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戒谤毁

人人都有是非之心: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是很正确的。人们都有赞赏好人好事,憎恶坏人坏事的情感:善待善者,恶待恶者,这是很正确的。只是一件事的是与非,一个人的善与恶,其中的关系很复杂,我们一时的判断,常常不能作为定论。我们所判断的对或者善,有时候并不恰当,这种害处还算小。而我们所判断的错或者恶,如果不恰当,那么害处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评论一个人,只要不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和责任,就尽量宣扬他的对与善的地方,而掩盖其错与恶的地方。即使不能掩盖,那么见到他们的错就否定,见到他们的恶就斥责,也就可以了。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错与恶,而是自己虚构的,或者别人的错与恶并不严重,而自己却故意夸大其词,那就是诽谤。诽谤,是我们应当禁止的。

我们来探究一下,诽谤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是嫉妒别人的名誉吗?还是以为别人的失意有利于自己?还是别人与自己有仇,而以诽谤来中伤别人?所有这些,问问良心,没有一个是可以这么做的。那些诽谤别人的人,常常不能陷害别人,反而害了自己。汉代的申咸诽谤薛宣不孝,薛宣的儿子薛况的门客杨明在宫门外打伤了申咸。御史中丞认为不能以平民百姓的争斗来论,要把薛况处以死刑。朝廷大臣认为,不以正直之心对待别人而遭到报复的,应该与施加报复的人同罪,最后竟被免掉死罪。今天文明国家的法律都会规定,如果有人无故被人诽谤,那么被诽谤的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足以证明诽谤者刚好害了自己。

古代被诽谤的人,大都采取不申辩的态度,也就是所谓:停止别人的诽谤,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自我修养。汉代的班超在西域,卫尉李邑向皇帝上书,陈说经营西域不可能成功,又极力诽谤班超。汉章帝大怒,严厉责备李邑,命令他到班超那里听从班超的命令。班超就派遣李邑带领乌孙国的人质回到京城。徐干对班超说:“李邑以前诽谤您,想破坏西域的事情,现在为什么不依据诏书把他留下,派别人送乌孙人质呢?”班超说:“因为李邑诽谤了我,所以今天派他回京城。我自问内心无愧,何必怕别人的议论呢?”北齐时的崔暹对文襄帝高澄说,应该亲近信赖邢劭。邢劭不知道这件事,瞅准机会诽谤崔暹。文襄帝很不高兴,对崔暹说:“你说邢劭的优点,而邢劭专门说你的缺点。邢劭真是个糊涂人。”崔暹说:“这都是事实,邢劭不糊涂。”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受到诽谤却不申辩,固然是品德非常高尚,但从诽谤者一方面来看,不是更加无地自容了吗?我们不必问受到诽谤的是什么人,但却不能不杜绝诽谤。 kv9roqj5gNoIQ/3MUd04qThArudL3vxqghsPHH9YfFHCZMTtDQlHGoEDALKJDY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