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而这个计划的策划者就是袁绍。袁绍大概早就想到与董卓刀兵相见的这一步,所以提前做了周密规划,也正因为如此,关东联军在举行酸枣会盟时袁绍虽然不在场,但大家仍然共推袁绍为盟主。

袁绍也不客气,他当时已逃到了冀州,还有一个合法的职务,就是渤海郡太守,但这个职务太低了,领导关东联军有困难,袁绍于是“表奏”自己为车骑将军——这一职务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所谓“表奏”,就是自己给自己下一份“任命书”,选个日子,摆个案子,向着朝廷和天子所在的方位跪下,把“任命书”念一遍就算完成了任职手续,当时朝廷和天子控制在董卓手里,不可能给这些所谓的“叛军”任命职务,所以袁绍就搞了这项发明。这个发明很好使,以后各个割据势力都用这个办法来任命自己以及手下职务。

关东联军刚起事时气势很足,搞了一个会盟仪式,宣读了誓词,慷慨激昂,但随后就没有太大动静了,各位首领们每天在那里“置酒高会”,天天大吃大喝,就是不进兵。有人认为,这是各路首领们保存实力,不真心讨董,才酿成了后来的失败,因为按照实力来看,董卓的凉州军主力大概只有十万人左右,而关东联军有三十万人,又得到民意的支持,如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败董卓不在话下。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关东联军的人马并没有那么多,战斗力更没有那么强。关东联军里的那些州刺史、郡太守,大多数人是不久前何进、袁绍任命的官员,任职时间稍长些的也只有一年多,其他人多是几个月,他们虽然有朝廷颁发的委任诏书,但在豪强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汉末,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较为有限。

这些州刺史、郡太守为参加会盟都带来了一些人马,《三国志》说“众各数万”,这个说法比《三国演义》还夸张,像张超、袁遗、孔伷这些人,手里如果真有“数万”人马,他们就不一定来参加关东联军了,什么原因?这个下面会讲。他们这些人,手里充其量只有几千人,曹操在陈留郡已吾县募兵,手下人马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五千来人,“众各数万”一句应作“众数万”理解,指的是酸枣诸军的总数。史书还提到,曹操在酸枣看到“诸军兵十余万”,虽然不是三十万,但也略有夸张,可能是把负责后勤运输的人数都计算进去了。综合起来,十一路关东联军加在一起也就十万人上下,面对凉州军并不占人数上的优势。更要命的是,关东联军的这些人马都是临时招募的新兵,缺乏训练。曹操在已吾募兵,两三个月里募到数千人,根本来不及训练,让这些人上战场与强悍的凉州军正面交锋,只能是送死。另外还一点,关东联军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正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到一起,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供应,而他们二人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总之,面对总兵力十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在士兵素质、装备和后勤等方面更没法跟凉州军相比,而且凉州军是防守方,关东联军是进攻方,这种攻守之势也更有利于前者。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刘岱、张邈、张超、乔瑁等关东联军首领才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曹操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曹操联合鲍信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凉州军将领徐荣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曹操没有张邈等人清醒和明智。 jLSJV9KhypfFwF07tnCOS8543jE+fq1dmtjqm07u37huMJ/M9uYPdTbM+vlfi8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