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真正的实力派们集体缺席

实力不如人,当然会失败,这是关东联军最后“无功而散”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条原因也十分重要,那就是当时真正的实力派们都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他们没有参加关东联军,这也是导致“讨董大业”功败垂成的原因之一。当时,除了董卓和关东联军两大阵营,天下还有许多实力派:一个是幽州牧刘虞,他在幽州主政多年,还负责安抚北方少数部族,名义上归他指挥的公孙瓒也有不小的实力;另一个是徐州刺史陶谦,黄巾军起事时他就来到徐州,在此发展自己的势力,时间已长达五六年;还有一个是益州牧刘焉,刺史改州牧的始作俑者,他去益州后加紧扩充实力,关东联军讨董时已形成了规模。

除了上面这三个方面的四位实力人物,还有两个人,他们虽然发迹时间比较短,但实力上升的速度很快,一个人是公孙度,一个是刘表。公孙度是董卓派到辽东担任辽东郡太守的,后来成了“辽东王”,三代人先后统治东北;刘表也是董卓派下去的,担任荆州刺史,他到任以后迅速平定了荆州的各路势力,基本控制了荆州全境,成为割据军阀中的后起之秀。

以上这六位强势人物,手里都有数万甚至十余万人马,他们如果也参加了关东联军,那董卓就必然会失败,问题是他们都没有来,也没有公开对关东联军给予支持。他们这些人,仍然尊崇洛阳的朝廷和天子,按过去的制度派人去纳贡,接受朝廷的诏令。他们虽然没有强调自己拥护董卓,但言下之意也不反对董卓。

这些人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有的是朝廷一贯的忠诚拥护者,从来没想过造反,比如幽州牧刘虞;有的虽然对朝廷的感情一般,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认为坐山观虎斗更有利,比如益州牧刘焉、徐州刺史陶谦;有的是董卓任命的,让他们参加关东联军缺少感情基础,比如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和荆州刺史刘表。不管怎样的心态,有一条大概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事业正蒸蒸日上,是既得利益者,对他们来说保住已得到的利益比冒险起兵更明智。

当然,在当时讨伐董卓是民心所向,董卓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都在喊打,这些实力派也不会把董卓这块又脏又臭的抹布从地上拾起来当旗子打,所以他们虽然没参加关东联军,但也不会公开与关东联军为敌,而是在政治上持中立态度。但正是由于真正的实力派们没来参加,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最后才走向了失败,而董卓也逃过了这一劫。 pabCRuteoVua6IorKtANAL35GXV9jG2RnFiZzNXlEWYY8V32IpXwUdR3xIPG5A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