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微课主题后,企业便可以开始进行微课内容的开发了。简单来说,微课内容就是知识与技能。
张经理:汪老师,等到微课内容开发出来就直接可以制作成微课成品吗?还需要有其他的动作吗?
汪老师:微课内容开发出来以后是不能立刻使用的。微课就像你去制作一件物品一样,刚开始出来的样子只是一个粗糙的原型,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的打磨才能出品,进而发挥它的价值。微课也一样,必须经过多个环节来进行优化与升级才能保障其品质。
张经理:汪老师,请问如何进行微课优化与升级呢?
汪老师:针对刚开发出来的微课内容进行优化与升级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是优化结构;二是升级内容;三是视觉传化。
简单来说,微课结构分为三级目录:一级目录是微课主题;二级目录是微课主题下的几部分内容;三级目录是知识与技能。微课结构如同大家都熟悉的金字塔结构。微课的金字塔结构,如图2-2 所示。
图2-2 微课的金字塔结构
由图可知:
首先,微课主题一定是基于微课内容的高度总结归纳,代表整篇微课内容最终的一个结论。
其次,二级目录A、B、C 三部分是分别对下方三个内容的小结。
最后,三级目录,也就是知识与技能部分,能够完整支撑一级目录,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演进。
下面以拍摄培训班合影为例介绍微课内容的开发过程。
1.拍摄前
(1)合影人数先知道。
(2)时间地点早确定。
(3)人员背景要了解。
(4)场地设备早准备。
(5)相机功能先调试。
2.拍摄中
(1)引导学员到场地。
(2)设计队形列好队。
(3)架好相机试拍照。
(4)讲明口号摆姿势。
(5)执行拍摄来三张。
3.拍摄后
(1)引导离场要有序。
(2)导出照片选三张。
(3)美化照片加字幕。
(4)发送合影到邮箱。
(5)冲洗要求讲清楚。
(6)发放合影无遗漏。
微课开发的方法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这里应用的是组织经验萃取技术,参考王兴权于2018 年1 月出版的著作《萃取技术(模型篇)》]。
起点就是做事情起始的关键步骤。
例如,一名男士准备星期六的早晨给爱人做一顿爱心早餐。那么,起点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先定好星期六早上的闹钟,还有人说是先起床。其实这些准备步骤都太靠前了。
要给爱人做一顿爱心早餐,第一步应该是准备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食材,就无法做早餐。因此,准备食材就是做爱心早餐必备的、不可或缺的起点。那么,拍摄培训班合影的起点就是“合影人数先知道”。
做爱心早餐的终点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端上床”,还有人说是叫爱人起床。这里就涉及人对终点的不同理解了。大家认真想一想,主题是做爱心早餐,关于吃的部分肯定超出了范围。因此,做爱心早餐的终点是将爱心早餐盛盘(或装入器皿)。而以拍摄培训班合影为例,其终点就是“发放合影无遗漏”。
中间步骤是指从起点到终点之前的步骤。以拍摄培训班合影为例,中间一共包含了14 个步骤。
起点:合影人数先知道。
中间步骤:(1)时间地点早确定。
(2)人员背景要了解。
(3)场地设备早准备。
(4)相机功能先调试。
(5)引导学员到场地。
(6)设计队形列好队。
(7)架好相机试拍照。
(8)讲明口号摆姿势。
(9)执行拍摄来三张。
(10)引导离场要有序。
(11)导出照片选三张。
(12)美化照片加字幕。
(13)发送合影到邮箱。
(14)冲洗要求讲清楚。
终点:发放合影无遗漏。
为什么要找到重点/难点呢?因为有一些知识与技能在获得上存在困难,即称为“习得性障碍”的部分。人们把它标注出来有利于对微课内容的质量进行把控与提升。
同样,以拍摄培训班合影为例,其重点和难点如下:
(1)合影人数先知道。(重点)
(2)设计队形列好队。(重点)
(3)架好相机试拍照。(难点)
从该案例中,人们可知悉重点与难点标注的偏好与标准。如果缺失这一步骤或者没有做好这一步骤的工作对整体工作成果质量会很大的影响,这一步骤便是执行该项工作的重点。从案例中,人们可以发现,“合影人数先知道”是第一个重点。因为组织者如果不知道合影人数,就无法确定合影的场地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第二个重点是“设计队形列好队”。试想一下,如果拍摄培训合影的现场没有人来引导大家列好一个美观得体的队形,那么拍摄出来的相片效果必然是不佳的。这就直接导致拍摄培训班合影这件事没做好,因此这一步也是重点。那么,为什么要把“架好相机试拍照”作为难点呢?通常,拍摄者要使用专业的摄影器材进行拍摄活动,而这些专业的摄影器材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对新手来说,这是一件有困难的事情,新手需要事先深入学习专业摄影器材操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进行实践,否则在拍摄现场可能因天气、环境、学员等各种原因导致拍摄出的照片不美观甚至拍摄失败,所以这一步骤是执行该项工作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