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了,消息传出后,压抑已久的人们终于扬眉吐气,长安城里到处是载歌载舞的人群,人们举行了盛大的狂欢活动,有人卖掉了珠宝首饰和漂亮衣服,换来酒肉进行庆贺。但是,也有人内心较为复杂,著名学者蔡邕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情不自禁地当众叹息了一声。
当时王允正好也在场,当即呵斥蔡邕:“董卓是国之大贼,几乎使汉室倾覆。你身为汉臣,理应同仇敌忾,怎么能因个人受到董卓际遇而忘记了大节!今天诛杀有罪的人,你反而感到难受,是不是跟他们是一伙的?”王允命令把蔡邕抓起来押在廷尉处审理,蔡邕在狱中写信向王允认罪,愿意像司马迁一样承受黥首刖足之刑以求保全一命,让自己能够完成正在写作的当朝国史《后汉纪》,但王允坚决不答应,最后,东汉末年最知名的大学者之一、与宦官集团坚持不懈斗争数十年的蔡邕就这样死在了长安,死时六十一岁。
董卓这个人向来飞扬跋扈,不把人放在眼里,整天说杀就杀,但对蔡邕尚且礼遇有加,王允为什么不容蔡邕呢?史书里有个说法,王允也是在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不久就后悔了,马上派人去制止,但没有来得及,蔡邕已经被杀了。这个记载大概是想为王允开脱,或者也觉得王允杀蔡邕这件事不好理解,找个说法。其实,王允对杀蔡邕的决定是不会后悔的,他的意志十分坚决。有人认为蔡邕一向受到董卓的厚遇,王允早就看不惯了,或者出于内心的正直,或者出于一些嫉妒心理,总之这是王允执意杀害蔡邕的根本原因,一声叹息只是借口。但这个说法也较为勉强,董卓也厚待王允,相比蔡邕,董卓更加信任和重用王允。
王允坚决杀蔡邕其实另有原因,这个原因还是蔡邕自己提醒王允的。蔡邕提到写史赎罪,这让王允下意识想到了司马迁,王允大概会想到,当朝的历史如果由蔡邕来写,会写成什么样?最近一两年来,王允之所以深得董卓信任,自然说过不少违心的话,干过不少违心的事,这些事史书没有记载,但一定有不少,当然这些事一般人是不太清楚的,可蔡邕和王允一样,都是董卓身边的红人,知道的应该不少,如果让蔡邕写史,王允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所以,在王允看来蔡邕必须死,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蔡邕的一声叹息,这只能算虚晃一枪,真正的理由没法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