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孙瓒突然间从巅峰跌落

被袁术视为重要盟友的公孙瓒也是个重量级的割据军阀,他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手下军队战斗力很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曾是他的下属。公孙瓒的整体实力一度强于袁绍,但后来却越来越保守,退居所谓的“易京”不再出来,没有什么作为,而对手袁绍却在一天天壮大。

公孙瓒跟刘备一样,也是著名学者卢植的学生,但公孙瓒更突出的特长在军事方面。公孙瓒也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动,事后被任命为涿县县令,刘备就是这个县的人。后来,公孙瓒又担任了中郎将、辽东属国长史等,逐渐步入军界。每次与敌人战斗,公孙瓒都很有气势,发起冲锋时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声色俱厉,表情无比愤怒,像赴死一样,让敌人看了胆寒。公孙瓒逐渐打出了声威,史书上说,敌人就是在夜战时听到他的声音都怕得要命。

公孙瓒喜欢骑一匹白马,敌人常常互相提醒:“见到骑白马的要避让!”因为敌人看见白马有恐惧心理,公孙瓒干脆挑选了很多白马,让一些善骑射的战士骑着,组建了一支精兵,公孙瓒由此落了个“白马长史”的名号。后来,公孙瓒干脆组建了一支骑马队伍,有数千人,一律骑白马,被称为“白马义从”,是汉末最有战斗力的几支军队之一,有的三国爱好者把它列为所谓汉末三国“四大王牌部队”之中。

那时,骑兵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关键,“白马义从”战无不胜,让对手吃尽苦头,袁绍想战胜公孙瓒,必须迈过“白马义从”这一关。袁绍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破敌之策,他的办法是训练了一支“大戟士”,给他们打造一种专门的大戟。大戟是什么样子史书没有记载,推测起来应该是一种带钩带刺的长枪,大概有点儿类似评书里说的岳飞大破“连环马”的“钩镰枪”,袁绍让这些“大戟士”反复模拟、刻苦训练,但对外秘而不宣。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双方大战于界桥,此地在今河北省威县境内。两军在界桥以南二十里的地方摆开战场,公孙瓒一方阵容齐整、甲盔鲜明、旌旗飘扬,很有气势,尤其是队列正中的“白马义从”更让人闻风丧胆。而对面的袁军却摆出一个奇怪阵形,也许是来不及训练,也许不善于打这样的阵地战,袁军列在正中的只有八百名步兵和一千多名弩兵,身后隐约有两三万人,队列不整,斗志不高。

看到这种情景,公孙瓒的嘴角上一定露出过一丝轻蔑的微笑。公孙瓒下达了总攻的命令,数千名“白马义从”席卷而出,声势十分壮观,但此时袁军的队形仍然没动,而列队于最前面的八百名步兵突然伏下身子,用随身携带的皮盾蒙住身体,然后一动不动地等待敌人骑兵的到来。敌人一点点近了,这些人仍然不动。“白马义从”都是马上的射箭高手,离对方还有一箭之地时,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在马上搭弓射箭,雨点般的箭支射来,但袁军有皮盾保护,没有人受伤。

说话之间骑兵就到了,伏在皮盾下的这八百人突然“同时俱起,扬尘大叫”,他们的手里拿着一种样子奇怪的武器向“白马义从”刺来,“白马义从”纷纷落马。这“八百壮士”就是袁绍精心训练出的“大戟士”,他们手中样子奇怪的武器就是专门为“白马义从”量身打造的“大戟”,“白马义从”完全没有防备,结果吃了大亏。“白马义从”就此覆灭,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里。公孙瓒在此次界桥之战中大败,这成为双方实力发生转折的一战,战后袁绍成为北方地区最强的割据者。 Mab6rhZkAEE5QDC1yxVK/1p0CWzym4nBhUhLrD1rW2GdTV6idXGXXSAcoOWB8Q5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