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旗开得胜

杨玄感采取的是下策。他说: “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杨玄感为何认为李密所出的下策是上策?

首先,百官的家口都在东都洛阳,一旦拿下洛阳,把这些人当作人质,就可以动摇隋炀帝的军心。

其次,如果我们连近在咫尺的洛阳都拿不下来,那还有什么威风可言,谁还跟我们再去打别处呢?

战略方向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具体战术问题了。杨玄感把手下士兵分成两路,直奔洛阳城而去。

第一路由他的弟弟杨积善率领,一共三千人,从偃师沿洛水向西推进。

第二路由他的另一个弟弟杨玄挺率领,一千多人,由白司马坂越过北邙山,向南推进。

此外,他还亲自率领三千兵马,作为杨玄挺的后援,跟着杨玄挺走。

大战在即,杨玄感这几路大军实力如何?一句话,样样不行。

首先,兵源不行,不是船夫,就是老百姓,都是临时抓来的,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

其次,装备也不行,按照史书的记载,他的这些士兵 “皆执单刀柳楯,无弓矢甲胄”。 每个人就是一把大刀,一个柳条编的盾牌,弓箭、铠甲统统没有,也就是说,既没有顶用的进攻用具,也没有顶用的防守用具。

就这么一支军队,能打赢吗?那就看跟谁打了。

他们的对手是谁呢?隋炀帝出征之前,派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死去的元德太子的儿子越王杨侗驻守东都,但是,杨侗这时候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真正主持工作的是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樊子盖。此人在隋朝一直以清廉著称,曾经当过武威太守,治军也颇为严整。

杨玄感派两路大军进犯,樊子盖也派两路大军还击。其中,由河南县令达奚善意率领五千军队,抵抗杨积善;再由河南赞治裴弘策率领八千军队,抵抗杨玄挺。按道理,他们率领的都是正规军,装备精良,人数上也占优势,对抗杨玄感应该不成问题,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先看达奚善意这边,他一看见杨积善部队气势汹汹,居然不战而逃了,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撤退,而是狼狈逃窜,铠甲、兵仗都丢了一地。杨玄感这边正缺装备,立刻就都接收了过去。

再看裴弘策这边,他倒是和杨玄挺打了一仗,但也没打赢,最后还是丢盔弃甲地逃跑了,这样一来,杨玄挺这边的士兵也都用捡来的装备武装起来了。不过,就在他们捡装备的时候,裴弘策这边已经慢慢地收住了阵脚,又集结成一个军阵。这个军阵就在前面三四里地的地方等着杨玄挺。

在这个时候,整体形势依旧对官军有利。但杨玄挺毕竟是将门之子,颇有韬略。他一看官军已经在前面布上阵了,马上收住脚步,严禁自己的士兵往前冲,相反,倒是先让他们都坐下来休息。两军对峙,裴弘策的军队虎视眈眈地盯着杨玄挺。但是,盯来盯去,杨玄挺这边一直端坐不动,裴弘策那边的士兵逐渐盯得不耐烦了,越来越松懈。这时候,杨玄挺率军忽然一跃而起,冲杀了过去。裴弘策这边一路败退,一直退到洛阳城东边的城门太阳门。最后,裴弘策只带着身边的十几个人逃进了城里,其余七千多人,除了战死的,剩下的全都投降了杨玄感。

为什么隋朝官军这边兵源充足,武器精良,却打不过杨玄感手下那帮装备奇差的船夫呢?一言以蔽之,两边的士气不一样。杨玄感这边的船夫都是被隋炀帝强征来的民夫,怀着对隋炀帝的满腔怒火,所以造反既是自救,也是救人,当然士气旺盛。而官军这边其实也对隋炀帝颇为不满,和叛军观点倒基本一致,当然也就无心打仗了。

就这样,杨玄感依靠着民心民意,旗开得胜,不但很快就冲到了洛阳城下,而且军队的人数不断增加,装备也大大改善了。

这还不算,还有更好的事情等着杨玄感。大军压城,隋朝的一大批官僚子弟居然都投降了。怎么回事呢?说起来,这还算是东都留守樊子盖送给他的。樊子盖出生在南方,他爸爸那一辈逃到北齐,北齐灭亡之后又进入北周,给北周效力。后来,北周被隋朝灭亡,他又成了隋朝的官员;在平陈战争中立过功,又在凉州当过刺史,居官之处都以清廉著称;个人能力很强,很得隋炀帝的赏识。

大业六年(610),他到江都朝见隋炀帝,隋炀帝对他说: “富贵不还故乡,真衣绣夜行耳。” 你现在已经当上凉州刺史了,算是个大官。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为何不回家乡炫耀一番?为此,隋炀帝还专门赐给他六千石米面,让他到老家庐江(今安徽庐江)祭祖。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总而言之,樊子盖在隋炀帝面前颇为讨喜,所以隋炀帝才让他辅佐杨侗,留守东都。他对隋炀帝感恩戴德,也一心一意想要为朝廷出力。

问题是,他想出力,可东都官员并不买账。他出身不高,又不是一直在朝廷当官,不过是刚刚从凉州这么一个偏远地方调过来的空降兵,哪里来的威信!特别是败军之将裴弘策,本来品级和他差不多,更不甘心受他指挥。裴弘策刚打了败仗,本来心里就怯,这时候樊子盖又让他出战,他就拒不从命。怎么办呢?樊子盖为了严肃军纪,居然丝毫不讲情面,把他推出去斩了。这样一来,樊子盖的威风倒是有了,令行禁止,可他也把城外住着的那些隋朝官僚子弟吓坏了。

这些子弟的父祖都跟着隋炀帝出征去了,临走之前,把他们留在了洛阳周边的别墅里,其实也算人质。现在杨玄感作乱,这些子弟本来应该进城和樊子盖一起保家卫国才是。但是一看樊子盖杀人立威,这些人都怕了。樊子盖这个蛮子翻脸不认人,可别撞在他的枪口上,成了下一个刀下鬼!于是谁也不敢进去了。

既然不敢进去,那就投降杨玄感吧,反正杨玄感也是关陇贵族出身,这些官僚子弟之中不少人跟杨玄感的交情比跟樊子盖要好。互相攀扯着投降的一共四十多人,四大名将之一韩擒虎的儿子、隋初四大宰相之一观王杨雄的儿子、隋炀帝的宰相裴蕴的儿子、虞世基的儿子,还有水军大将来护儿的儿子都在其中。这样一来,杨玄感原来设想的通过控制官僚的儿子来扰乱隋炀帝军心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还不算,随着战果的扩大,不光官僚的儿子投降了,官僚本身也投降了。投降的官僚之中,有两个人最为重要,一个是隋朝的内史舍人韦福嗣,还有一个是大将李子雄。

韦福嗣出身京兆韦氏,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族,和杨家又是世交,所以他一投降,杨玄感马上就把他任命为机要秘书,凡有大事都跟他商量。

李子雄在隋炀帝手下当过右武卫大将军,那是最高级别的武官了,属于难得的专业人才,所以,他一投降,杨玄感就把军事上的事情都托付给他了。有了这一文一武,杨玄感觉得自己手下人才济济,整个军队的士气也提振了不少。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杨玄感内心空前豪迈,真的升起一股为民请命、再造山河的豪情。他就在洛阳城的上东门外发表演说: “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我作为上柱国,家有万金,不贪求什么富贵。现在不顾及被灭族的后果断然起兵,只是为了解民于倒悬啊!

一番话说到了痛处,老百姓也跟着热血沸腾,争着献上牛、酒犒军。洛阳周边子弟要求参军的每天都有一千多人。这样一来,杨玄感手下的士兵很快就发展到五万人,比开始起兵的时候严整多了。 5chki7OHPM5kRIZ1jpILY1kBuQ5FsFElRFbZHoZp2LWEhKNNQd6EQVF5k+42Po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