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对何家不满,这个信号大将军何进也收到了。何进思考着如何化解危局,他认为只跟宦官联合还不够,还要跟党人联合。一般认为东汉末年的主要政治势力有三股,即皇帝、宦官和外戚,其实还有一股,那就是党人,也就是士人出身的大臣们,只是由于之前被宦官屡次打击,他们中的许多人遭到了禁锢,大部分人被边缘化了。何进觉得,应该拉拢和扶持党人,使之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当时党人的领袖是袁氏一族,袁氏号称“四世三公”,也就是前面连续四代人里都有人做到三公的高位,何进觉得,要跟党人联合就得联合袁氏,何进于是向正赋闲在家的袁绍发出了邀请,请袁绍到自己的大将军府里任职,袁绍接受了邀请,来到何进身边。
汉灵帝为限制何进的势力再发展下去,在宦官蹇硕参谋下,给何进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他率兵去平定“羌乱”。羌族主要生活在西北的凉州一带,他们在东汉末年多次起兵反抗朝廷,朝廷在凉州打了无数的仗、花了无数的钱,仍然没有起色。平定“羌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多少名将穷其一生都未能建功,这显然是要废掉何进的“武功”,但皇帝的命令不执行也不行,何进愁坏了。
难住了何进,却难不住袁绍,袁绍建议何进答应下来就行,但是报告天子,说自己手里的兵马不够,得到下面去募兵。何进照着袁绍说的报告了,汉灵帝只得同意何进派人去各地募兵。何进派了王匡、鲍信、张邈、刘岱等人分赴各地,这些人其实都是袁绍的死党,他们分别奔赴泰山郡、并州、丹阳郡、陈留郡等地招募人马,日后都成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主力。
袁绍用缓兵之计解了何进的燃眉之急,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下一步怎么办呢?正在何进愁眉不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得以稍稍缓了口气:中平六年(189)四月十一日,年仅三十二岁的汉灵帝刘宏驾崩于洛阳。汉灵帝死了,有些事也就好办了,何进在袁绍等人的帮助下迅速铲除了宦官中的反对势力,之后扶持外甥刘辩当了皇帝,何皇后晋升为何太后,何进仍任大将军。
皇帝、太后、大将军都是自家人,何进兄妹可以说志得意满,但袁绍并不满足,因为他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袁绍之所以帮助何进,是想借何进之手铲除党人的死敌宦官,现在何进却跟张让等大宦官成了亲戚和政治同盟,袁绍哪能心甘?如果没有袁绍,东汉王朝大概又会复制上一轮的循环:小皇帝在位,外戚掌权,外戚和宦官明争暗斗。这样的局面不会带来王朝的中兴,但表面上天下仍然一统,至于这辆越开越笨重的破车什么时候彻底停下来,谁也说不好。但现在有了不甘心的袁绍,一切便不好说了。
袁绍整天找何进,要他下决心铲除宦官。何进找了很多理由拖延,其间何进也动摇过,曾找到妹妹何太后,说干脆就按袁绍说的办算了,但遭到何太后的断然拒绝。何太后拒绝跟党人合作以彻底铲除宦官,其实站在她的角度看这并不错,因为党人瞧不起宦官,同样也瞧不起外戚,收拾完宦官,下一个打击的就是外戚。但何进是个缺乏雄才大略的人,关键时刻犹犹豫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不知怎么办好。
这种僵局总得打破,于是袁绍出了个主意,说不如引外兵入京,向太后施压。过去朝廷有制度,以洛阳为中心,四周设了八个关隘,关隘以内只有朝廷直属的南军和北军,各州郡的兵马一律不得进入关隘之内。袁绍建议放州郡的兵进来,这个提议很大胆,但何进没有太好的办法,竟然同意了。对于这项建议,袁绍阵营内部其实有不同的意见。曹操、陈琳等人当时都属袁绍阵营,他们都反对引外兵入京,认为那样是小题大做,因为只是为解决宦官的话,根本不必费这么大的劲,冒这么大的险。他们都劝袁绍不要冒险,但袁绍不听,执意引外兵入京。曹操、陈琳其实是没有看到袁绍的真正意图,解决宦官的确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但袁绍这时的目标可能更宏大,他大概是想把宦官、外戚给一块解决了。
袁绍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一点儿都不让人吃惊,因为党人和外戚之间虽然也有合作,但双方更多的时候是在斗争,既然眼前的这个外戚不愿意跟宦官决裂,那就索性连他们一块消灭。当然,事后来看这是袁绍的一招败笔,这次引外兵入京并不成功,直接导致了时局的失控,但从袁绍当时的想法看,他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是脑子不够用,只是看错了人。
袁绍看错的人,就是董卓。引外兵入京,当时最有实力也最现成的有两支人马,分别是丁原的并州军和董卓的凉州军,并州军离洛阳最近,政治立场与何进、袁绍一致,呼之即来,召之能战,对于他们袁绍阵营内部争论不大。对于要不要引董卓的凉州军来,这个争议很大,大多数人反对,但袁绍坚持召董卓来,因为董卓早年曾在袁绍叔父袁隗手下做过事,在当时这一类人被认为是“袁氏故吏”,相当于一种政治标签,“袁氏故吏”可以沾袁家的光,但也必须效忠袁家。
袁绍的问题在于他了解“袁氏故吏”,却不了解董卓的为人。董卓青年时代虽然也曾生活在中原地区,但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经学教育,不受儒学那一套的约束,根本没把“袁氏故吏”当回事,而袁绍把董卓当成了自己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袁绍的坚持下,董卓率领凉州军一路开向洛阳,宦官们彻底绝望,个个如惊弓之鸟,绝望之际他们把何进骗进了皇宫,当场诛杀,袁绍、袁术则趁机率兵攻入皇宫,一天之内将宦官和外戚这两股最重要的政治势力彻底消灭了。按理说,现在该轮到袁绍志得意满了,他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前辈们想做又没做成的事,他将成为士人们崇拜的对象,青史留名、光耀门楣。可惜的是,袁绍的理想与董卓的想法发生了矛盾,东汉王朝随即陷入更大的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