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事之以礼:

有尺度,才是真正的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从这里,到接下来的章节,都与孝有关。《论语·为政》与孝的联系非常紧,因为中国古时候大部分时期是以孝治国。

我们先来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周王朝已经基本丧失了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力,鲁君也开始失去力量,而孔子正处于鲁国三桓当政的时期。“三桓当政”,指的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在掌管鲁国的政事。

孟懿子是孟孙氏的掌门人,表面上尊孔子为师,向孔子请教问题,实际上却是君臣关系——一位是当权者,一位是老师。

收位高权重的人为徒,是一件有压力和风险的事。因此,在孔子跟孟懿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说得并不痛快。

孟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无违”,就是不要违反。

我们总觉得,孔子的这句话好像没说完。孟懿子真懂了吗?未必。但是孟懿子没再接着问。

当权者请教问题,但并没有接着问,也没有显露出好奇心,孔子自然也就不必解释。

孔子把话憋在心里并不舒服,他知道还没有说明白。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喜欢种地,喜欢收拾菜园子。他给孔子驾车,孔子憋不住地说:“孟孙问孝于我,我说无违。”

樊迟自然和老师更亲近,就问:“您为什么说这么奇怪的话,无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认为无违是“不要违反”的意思,父母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孔子的解释不是这样。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要违反礼节,这就叫作无违。

“生,事之以礼”,指的是一个人要依据礼法,有原则地对待自己的父母。关于如何对待父母,周朝有明确的礼法,但这并不表示要一切听父母的。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也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死,葬之以礼”,父母不在了,要葬之以礼。

葬之以礼,代表着一种节制。当时的贵族,下葬时的陪葬品非常奢侈,常常用一些超规格的祭祀品,导致劳民伤财。但是平民百姓如果因为贫穷而把父母的遗体随意处置,不安葬,也是过分的。

祭之以礼,指的是在祭祀的时候,也用符合礼仪的方式。

为什么孔子不对孟懿子讲这些?

因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在鲁国当政后,经常会做很多越轨的事。比如说“三家者以《雍》彻”,他们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时,竟然将国家祭祀先祖的歌作为祭祀礼乐。对于这些贵族而言,这合乎礼法吗?孔子认为这是非常过分的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甚至因此还骂过他们。

孔子的观点是,倘若真的想对祖先尽孝,就不要把祖先的地位抬得过高,给他们超出身份的待遇。如果非得按照对待皇帝、君王的方式来祭祀自己的祖先,其实是给祖先抹黑。

孔夫子讲的第一种孝,就是无违,也就是不要违反礼节。

后文还有孔子讲“孝”的内容。面对不同的人,孔子对孝的定义并不一样。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xwQ041DFpP0dNCpuzA3TAor5je6jSIsT8v3O1JE7cedN0MkqEoE1fq/Zx2qLVQ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