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一个原因刘备等人离公孙瓒而去

刘备跟公孙瓒是同学,他带着关羽、张飞来投公孙瓒,在公孙瓒手下待过几年,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县令、国相。赵云带领家乡的人来投公孙瓒,也在公孙瓒手下待过,最后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都离开了公孙瓒,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公孙瓒的用人政策有关。

公孙瓒的用人政策很有意思,他不喜欢用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这一点与袁绍、曹操刚好相反。世家大族在公孙瓒手下没有发展的机会,无论多么有才能都进步缓慢,史书记载,不少世家大族出身的人在公孙瓒手下“抑死于穷苦之地”。有人问公孙瓒为什么这样做,公孙瓒还有自己的道理:“对衣冠子弟以及品格高尚的人,你给他富贵他认为这是应该的,而不会感激你。”其实这都是歪理,或者说是浅薄之见、市井之见,曹操用了很多世家大族的人,并没有招来这些人的怨恨,事业也没有因此失败。

公孙瓒不仅不用世家大族,而且能人也不用,史书上说公孙瓒“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其中尤其以算命先生刘纬台、布贩子李移子、商人乐何当三个人最受宠信,公孙瓒跟他们结成了异姓兄弟。公孙瓒字伯圭,据说他原来的表字并不是这个,这个表字是他后来改的。一家如果有四个兄弟,他们的表字里应该分别有伯、仲、叔、季这几个字,公孙瓒为表示跟刘纬台等“异姓兄弟”很亲,所以自己把表字改成伯圭,其他几个人则分别按仲、叔、季的顺序改。有公孙瓒撑腰,这些“庸儿们”很快发家致富,“富皆巨亿”。公孙瓒还跟他们结成儿女亲家,常把他们比作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曲周侯郦商、颍阴侯灌婴。

公孙瓒的用人政策可谓不拘一格,但过了头就显得有些另类,靠这帮人给他出谋划策能有多高水平?《汉末英雄记》记载的一件事就颇为雷人,是其他割据军阀做不出来的:有部将被敌人所围,向公孙瓒求援,但公孙瓒就是不出兵相救。他的理由是,如果救了这一个,以后将领们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有了依赖心理,就不会力战了,如果不救,以后大家肯定会奋力自救。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却不实际,因为人都有求生本能,在生死考验面前有人选择玉石俱焚,也有人选择投降以求活命,公孙瓒的想法未免理想化了。《汉末英雄记》说的这件事在《三国志》里也有记载,这个求救的是渔阳郡太守邹丹,在袁绍发起的潞河之战中,公孙瓒不发救兵,坐视邹丹被杀,这提醒了公孙瓒手下的将领们,看来危急关头还得自谋出路。后来袁军北上,公孙瓒手下的将士们想到“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要么被袁绍攻破,要么就杀了他们的统帅投降袁绍。史书没有说公孙瓒这个愚蠢决定是不是他自己的创意,也许这样的创意来自刘纬台、李移子这些人,公孙瓒手下如果有郭嘉、鲁肃这样的人才,是不会让他干这种傻事的。

在汉末三国,人才是稀缺资源,大家都在拼命抢人才,一流的人才更是让群雄们心驰神往。一流人才的思想才是一流的,一流的思想才能开创一流的事业,“庸儿”不可能提出一流的规划。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见到荀彧会那么激动,把他称为“吾之子房”,见到郭嘉更是激动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群雄争霸拼的是实力,在实力组成要素里人才排在第一位,公孙瓒靠一己之勇起家,也开创了不小局面,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该把人才战略放在最突出位置,但公孙瓒偏偏不重视人才,也不会识才、用才和留才,身边更没有像郭嘉、诸葛亮那样的顶尖人才,这是他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对刘备来说,来投公孙瓒,一定也带有很大的人生理想和期望,但公孙瓒刚开始只给这位老同学一个司马的职务,只相当于一名团长,而刘备之前已干过多任副县长、县长,是个绝对的老资格,这说明公孙瓒是很抠门的。像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赵云这样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在公孙瓒手下吃不开,他们的离开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1x2JT6kic1V4KmHTgeSyR2G/0tde5UU0eqF/7dJknGOvLPiBP7BmZrx8nEygUUo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