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生态扶贫 助农增收

为了改善农村民生水平,为了消除贫困,近年来,广西依托油茶、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直接带动约50万贫困人口脱贫,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脱贫之路。

◆ 广西林业部门大力实施村屯绿化,保持乡土文化风格,助力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图为柳江县村屯绿化成效

(一)高位引领——构建扶贫新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林业产业纳入贫困地区县级“5+2”、村级“3+1”特色主导产业,将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提升到“打造两个新的千亿元产业”的战略高度,予以重点扶持。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脱贫攻坚特色种养业培育实施方案》《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自治区、市、县逐级推动实施林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统筹优化贫困地区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全区将55%以上的中央农发林业项目资金用于支持54个贫困县发展油茶、林下经济产业。自治区本级财政分别设立油茶、林下经济产业专项资金,2016年以来共计下达3.53亿元,64%以上的资金倾斜安排到54个贫困县。

截至目前,广西累计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贷款资金62.47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400万亩,有力夯实了贫困地区的林业产业基础,并通过雇佣贫困人口参与营造林活动、从盈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支持贫困人口脱贫等方式精准助力脱贫攻坚。此外,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贷款资金53亿元,贷款投资领域从单纯的国家储备林营造拓宽至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金融资本的源源活水,使广西林业助力脱贫攻坚有了更强的底气、更大的发挥空间。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建龙同志(左三)在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生态护林员家中调研

◆ 广西田东县开展生态护林员森林防火培训。关海煌 汤雪莹 摄

2016年以来,广西累计利用各级财政资金11.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0.6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7070万元、县级财政统筹资金5 400万元,连续四年在64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了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截至2018年度,全区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达3.74万人,带动1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门口脱贫”,户均年增收7 800元。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平均贡献率达60%以上,真正实现了“聘用一人护林、带动一户脱贫”。全区生态护林员管护总面积达6 300多万亩,贫困地区滥伐盗伐、乱捕滥猎等破坏资源案件明显减少,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全区各级林业部门集聚资源、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积极发展林业扶贫产业,全力助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 巴马县贫困户种植油茶喜获丰收。雷超铭 摄

◆ 灌阳县种植的油茶缀满枝头。雷超铭 摄

◆ 百色市凌云县油茶示范基地的油茶果。雷超铭 摄

针对林业产业周期长、投资大、收益慢、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广西敢为人先,以建设国家储备林为切入口,主动引入金融资本,盘活沉睡的绿色财富。自治区林业局分别与国开行、农发行、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获得授信额度超过1 000亿元,并优先用于贫困地区建设国家储备林,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在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示范开展林业产业扶贫工作,通过项目投入和引进资金,全力支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发展核桃、油茶等林业产业。2016年以来,帮助罗城县争取和整合近亿元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共发展种植核桃12.53万亩、油茶8万亩、毛葡萄8万亩。同时,积极发挥高等林业院校、林业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安排专项经费在罗城县仫佬族自治县举办林业定点扶贫专题培训班和油茶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造林大户对林业政策的把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罗城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 广西依托森林植被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图为南宁市林业局干部职工指导林农在桉树林下种植草珊瑚。雷超铭 摄

◆ 融水县林下竹荪撑起“致富伞”。陈锦兴 摄

◆ 凤山县在核桃林下养殖核桃鸡,实现增绿增收。蒋林林 摄

2016年以来,全区组建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121家,新增油茶、林下经济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54个贫困县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33家。全区林业部门突出产业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在54个贫困县建设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120个,带动贫困人口每亩增收超过2 000元;建设“产业富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11个,抽样调查显示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超过1 800元;在54个贫困县新建81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各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54个,带动培养了一批“土专家”“林秀才”。

2020年,全区力争通过发展油茶、林下经济等产业再带动超过3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示范带动——创新载体重实效

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广西林业系统注重示范带动,履行定点扶贫职责,加强行业扶贫力度,主动创新工作方法。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2015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先后向隆林各族自治县6个定点帮扶贫困村派驻了37名林业骨干,深入开展精准帮扶,根据对口帮扶贫困村实际情况,帮助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13家区直国有林场、广西林业设计院、广西林科院等后援单位投资2 000余万元,利用“企业(林场)+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实施了沃柑种植、花菇种植、油茶种植、黑猪养殖、土鸡养殖、种桑养蚕、黄牛养殖、蜜蜂养殖、辣椒种植、中草药种植、烤烟种植等10余项特色种养项目,“大中小”搭配,“长中短”结合,帮助每个贫困村培育了1~2个特色产业,确保每个村都有产业项目,都发展特色种养。2018年,6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自治区要求的3万元标准,其中蛇场乡新寨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已高达11万元。如今,自治区林业局定点帮扶的隆林县6个贫困村全都完成脱贫摘帽出列,贫困发生率均降至3%以下。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六万林场、大桂山林场、派阳山林场等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加工、林下经济产业,为周边地区和广西贫困地区提供了可看可学的林业产业扶贫样板。如三门江林场,为了提高农户参与入股的积极性,采取“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按照林地的不同类型,创新三种合作分成模式。第一种模式适用于荒山造林。按照“补偿费+分成”模式,前5年,三门江林场按每年90元一亩向农户支付无收益期的补偿费,从第6年开始参与茶果实物分成。林场以每年每亩100斤鲜茶果的收入为保底数支付给农户,超产部分进行分成,林场占75%,合作社占5%,农户占20%。第二种是“坡改梯”造林模式。前5年,三门江林场按每年240元一亩向农户支付补偿费,第6年开始参与茶果实物分成。林场以每年每亩150斤的鲜茶果为保底数,超产部分进行分成,林场占75%,合作社占5%,农户占20%。第三种适用于低产林改造。这种模式以“保底+分成”开展合作。林场以每年每亩200斤鲜茶果为保底数,合作期间若超产,则超产部分同样按照上述两种模式来分成。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高度重视隆林县定点扶贫工作,图为自治区林业局扶贫工作队员一起查看沃柑挂果情况。甘剑伟 摄

◆ 派阳山林场在“花山松涛”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创新“示范区+”产业扶贫模式,松脂收益成为当地贫困农民重要经济来源。蒋林林 摄 +YdRT6yc3zlkv9ffCHfU3eaMRJm/7pzbhYMcT8sWST1xjCqe8apogjl32Cecq0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