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

无原则守信是愚,过分恭敬是失礼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段话的争论也有很多。如果随便看一段释义,你甚至都不知道这段话说的是什么。

比如:“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你能理解吗?

这段话听起来,我们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所以,这段话从历史上就有很多不同的争论。我觉得解释得最好的是李零先生,李零说,“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句话都是条件句。

条件句就是假设某种情况。

什么叫“信近于义”呢?一个人讲信用好不好?很好。中国古代有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一个叫尾生的人,约了人在桥下见面,可他等了很久,人都没来。当时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后来河水涨潮了,他还在桥下等,最后抱着柱子被淹死了。他有信用吗?很有信用。

孔夫子逃难的时候,在宋国遇到了一群强盗。强盗要杀孔子,孔子说:“我是孔子,我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请放一条生路。”强盗想了想说:“既然你这么有名,我放你走,但是你不许跟别人说我们在这里,你发誓。”孔子说:“可以,我发誓不说。”

刚走没多远,遇到宋兵,孔子举报了强盗,强盗就被抓了。学生就跟孔子说:“老师,咱这样不地道吧,咱答应人家不说的。”

孔子说:“跟强盗不用讲信用。”

和强盗讲信用,那不就是傻吗?孟子说过一句特别有力度的话,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的行径,小人中也有“守信用”的。但是“惟义所在”,就是你做事符不符合大义,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潜伏》里,余则成说的都是真话吗?他打入敌人内部,如果天天说真话,那早就把党出卖了。余则成天天说假话,为什么还是正面形象呢?因为行在于义,看他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在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还是在开倒车。

所以,“信近于义”的意思是一个人讲信用是好的,但必须符合大义。

我个人理解,信、恭、因这三者都是普通人的行为。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会觉得,要讲信用,要恭敬,要分远近,这都是普通人的状态和境界。但是义、礼、宗,却是儒家修炼的方法。

儒家与其他人的区别,就是“信近于义”。一个人讲信用很重要,但不能傻傻地讲信用,而要用大义来规范信用。符合大义,才能去实现你的承诺。

一个人不要乱讲信用,不要无原则地守承诺。你的信用一定是跟义有关的。

再说“恭近于礼”。你有没有见过那种过分恭敬,甚至恭敬到已经失礼的人?

有一次,我在一家出版社楼下等人,听到两位男士站在那里聊天,他们的对话令我终生难忘。

其中一个人满脸堆笑地问对方:“您吃了吗?”

对方可能是领导,回答:“吃了。”

他还是带着特别殷勤的笑容问:“吃的什么?”

对方回答:“吃的米饭、炒菜。”

他居然又笑着,认真地问:“炒什么菜?”

我当时坐在车里,听到两人对话,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觉得对话没法进行下去了。被问的人显然已经很尴尬了,提问的人如果继续不停地问下去,是不是就是:“炒熟了吗?好吃吗?付钱了吗?”

他恭敬不恭敬?恭敬,但属于初级的恭敬。这种初级的恭敬,不小心就会变成谄媚,变成丧失原则。

郭冬临演过一个小品叫《有事您说话》,别人遇到任何问题,买火车票也好,搬家也好,买菜也好,他都是“有事您说话”,这就是恭不近于礼。你为什么非得帮所有人买火车票呢?这不是你分内之事。因为他有求必应的行事风格,他过度地恭敬、过分殷勤,反而导致大家瞧不起他,并让他天天纠缠于各种鸡毛蒜皮之中,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和睦。

恭近于礼才能够远离耻辱,我们的恭敬要有尺度,要以礼法为底线。两国元首见面,也是要依照国际通则的,不能够把通则扔在一边。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给了我们一把尺子,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尺度,告诉我们学习礼法的重要性。

在人际关系中,你总觉得要为对方好,要讲信用,要毕恭毕敬,如果没有礼和义的约束,反而会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背负耻辱。

“因不失其亲”的“因”,李零先生的解释是“姻亲”的“姻”。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为什么也是条件句?姻亲如果能够维持亲密关系,频繁地走动,就算是你家的门庭、你的宗族。我们中国古代讲认祖归宗,过去宗族很重要,有的宗族大,有的宗族小,有的宗族无法延续也就没了。

“因不失其亲”也是关于礼法的,所涉及的内容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点远。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句话理解到尺度的重要性,就会发现,它离我们当下并不远。说到底,它其实与社会认同有关。人际关系中,我们与距离稍微远一点的亲戚朋友,能不能够建立好的关系,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可以把他们当作宗亲一样对待。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这三条实际上是并列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有子说的是,有很多事情,哪怕是你认为好的事情,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要能够掌握尺度,而尺度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比如关于“恭近于礼”,我们想要对他人表达亲近之意,有时就会缺乏界限感。例如,我们不能随便邀请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己家住,因为这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但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经常随意地邀约:“来我家里住,不要紧。”

还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吃别人的东西,但有的大人却对别人的孩子说:“快吃,多吃点。”对方拒绝说:“我们家孩子不能吃这个。”“没关系,在我家可以吃。”这就到了失礼的地步。当礼被抛在一边时,热心肠反而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就是因为没有做到“恭近于礼”。

所以,通过学习,来规范自己行为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Lu352/HXw5epFWg5pdks00Z89stoklKBgU72R5Ze5s3vGnRIOZUl1zzH6gp9imD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