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和旧

随同第一者概念一起瓦解的,是绝对的“新”的概念,现象学参与到这概念中,但没有切实地提出任何新的论题,而是也如幻影般参与其中。第一者与绝对的“新”是互补的,辩证思想必须对付这二者。拒绝服从起源哲学之魔力的人,自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起,就已经以“旧”的中介性来认识“新”的中介性了,并将“新”规定成已经包含在旧的形式中的,规定成其同一性的非同一性。辩证法试图在“旧”中发现“新”,而不是仅仅在“新”中发现“旧”。如中介了“新”那样,辩证法也将“旧”作为被中介之物保留下来。辩证法如果是按照单纯的流变与无差别的活力(Lebendigkeit)的图式展开的,那么它就将自己贬低成对无定形的自然关联的复写,它不应当通过重复来认可这种关联,而是应当通过认识来超越这种关联。辩证法将它自己赋予作为物性的凝结之物(Verfestigten)的“旧”,辩证法只能通过释放出“旧”本身的力量来移动这种凝结之物。辩证法认识到,闭合的过程也包含了未被包含的东西,由此辩证法触及了认识自身的边界。它将只能被改造性的实践所超越。但在此之前,“新”与“旧”一样处于魔力当中;如果说,“旧”想将对原生物(Autochthonen)的统治回溯到神圣之物那里去,那么,“新”就是将生产的优先性当作了偶像,这种优先性当中同样隐藏着统治原则,这恰如精神的市场中“提供的新东西是什么”这一问题,趋向于与关于起源性的问题同义。这一问题的恶意,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一般的“新”的贬低,是原资产阶级的(urbürgerlich):从已知当中不应产出任何未知,并且不能产出任何其他东西。游戏中的所有石头都应当是被玩过的。因此,被谴责为不自由的、被毁伤了的父亲的自我轻视表达出来了,他不允许他的儿子变得比继承下来的羞耻更好、更开心,然而,处于家长制社会中的妻子,不像儿子那样,她并未完全参与其中。一种罪责关联的因素形成了如下意识:它是不可违背的。但是,看透同一性法则(而不是为之辩解)意味着,已经摆脱出来的东西能够打破起源的魔力。曾几何时,所有的音乐都是贵族们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的,但是晚期弦乐四重奏(Letzten Quartette)不是宴会音乐;根据精神分析家的观点,柔和是在对粗野的虐待狂作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它变成了人性的模型。即便是失效的认识论概念也指向它们自身之外。直到它们最高的形式主义,并且在此之前,在它们的失败中,它们必须作为无意识的历史书写的一部分得到拯救,因为它们必须得到帮助以实现对它们自发意指的东西的自身意识。这种拯救是对沉淀于概念自身当中的痛楚的注意,它期待着概念毁灭的那一刻。这一刻是哲学批判的观念。它只有一种尺度,即假象的毁灭。如果说解释世界的时代已经终结而现在的关键是改变世界,那么就要告别哲学,而且,在这告别中,概念中止了并变成了图像。如果说,作为科学语义学的哲学应当将言语翻译为逻辑,那么,留给思辨哲学的,则是将逻辑赋予言语。现在正当其时的,不是第一者哲学,而是一种最后的(letzte)哲学。

47

注释

[1] Ideen , S. 107.中译参见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1卷):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172页。

[2] cf. Eckermann, Gespräche mit Goethe , Leipzig, 1925, S. 531 f.中译参见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3] cf. Ideen , passim, bes. S. 59 und S. 94 f.中译参见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17页和第156—158页。

[4] Hegel, WW V, Wissenschaft der Logik , 2. ed. Glockner, Stuttgart, 1928, Teil, S. 11.中译参见黑格尔:《逻辑学》(下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244页。

[5] Nietzsche, WW VIII, Götzendämmerung , Leipzig, 1906, S. 81.中译参见尼采:《偶像的黄昏》,卫茂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6] C. M. , S. 70.中译参见胡塞尔:《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张宪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7] Platon, Phaidon , St. 99; cf. bes. auch l. c. St. 100.中译参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译者注:据阿多诺引文对译文作了改动。

[8] cf. Platon, Menon , passim, bes. St. 86/87.中译参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第517—518页。

[9] cf. Platon, Phaidros ,St. 265/266.中译参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2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4—185页。

[10] cf. Ideen ,S. 56.中译参见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13页。

[11] cf. etwa Montaigne, Essais ,ed. Rat,Paris o. J. 11,Chap. XII(Apologie de Raimon Sebond),S. 113 ff.

[12] Logik ,S. 221; cf. auch S. 225 f.中译参见胡塞尔:《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逻辑理性批评研究》,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3页和第217页。

[13] C. M .,S. 68.中译参见胡塞尔:《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第66页。

[14] Martin Heidegger,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Tübingen,1953,S. 60.中译参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8页。

[15] cf. Platon, Phaidon ,passim,bes. St. 82.中译参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1卷),第87页。

[16] cf.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Halle,1927,S. 19 ff.中译参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本),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23—32页。

[17] cf. C. M .,etwa §58,S. 159 ff.中译参见胡塞尔:《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58“更高阶段的交互主体共同体的意向分析的一组问题。我与周遭世界”,第167—171页。

[18] cf. Ideen ,S. 91 f.中译参见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第153页。

[19] cf. Vilfredo Pareto, Traité de la Sociologie Générale ,Paris,1932,S. 56,459 ff.

[20] cf.Max Horkheimer,“Traditionelle und kritische Theorie”,in: Zeitschrift für Sozialforschun g 6(1937),S. 245 ff.

[21] M. C .,S. 78.中译参见胡塞尔:《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第109页。

[22] cf. Hegel, WW XVII, 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I,ed. Glodtner,Stuttgart,1928,S. 344 ff; cf. Nietzsche, Götzendämmerung ,S. 77.中译分别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341—344页;尼采:《偶像的黄昏》,第55页。

[23] Platon, Symposion ,St. 210 e ff.中译参见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2卷),第254—255页。

[24] Nietzsche, Götzendämmerung ,S. 78 f;中译参见尼采:《偶像的黄昏》,第57—58页。

[25] cf. Helmut Coing, Geschichte und Bedeutung des Systemgedankens in der Rechtswissenschaft ,in: Frankfurter Universitätsreden ,Heft 17,1956,S. 36.

[26] cf. Kant,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ed. Valentiner,Leipzig,1913,S. 160(Schluß des §21).中译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27] cf. LU I,S. 84.中译参见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学导引),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89页。

[28] cf. Herbert Marcuse,“Begriff des Wesens”,in: Zeitschrift für Sozialforschung 5(1936),S. 12 ff.

[29] Logik ,S. 57.中译参见胡塞尔:《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第55页。 4Ppa5YBiIDTF/Rj7XW0GfdAxJ6RcaKKgiW5Xcvuv7zCCcjlXINTL1FLCAlrU/G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