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谈曹操

一 谈的意义

这些天来一碰见人就谈曹操,大家兴致很高,甚至在会场上、会前、会后、中间休息的时候谈的都是曹操。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是坏人,也有人说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议论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见。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了谈曹操这样一个好题目,学术界也在百花齐放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好得很。

好人坏人的争论不只针对曹操,历史上许多人物都有。不只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看戏,红脸白脸上场,故事没看懂先问这是好人坏人,弄清楚了再决定喜欢哪一个。有些剧中人凭脸谱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问到曹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数不清也记不清。有些人物尽管名气大,但是人们还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样,名气最大,从北宋一直到今天数他的熟人多,从小孩到大人、从城市到乡村,只要听过故事、看过戏的,谁都认得他那副大白花脸,风头最足挨骂也最久。“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在哪儿都可以听到。

记载曹操事迹的书主要是《三国志》,但是看的人不很多。自从北宋的评史说三国故事,元明以来的《三国演义》,清朝后期的三国戏流行以后,曹操便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术和戏剧事业发展了,识字的人看小说,不识字的人看戏,通过这些,广大人民吸取了有关祖国发展的历史知识。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塑造成功的现代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使得曹操这一名字在群众语言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描写曹操的小说、戏剧成功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爱憎又反回来影响了小说、戏剧,这种不断的反复影响使曹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成为定型的人物——坏人的典型。说也奇怪,尽管坏却并不讨人厌,人们喜欢看曹操的戏。我们的祖先骂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们却来翻案。

这个案不大好翻,因为曹操有悠久的深远的广大的群众基础,小说和戏文已经替他定了型,换一个脸孔人家会不认得,戏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这出戏,曹操如改成须生出场便只好和吕伯奢痛饮三杯,对唱一场,拱手而下。没有矛盾了,动不得武,杀不得人,还成什么《捉放曹》?

不好翻则不翻之,乱翻把好戏都翻乱了,要不得。我看旧戏以不翻为好。况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经挨了一千年的骂,再多挨些年,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办法是唱对台戏,与其改旧戏何如写新戏,另起炉灶,新编说曹操好话的戏,新编我们这个时代的曹操戏有何不可。

另一面说不好翻也好翻,我们需要一本好历史书。历中上有许多许多问题都需要翻案。应用新的观点从历史事实本身重新估价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他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曹操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发表些文章,逐渐改变人民群众对曹操的看法,不也就翻过来了?

再过些时候,舞台上的曹操也会跟着起变化,我相信会是这样的。

从曹操这个人物的重新评价开始,将会引起对历史上其他人物的重新评价。从讨论曹操这个人物开始,将会引起人们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什么不谈呢?

二 奸雄、能臣

最早对曹操评论的两个人,一个是桥玄,一个是许劭。桥玄称他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两人的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总之都很佩服他。

奸雄这一鉴定是许劭创造的,后来许多关于曹操的评论大体和这一创造有关。

这两句话的意义:第一,治和乱是相对的,能臣和奸雄却指的是同一个人;第二,无论乱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两面性,有能臣的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基本上赞成他们的话,认为评价得公道。问题只是一个奸字。奸是相对忠而说的。对谁奸、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来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派曹操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呼冤,岂非没有道理之至。

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家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不怪,其中有个道理。

原来国家这一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了,有了法制了,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没有法制,天下就大乱了。因此“忠君爱国”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爱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和法制。

从秦始皇统一以来,二世残暴统治时间短。秦亡没有听说有人要复秦的。但从汉朝起情况不同了,刘家统治了几百年,维持了几百年和平、统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这几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这样一个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统一,要统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刘家的才算。王莽也做过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乱。后来刘秀起来了,刘家子孙又维持了许多年代。东汉末年政治腐烂得实在不像话,人民忍受不住起来闹革命。黄巾大起义被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残酷镇压失败了,造成地主武装割据地方连年混战的局面。到处是屯、坞、堡、壁,这一州那一郡、这一个军事集团那一个军事集团,打来打去,百姓流离,饿死道路,妻离子散,田畴荒芜。人民吃够了苦头,普遍的要求是统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皇帝这一象征,成为人民向心的力量。忠于皇帝也就是爱国。

曹操掌握了汉献帝这一工具,组织了强而有力的政府,颁布限制豪强的法令,也就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和平的愿望,符合了时代要求。当时的中原豪族、衣冠子弟、中小地主都被吸引在曹操周围,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了瓦解敌人的军事优势,壮大了力量,巩固了统治。同时,通过这一工具的利用,也继承了汉朝的政治遗产,利用了汉朝的政治机构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颁布法律,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

同样江东孙权这一家,虽然割据江东却还用汉朝官号,用这块招牌办事。四川的刘备更是自称汉朝子孙,用这牌号来骂曹操是国贼。直到曹丕称帝以后,这两家才先后称帝。以后历史上唐朝亡了,为少数民族的李存勖还称唐;宋亡后几十年,韩林儿起义还冒称是宋徽宗子孙;明亡了,鲁王、桂王还在沿海和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并且都取得人民支持,道理就是这样。

要说曹操挟汉帝就是奸臣,那么反过来,曹操不挟,汉朝早完了。曹操用上这块招牌,从公元196年到220年汉朝多延续了25年。要是曹操不挟,如他自己所说的,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原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延长了,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正因为人心思汉,汉家这块牌号还可以继续利用。曹操一生不称帝,周文王是他的榜样。到曹丕继位,经过曹操二十多年的经营,内部巩固了;另一面,吴、蜀一时也打不下来,才摘了旧招牌另起牌号。

总之,曹操这顶奸雄帽子是扣死在和汉献帝的关系上面的。过去九百多年都骂他为奸臣是由于过去的封建体制、封建道德所起的作用。今天评价曹操,应该从他对当时人民所起的作用来算账,是推动时代进步呢还是相反?

我以为奸雄的“奸”字这个帽子是可以摘掉的。这个案是可以翻的。

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意见。镇压、屠杀黄巾是坏事是罪恶。但是也应该分别来看。第一,不能以曹操曾经镇压黄巾就否定他在这一时代所曾起的作用;第二,曹操的对手刘备和孙家父子都是镇压黄巾起家的,人们骂曹操却同情刘备称孙家父子是英雄,同样的凶手,袒刘、孙而单骂曹操,这是不公道的。

除此以外,曹操还犯了不少罪。一是攻伐徐州,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屠虑、睢陵、夏丘诸县;二是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卒八万人;三是以私怨杀崔琰、华佗等人。

至于《捉放曹》杀吕伯奢全家这一件恶名昭著的坏事倒应该有所分析。据《三国志》注有三说。一是《世语》说吕伯奢不在,五个儿子在家招待曹操,曹操疑心他们谋害他,夜杀一家八人逃走。一是孙盛《杂记》说是曹操听见吕家吃饭家具响声以为要暗害他,就杀人逃走。还自言自语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捉放曹》是综合这两说编成戏的。其实孙盛的话就有漏洞,人都杀光了,自言自语的两句话是谁听见的?第三说是《魏书》说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匹衣物,几个人被曹操杀了。这一说对曹操最有利但偏偏不用。从历史事实说,裴松之是很小心地把《魏书》的说法引在第一、三说,平列不加论断。从时代先后说,孙盛是晋朝人,他记的史事一定就比《魏书》正确也是值得怀疑的。

三 统一的努力

从秦到汉末四百多年时间,全国的经济中心是中原地区。不论是农业生产、水利、蚕桑、冶铁等方面都占全国较大的比重。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经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人才荟萃。汉末的郑玄、卢植、蔡邕、管宁、邴原等人都是门徒千百数,他们所住的地方都成为一时的学术中心。政治中心如洛阳、长安、邺、许都在北方集中了全国各方面的人才。

东汉后期的政治局面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两个集团的互相倾轧。一个集团是宦官领导的,有些寒门的地主阶级分子在他们的周围,极盛时连名门的人也钻进去了。另一个是地方豪族名门和太学生,名望高、人数众多却没有军事实力。曹操、袁绍、袁术等人都参加了后一集团。袁绍、袁术家世显贵,是名门豪族,号召力量很大;曹操的家世虽然有人做官却因为出自宦官算不得名门,有点寒碜抬不起头。名门豪族有政治威望,有的要自立门户,有的勉强敷衍不肯和他合作。以此曹操有了军事实力以后便有意识地打击当时的名门豪族,扶植培养寒门子弟和中小地主作为他依靠的力量。

曹操的军事力量主要的是他自己的部曲。公元189年他东归到陈留,散家财合义兵。陈留、孝廉、卫兹也以家资帮助,有兵五千人。其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名将都是他的亲戚或子弟。其次是各地地主的部曲,如李典从父乾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虔将家兵守湖陆,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坚壁,这些地主都是和黄巾作战时打不过就投奔到武装力量较大的曹操这边来。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另一支较大的兵力叫青州军,是由黄巾军改编的,跟他打了二十多年仗。220年曹操死,青州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打起鼓来就向东开拔回老家去,差一点出乱子。

总之,曹操的军事力量是以部曲为主组成的,部曲首领都是地主,数量最大的是中小地主。

吴、蜀的情况也是一样。吴、蜀地区和中原相比是比较后开发的地区。从汉武帝以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在逐步好转。黄巾起义以来,中原残破,中原人士成批地流亡到南边来,人力的增加和生产技术文化、学术的传播都促进了这两个地区的发展。东吴开发山越地区,政令直达交州,有海口,发展对外贸易;刘蜀安定后方,取得少数民族支持,屯田前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站得住脚了。

这样曹操统一的努力就遭遇到极大的阻力,打了三十年仗,只能够完成部分的统一事业。

中原地区的农民是渴望统一的,不但是为了安定的秩序和正常的生产,也为不打仗不用服兵役,可以减轻军事供应负担。上层的文官谋士是要求统一的,不但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他们来说,统一也只会带来好处。部曲主是坚决主张统一的,统一了会更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地位,有利于部曲的给养。农民、豪族、官僚、武将虽然彼此间的利害不同,但是对于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吴、蜀的情况正好相反,换了一个新主人,当地的农民已经有了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部曲主则坚决反对统一,因为统一的结果将使他们丧失部曲和分地,将使他们送家小到曹操那儿做抵押离开故乡故土。吴、蜀的统治者也是一样失去统治地位听人安排。只有一部分从中原来的文士官僚,他们在哪儿都做官,投降了还可升官封侯,因之他们是主张投降的,但数量很少,形成不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曹操努力统一全国的事业虽然得到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但是面对着吴、蜀的坚决抵抗,终于不能成功。

尽管曹操不能完成全国统一事业,但是他毕竟在他所统一的地区做了不少好事,不但安定了秩序,也促进了生产,繁荣了文化,推动了时代进步。

和袁绍相比,袁绍是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操正好相反。袁绍宠信审配、逢纪等人。这些有权势的人拼命搜括,邺破时这些家都被抄家了,家财货物都以万数。曹操指责袁绍:“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他制定制裁豪强兼并之法,并规定: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其他的不许擅兴发,责成郡国守相检察。百姓很高兴。

曹操安定冀州的例子说明了他在中原地区的基本措施。当时农民从大地主的兼并下解放出来,有了定额的租赋,无论如何比之过去代出大地主租赋、郡国守想要什么就得供应什么的情况是不同了。这对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除在政治上抑豪强之外,他还进行了许多增产措施,如屯田,如推广稻田,改进工具等等。

从公元196年开始曹操大兴屯田。募民许下耕种得谷百万斛以后,逐步推广到沛、扬州、淮南、芍陂等地;郡国列置田官,有置典农中郎将、典农都尉等专职领导,自成系统。“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明帝时人追说屯田之利说:“建安中仓廪充实,百姓殷足。”屯田的成绩不但供应了前线的军食,还增加了生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节省了农民远道运输的劳力。百姓比以前富足了。

和屯田并举的是推广稻田。如郑浑在下蔡课民耕桑兼开稻田,又于阳平、沛二郡兴陂堰开稻田,功成后亩岁增租八倍。刘馥在扬州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刘靖在河北修戾陵渠大堰灌溉蓟州南北种稻田,边民蒙利。后来皇甫隆在敦煌教农民用水灌溉,做耧犁,省了一半劳力增加了一半收成。

生产工具的改进如监冶谒者韩暨改马排为水排,省马排用马百匹,利益三倍于前,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对人民有利的。

在这基础上,公元202年曹操下令兴建学校,县满五百户置校官。也正是在这基础上,他奖励文学艺术的创作,招集文士。他自己手不释书,白天讲武晚上研读经传,登高必赋,制造新诗,被之弦管。建安文学的形成他是有诱掖奖进的功劳的。

在政治上他也采取抑豪强的方针。东汉两个最大的家族袁、杨两家都是四世作公的。袁家兄弟破灭,杨家杨修有才又是袁家外甥。孔融是孔子之后,也有重名,都借故把他们杀了。相反不是名门大族出身的广陵陈琳,为袁绍作檄文痛骂曹操,连祖宗八代都臭骂一通。后来陈琳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说:“你替袁本初骂人骂我也就可以了,恶止其身,怎么连祖宗八代都骂起来呢?”陈琳谢罪也就算了。曹操还重用他,军国书檄多出陈琳手笔。

用人只挑才干不问门族品德,曹操有意识地反抗汉末说空话的风气,几次下令求贤,提到不管什么生活不检点的即使偷窃、盗嫂的都可以用。如满宠出身郡督邮,张辽、仓慈、徐晃、庞真、张既都出身郡吏,都做到大官。汉末三公充位,政归台阁,秘书(中书)监令掌管机密,最为亲重。刘放、孙资都不是名门大族,用为监令,曹操极为信任。

曹操有意识地打击豪门,用人唯才不管家世,用有才干的人管机密做都国宰相,加强了统治机构的力量,也有效地贯彻了他的治国方针,发展了生产,巩固了统治。从政治制度上说,曹魏的秘书(中书)监令一直继续沿用到元朝。明清两朝也还受到影响。

曹操这个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是当时最伟大的军事家、一流的政治家、一流的诗人。此外,他还是艺术家,写一笔好草字,懂音乐,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刘备、孙权都远不如他。

他对当时人民有很大功绩,他推动了历史进步,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犯了不少罪过。这些罪过排列起来一条条都很大。但就曹操整个事业来说却是功大于过。

曹操是当时杰出的大人物,有功劳也有罪过,绝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十全十美的完人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我的意见是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地位上应当肯定,应当在历史书和历史博物馆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但是历史人物的讨论不应该和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完全等同起来。

旧戏中的曹操戏照样可以演。某些已经定型的曹操戏最好不改,而且与其改也毋宁新编,历史题材多得很,何必专从改旧戏打主意呢? R5gD40VcA/L+4CH80xIE5oFztJyCliYcl/XN3+T/I0rLCrfz8hV0vbfRJE0aqo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