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礼之用,和为贵:

“以和为贵”绝对不是和稀泥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一些学者认为,有子说话没有孔子说话有劲。有子说话啰唆,不像孔子那么简短直白;有子说话有点委婉含蓄,有点“绕”,不像孔子那么一针见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听起来可能也很难懂。

先说说“礼”,古人为什么要做礼?是为了和谐,为了能够“和为贵”。

和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对于和的含义,晏子曾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齐王问晏子:什么叫作和?晏子说:譬如调羹,我们调一碗羹,绝对不能以羹调羹,而要以水调羹。把水和羹倒在一起,才能调和出一碗汤来。如果把羮与羮倒在一起,它还是羮,并没有调和。水和羮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两个不同的东西能够和谐相处,才叫作调和。

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东西调在一起,才存在是否和谐的问题。

什么叫“礼之用,和为贵”?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可以和谐相处,这是靠礼来约束的。

“先王之道,斯为美”:我们中国之所以传承至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路传下来直到孔子,就是因为以此为美。“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各种事情,无论大事、小事,不分场景,都一味地追求和谐,有时候可能也行不通。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如果为了追求和谐而不守礼,也是行不通的。比如,我们为了和谐,遇到任何问题都说“咱们商量着来”,只要有人闹事就来调解,和稀泥。最后可能发现,有些事无法进行调解,它不是通过做思想工作就能解决的,反而谁闹的声音越大,谁占优势。因为闹事的人利用大家想追求和谐的心理,逼迫别人迁就自己。这就叫作“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没有规矩、礼法约束,只想要以和为贵是不行的。真正的和谐是要靠礼来节制的,需要有理、有法,这里蕴藏着一丝法家的发端了。

法家是从儒家学派里慢慢延伸出来的。儒家慢慢地传承到荀子,荀子培养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法家代表人物,所以儒家和法家之间有这样的脉络和关联性。

这句话强调了礼法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一切事物都讲究和谐,人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商量着来,都没有原则、没有规矩、没有章程,那么社会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太高了。本来是为了和谐,却反而会走向混乱。 5A4P7mndNhs7URxFs6NU+Fj9GlbITyrJhXSXI8igdBkM3KX41UPc60Y48JbhrS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