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面对拒绝沟通的儿子,该怎么做?

陈立,一直是陈先生陈太太的骄傲。他从小学起,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几乎没怎么让父母操过心。而这次中考,他也果然没有让父母失望,顺利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是“985”升学率最高的一所中学。

整个暑假,一家人都在兴奋中度过。但对自我要求很高的陈立,高兴之余,就是利用所有的时间,为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涯做准备。他将此视作一个新的挑战。

刚入学时,陈立表现得斗志昂扬,每周回家都有新的话题分享。但是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沉默。

陈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趁儿子在学校的时候跟陈先生商量。

“孩子他爸,你找个时间跟儿子聊聊,看看他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了。”

“我问过他了,他不愿说。”

陈太太叹了口气,有些发愁:“那可怎么办?”

陈先生安慰她说:“别急,我估计可能是还没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学业压力大的原因。”

“也是,那毕竟是全市最好的高中,又是住校,跟他以前的学校还不一样。”陈太太赞同,“那我们就再观察一段时间。”

“对,现在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能逼得太紧。”

两人做出了决定。但在一个月后,陈立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更加沉默寡言。

周考、月考成绩,他一直能稳定在班里前十,所以,并不是学习上的原因。陈太太和陈先生一商量,特意在周末找了时间跟儿子谈心。

“爸爸妈妈,你们别担心,我好得很。”面对父母的询问,陈立这样说。

陈太太着急地说:“你这样的状态,也叫好得很?”这让她无法相信。

陈立闭口不言。

“儿子,我们都知道你有自己的主意,但我们还是你的父母。”陈先生说,“只要你还没满18岁,我们就对你有责任和义务。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告诉我们,你解决不了的,有我们帮忙一起想办法。”

这番话,明显触动了陈立。他想了想,终于张了口,但说出的话却并不是陈先生和陈太太想听到的。

他说:“我真的没事,只是功课太忙,所以不想说话。你们看,我每次的考试成绩,不都还稳定吗?”

“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你的成绩。”陈太太看着儿子,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怎么就不愿意将心里话告诉父母呢?

在以前,他明明不是这样的孩子。

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在陈立这里得不到更多的信息,这让陈先生和陈太太更加着急。难道,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吗?

两人扪心自问,经过反复讨论,也没有找到症结。

一直以来,他们对儿子的要求,就不只是成绩。他们希望陈立能成为一个健康、善良、乐观、自律,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也是这么去教育的。

他们不骄纵、不溺爱、不包庇,该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时候绝不包办,不代替孩子做决定。这样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是温和的,同时也是有效的。

可是,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就失灵了呢?

两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学校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可是,得到的反馈也是陈立是个努力上进的好孩子,虽然话少了些,但学习相当刻苦认真。

陈太太当然知道,儿子的学习态度没有任何问题,否则也不可能在这样顶尖的学校里,一直保持着这样好的名次。

她心里揣着疑虑,耐心地和同学们打听沟通。终于,有一位同学的话,让她找到了蛛丝马迹。

那位同学说:“有一次发了周考成绩,我记得陈立特别生气,气得差点撕了卷子。”

这么一说,陈太太也有些印象。她记得那张卷子特别皱,问陈立时,他只说没有放到文件袋里面,所以弄皱了。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原因。

“那他有没有说为什么生气?”

“好像是因为有道题不该错,他做错了,因为这个被拉低了好几个年级名次。”

难道,是儿子对学习成绩特别在意,所以才会有这样反常的行为?带着这个疑问,陈太太再次拜访了陈立的班主任王老师。

王老师赞同她的观点,说:“陈立是个乖孩子,一向没让我怎么操心。说起来,他确实特别在意成绩。”

她回忆说:“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我看他都特别紧张,对成绩并不满意。”

陈太太恍然大悟:“对!他原先在初中时,基本都是第一、第二名。”

陈立是个优秀的孩子,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他的成绩优异,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强烈的自信心。

作为父母,陈先生陈太太无疑是合格的。他们的做法,也值得很多朋友们借鉴。

每一个男孩都是独特的,在叛逆期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对陈立父母的做法进行归纳总结,提供给各位家长朋友们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当我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者是类似问题时,我们也有了参考的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这样做:
第一步:拒绝焦虑,冷静思考

孩子的成长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

尤其是在进入叛逆期之后,孩子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逐渐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特有的三观。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促使他们对自我的要求越来越明确。

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会在生活、学习,甚至性格上都发生改变。原本跟父母无话不谈的孩子,现在沉默寡言了;原本孩子活泼爱笑,现在每天心事重重了。甚至,父母说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徒劳……

这些改变被父母看在眼里,难免会着急焦虑,但却并非孩子有意要跟父母对着干。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点,才能远离焦虑,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寻找原因,靠近孩子的内心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陈先生和陈太太的做法。

首先,他们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并在商议后决定静观其变。其次,他们没有去逼迫孩子,而是选择了谈心的方式,尊重孩子。

陈立并不是拒绝与父母交流,他有他的原因。

如果在这个时候,他的父母对他施以高压,逼着他必须将真实的原因吐露出来,这将是对他自我意识的一次碾压,会对陈立正在成长中的人格产生负面影响。

既然儿子不愿意说,他们就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到老师、同学那里去寻求帮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们寻找到了原因。

第三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陈太太意识到,她虽然成功找到了原因,但并不适合直接去和儿子谈心。陈立将学习成绩看得这样重要,却又不愿意寻求父母的帮助,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和陈先生商议之后,两人决定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找到市内一家口碑良好的心理工作室。就陈立的情况向心理治疗师进行了咨询。

在充分倾听了两人对陈立情况的描述后,心理治疗师对陈立的情况做出了初步判断分析:

1.由于男孩第二性征的发育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性别特征并不明显。小女孩也会喜欢玩奥特曼,小男孩也会对亮晶晶的东西感兴趣。

但随着他们的成长,男孩会越来越具有男人的特点。这一点,在陈立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渴望成功,渴望因此而带来的强烈成就感。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了男人的事业心、进取心,这当然不是叛逆,这是男孩在朝着男人蜕变的过程。

2.自我定位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耻辱感

一向成绩优异的陈立,接受不了只能在高中的班级里排在前十的这个现实。虽然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包括他的父母,都认可他的成绩。但对陈立来说,这就是巨大的失败。

所以,他会因为在考试时做错了一道题而愤怒,会越来越沉默。这种愤怒,是他在与自己较劲,来自他对自己的不满意。

他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强烈的自尊心让他耻于开口。他不甘于这样的失败,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定,一定要重新回到班级前两名。他要拿着这样的成绩单,扬眉吐气。

但现实与愿望相反,在这个全市最好的学校里,前进一名都并非易事。他憋着一口气,却因为一直不能如愿,而越来越沉默寡言。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当然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拒绝沟通,只是他不懂得如何疏解这种情绪,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让陈先生陈太太十分信服。更庆幸,他们没有做出错误的决定,没有逼着他开口,那样只会让他受损的自尊心雪上加霜。

于是,他们约定了时间,将儿子带到心理工作室,进行疏导治疗。

做过两次心理SPA后,心理治疗师就成功地解决了陈立的心理障碍,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

首先,成绩不是衡量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自律独立的意识,才是决定一名学生是否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而这些,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陈立全部拥有。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的陈立,不再急于求成,将自己放松下来。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他在面对考试时发挥得更好,失误更少了,名次也缓慢前进了。

其次,我们迟早都会抵达终点,人生是长跑而非短跑

陈立才15岁,还未成年,人生对他来说才刚刚开始。他所要做的事情,并非计较一次周考、月考的成绩,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放眼到整个人生去看。

在人生的长河中,这丁点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个道理,让陈立豁然开朗。他突然发现,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苦恼、而不敢向父母倾诉心声的自己,是那么幼稚可笑。

“感谢爸爸妈妈,因为有你们的关怀,才让我少走了弯路。我会继续努力,但不会因为这个而苦恼。”这是他在感恩节那天,写给父母的信。 ZVvOfQgSlonU4W/i1nca68JrRLIf90kKAty7+mABhgyaua8H6aWfQM5Myge2XB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