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8年,我一直重仓持有贵州茅台,其过程极其罕见,可以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最曲折跌宕、最冲击人灵魂的经典价值投资案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贵州茅台的投资者写了上千篇文章,合计有几百万字,均是关于贵州茅台和中国白酒行业的基本面分析文章,其间也记录了我作为当事人,对人性、投资原理的思考,对市场非理性的体悟。在写作过程中,我获取了很多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关于中国白酒行业的知识,对价值投资的认知也更进一步。
2018年以后,贵州茅台从被全面否定的极端低估之中走出来,上涨了近10倍。此时,很多投资者认为我过去所写的文章是真正的真知灼见,也是真正的远见卓识,于是想重新看我当年的文章。很多投资者把我的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方便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凌通盛泰的伙伴决定把2010~2018年所写的关于贵州茅台、中国高端白酒的文章和其间的投资体悟文章结集成书。有的文章现在已经不具有参考价值,有的文章讨论的问题则是本质性的,并没有时效性,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于是我和工作伙伴经过反复斟酌,精选了部分文章,总计35万字左右,在此出版。
本书主要讨论中国白酒行业的规律,中国高端白酒的定价机制,以及中国白酒行业特殊的塔形价格带的竞争原理。除此以外,作为这场茅台大博弈的亲历者,我深刻地体会到投资表面上是认知博弈,实际上是人性博弈。贵州茅台股价因为限三公消费跌到100元,创造出百年不遇的重大历史性投资机会。其实投资机会的产生以及最后转化为真实财富的机会这一过程,是围绕着一场认知博弈发生的,这就是“限三公消费之后老百姓会不会喝贵州茅台”。2013年,中国几乎所有的白酒专家、投资专家都认为以后老百姓不会喝1000多元的贵州茅台酒,因为居家过日子都得精打细算,贵州茅台股价也从此一蹶不振。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最好的酒,也代表着中国文化,满足的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人们都向往喝好酒,享受高端生活,只要价格合理,老百姓经济上能承受得起,他们一定会选择贵州茅台酒。
我的观点跟市场的观点截然相反。这种截然的对立形成了一个认知博弈,最后我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我和极少数的投资者矢志不渝,不改变、不放弃,坚定如初,在经历了艰难的曲折后获得了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投资的体悟和思考,这些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本书会保留我原始文章的观点,哪怕当时的一些观点后来看是不对的。我相信这样的文章对投资者更有意义。
本书适合以下两类读者。
第一,白酒行业的经营者。本书讨论了大量白酒行业的经营规律、定价机制、需求特点,涉及深层次的规律、原理和逻辑,对于白酒行业的经营者、销售人员尤其有用。在书中我还讨论了贵州茅台酒的定价原理。我曾率先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即贵州茅台酒的价格长期来看,总是在人均月工资收入的1/3~1/2波动。如果贵州茅台酒的价格高于人均月工资收入的1/2,它将见顶回落;如果贵州茅台酒的价格低于人均月工资收入的1/3,它将触底回升。在书中我还对贵州茅台酒的销售者、生产者的利益关系做了探讨,因此白酒行业的经销商、生产者都可以阅读本书。
第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本书是一个价值投资案例的史料复盘,是中国资本市场典型的有关安全边际、错误定价、人性博弈的投资案例的真实记录,这是一个创造了10倍巨额财富的非常曲折的投资过程。我力争用具体鲜活的案例,将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的思想揭示出来,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投资实践中写作的。
还要说的是,2012~2018年的这场百年不遇的茅台大博弈我亲历了全过程,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最终,我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也获得了财富和回报。这一经历于我来说已经超越了金钱、利益,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我的人生,我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和飞跃。
这一过程共催生了三本书。第一本是《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记录了我在这场博弈中深切体会到的投资的本质和投资的核心。第二本就是本书。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史料集、一个案例复盘,可以帮助投资者研究这段过程、完善自己的投资理念、理解白酒行业及其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本书比前两本书的意义更大,那就是我在思考为什么贵州茅台可以长期提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经济学课题,那就是亚当·斯密的成本定价理论、劳动价值论解释不了为什么贵州茅台酒的成本价只有五六十元,却可以卖到1000多元。这么高的超额利润是怎么形成的?我发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能解释这一问题。对于贵州茅台酒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定价,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精神经济学”来解释其定价机制、需求特点、竞争规律。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发现这个规律,更没有人去阐述这个规律,提出相应的理论。于是我结合贵州茅台博弈过程中的发现,提出一个概念——“精神经济学”,有关这一主题的新书我正在写作,力争在明年出版。希望我的经验和体悟可以给读者一些启发,助力大家未来的投资之旅。
本书是我和凌通盛泰的同事合作的成果,总编孙月辉是我已经共事18年的老同事,每章都由一位同事负责整理,希望我们的这些工作对大家有益。
董宝珍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