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财富档案15

有钱人让钱帮他们辛苦工作。

穷人辛苦工作赚钱。

如果你和大部分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就接受了“必须辛苦工作赚钱”这个观念,那么很可能你并没有同时被灌输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观念:要让你的钱“为你辛苦工作”。

努力工作无疑很重要,但光靠努力工作绝对不会使你致富。我们怎么知道?看看现实世界里几百万—不对,几十亿的人每天被工作奴役,累得跟狗一样,但是他们都富有吗?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钱吗?不!他们之中很多人有钱吗?不!大部分人都很穷。但是反过来,你看世界各地的俱乐部里,是谁在享受悠闲呢?是谁把下午时光拿来打高尔夫球、网球或扬帆出海呢?是谁整天购物,一度假就是几个星期呢?我让你猜三次,前两次不算。答案是有钱人,就是他们!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谁说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有钱的?胡扯。

以往的新教工作伦理认为:“一美元的工作换一美元的酬劳。”这句话没有错,只不过他们忘了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一美元的酬劳”。只要懂得如何处理那一美元,你就从辛苦工作迈进聪明工作了。

有钱人可以成天玩耍休息,因为他们都能用聪明的方法工作。他们都了解并使用杠杆原理来让自己省力。他们雇用其他人为他们工作,也让自己的钱为自己工作。

确实,你真的必须努力工作赚钱,但对有钱人来说,这只是暂时的状况。对穷人来说,这却是永恒的。有钱人知道,“你”必须努力工作,直到你的“钱”工作得够努力,能取代你。他们知道,你的钱所做的工作越多,你所需要做的工作就越少。

记住,钱就是精力。大部分人投入精力工作,换得金钱。 在财务上取得了自由的人,学会了用其他形式的精力来取代他们投入工作中的精力。这些精力形式包括: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的事业,或是有效的投资。再说一次,一开始你辛苦工作赚钱,后来就让钱为你努力工作。

谈到金钱游戏,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赢。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什么时候要赢得这个游戏?你的目标是一日三餐温饱,还是年收入十万美元,或是变成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在我们的训练课程上,我们要学员在金钱游戏中设定的目标是“永远不需要再工作……除非你自己选择要工作”,如果你工作,那是“出于选择,而非迫不得已”。

换句话说,你的目标就是尽快达成“财务自由”。我对于财务自由的定义很简单:当你有能力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不必工作,不必在金钱上依赖任何人,这就叫财务自由。

注意,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极可能要花钱。所以,为了“自由”,你必须不工作就赚到钱。想要赢这场金钱游戏,就要做到能赚进足够的被动收入来维持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当你的被动收入大过你的开销,你就达到财务自由了。

被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让钱帮你工作”。这包括以理财工具进行投资的所得,例如股票、债券、汇市、共同基金,以及拥有抵押或其他会增值的资产,它们能够变换成现金的收益。

第二个被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让事业为你工作”。这个前提是事业不断产生收益,而你无须亲自参与事业的运作就能接受获利。譬如出租房地产,从书籍、音乐或软件获得的版税,专利所得,成为经销商,拥有储存库,拥有贩卖机或其他投币式的机器,还有直销。这也包括设立任何一种系统化的、不需要靠你就能自行运作的生意。再说一次,这事与能量有关。重点在于,这个生意是为别人工作和创造价值的,而不是为你。

创造被动收入实在是件太重要的事了,我再三强调。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被动收入,你永远不会有自由。不过—这是个蛮大的“不过”——你知道大部分人在创造被动收入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吗?有三个原因。第一,惯性。大多数人都被灌输了观念不去创造被动收入。读初中高中的时候,你需要钱,爸妈会对你说什么?他们会说“好啊,出去赚点被动收入”吗?大概不会!我们大部分会听到“去找个工作”之类的话。我们被教导成要为钱“工作”,所以被动收入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正常的。

第二,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被教育过如何赚取被动收入。

在我的学校里,另一门没有开设的课程叫作“被动收入概论”。我倒是上了木工和铁工(注意这两门课都有个“工”字),做了个美丽的烛台给我妈。既然我们在学校里从来没学过如何创造被动收入,那我们会在别处学到,对吗?才怪。结果是大部分人对这方面都不太了解,所以也没办法做什么。

最后,因为我们从来不曾接触过、不曾被教导过关于被动收入和投资的事,所以我们从来就不太注意它,而是把大部分工作和事业的重心放在创造工作收入上。如果你很早就知道你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创造被动收入,那么你会不会早一点考虑选择这类事业呢?

我一向建议大家,要选择那些可以自然而且轻松就能产生被动收入的方向,或者把现有事业调整成这样。这在今天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太多人从事服务业,每天都得亲自工作才有收入。从事服务业不是坏事,只不过假如你没有立刻搭上投资列车,而且成绩傲人,你就会永远被工作绑住。

选择了能够立刻产生或者是最终会产生被动收入的工作机会,你就可以拥有两个世界:先有工作收入,后有被动收入。请往前翻几段再读一遍前面讨论过的几种被动事业收入。

很可惜,几乎每一个人的财富蓝图都被设计成要赚取工作收入,而不是被动收入。这种态度在你参加了我们的训练课程之后将会完全改观。我们会使用实际方法改变你的财富蓝图,让赚取被动收入变成对你来说是既正常又自然的事。

有钱人想得很远。他们把今天的玩乐花费与对明天的投资两相平衡。穷人只想眼前。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基于立即享受。穷人会使用譬如“我今天都快过不下去了,怎么可能去想明天的事?”之类的借口。问题是,明天会变成今天,如果你不处理好今天的问题,明天你还是会讲同样的话。

为了增加你的财富,你必须多赚一点钱,或是少花一点钱。我没有看到谁拿枪指着你的头,叫你一定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你有权利自己选择。这是优先顺序的问题。穷人选择现在,有钱人选择平衡。

我想到我岳父岳母。他们经营杂货店二十五年,是简单版的7-ELEVEn,只是规模小得多。他们大部分的收入都是靠卖香烟、糖果、冰激凌、口香糖和汽水,以前还没有卖彩票。平均每一笔交易的收入都不到三十美元,简单来讲,他们做的是赚“零钱”的生意。但是他们把大部分的零头都存了下来。他们不去外面餐厅吃饭,不买绚丽的衣服,也不开新款的车,住得很简单但舒适,最后付清了贷款,甚至买下了杂货店所在的商场的一半土地。我岳父五十九岁退休,靠的是储蓄和用他那些“零钱”所做的投资。

我告诉你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事实,为了立即满足而购物,只是因为想要弥补我们对于生活的不满,可是这方式根本无效。而你把你所不拥有的钱“花掉”,是因为你想“花掉”你所有的情绪。这个症状通常叫作消费治疗。超支,以及渴望立即得到满足,这两种行为跟你实际上买了什么东西是无关的,而跟你在生活中缺乏满足感有关。如果你的超支并不是出于一时情绪,那么它就是来自你的财富蓝图。

我们另外一位学员纳塔丽,她的父母是超级“贪小便宜”的人,买任何东西都要用折价券。她母亲有一个档案盒,里面装满了分门别类的折价券。她父亲有一辆生锈的十五年老车,纳塔丽很不愿意被别人看见她坐在那辆车里,特别是她母亲接她放学的时候。纳塔丽一坐进那辆车里,就开始祈祷不会被别人看见。外出度假,他们家从来没有住过旅社或饭店,甚至也不搭飞机,而是开十一天的车横越美国,沿路露营,年年如此!

所有的东西都“太贵了”。从他们的行为来看,纳塔丽认为父母很穷,但是当年她父亲的年收入是七万五千美元,她认为相当多,所以她觉得困惑。

由于讨厌父母的小气行径,她反其道而行,一定要用最高档的昂贵物品。到了她自己在外面住,自己赚钱谋生的时候,她真的完全没有察觉自己马上就会把所有钱花光,然后还觉得不够!

纳塔丽有很多张信用卡和各式会员卡,她把所有卡片都拿来使用,到最后根本无法负担最低金额了,她只好来参加我们的密集训练课程。然后她说,这个课程救了她一命。

在课程中,我们会指出你的“金钱性格”,在这个单元里,纳塔丽认清了为什么她会非要把所有钱都花光不可。因为她很厌恶父母亲的吝啬,也为了向自己和全世界证明她不是像他们一样小气的人。从那堂课开始,纳塔丽的财富蓝图改变了,她说她再也没有冲动想要“胡乱”挥霍了。

纳塔丽说,她最近去购物中心闲逛,发现她很喜欢的一家店在橱窗里悬挂了一件美丽的浅棕色皮草镶麂皮的大衣,她的脑子马上说:“你穿上它一定很好看,一定很能衬托你的金发。你需要这件大衣:你缺少一件真正质料很好又很有型的冬天大衣。”于是她走进店里。她试穿的时候,看到标价写着四百美元。她从来没买过这么贵的大衣,她心里想:“那又怎样,反正你穿起来很好看!买了吧。以后再把钱赚回来。”

她说,就在这时候,她发现了密集训练课程的影响力有多大。差不多就在她想着要买下来的同时,她心中比较正面的“档案”出现了,对她说:“你还是把这四百美元放进你的财务自由账户里吧,这样对你比较有好处!你要这件大衣干吗?你已经有一件了,现在那一件就很不错了。”

不知不觉中,她就把那件大衣放下来,以后再说,而不是像以往一样马上买下来。结果她没有再回去买那件大衣。

纳塔丽发觉,她心里的“物质满足”档案已经被淘汰了,换成了“财务自由”档案。她的财富蓝图已经设计成不让她多花钱了。现在她知道自己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最好的经验,把钱存下来,但同时还能用她的玩乐账户买些好东西犒赏自己。

于是纳塔丽请父母来参加课程,让他们的金钱观也能得到平衡。她很惊讶地发现,她父母现在会住旅社了(还不会住高级饭店),也买了一辆新车,并且现在正学着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他们退休的时候是大富翁。

纳塔丽现在知道了,想成为千万富翁,不必像她父母那样“小气”。但是她现在也知道,如果她和以前一样花钱不经过大脑,那么她永远不可能达到财务自由。纳塔丽说:“可以控制我自己的钱和我的心思,这种感觉真奇妙。”

再说一次,重点是要让你的钱为你努力工作,就像你为了钱而努力一样。意思是你必须储蓄,必须投资,而不是立志以花钱为人生目的。好笑的是:有钱人的钱很多,但是花得很少;穷人的钱很少,却花得很多。

这是目光长远或短浅的问题:穷人工作赚钱,是为了今天;有钱人工作赚钱之后,用钱投资,是为了未来。

有钱人买不动产和可能会增值的东西,穷人买消耗品,那些东西一定会贬值。有钱人收集土地,穷人却收集账单。

我要教你一件我也教我孩子的事:“购买不动产。”如果买得起一定会产生现金收益的资产,那是最好的。不过我觉得,就算只有一点点不动产也比没有好。当然,不动产的市场有起有落,但是到最后,不管是五年、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后,我敢打赌它的价值一定会比今天高很多很多,到时候你可能光靠这个就发了。

买你现在买得起的东西。如果你需要一点资金,可以和你很熟而且很信赖的人一起买。购买不动产只有一个麻烦,那就是没有量力而行,或是在不景气时贱价卖出。如果你听了我前面的建议,好好管理你的钱,那么你几乎不会遇到这种状况。记得那句话:“不要等着买房地产,要把房地产买下来等。”

先前举了我岳父岳母的例子,为求公平,现在我再说一个我父母的例子。我父母并不穷,不过也称不上有钱。我爸努力工作,我妈身体不好,所以在家里照顾小孩。我爸是木匠,他知道那些雇用他的房地产商现在开发的土地都是很多年以前就买下的,他也知道他们都很有钱。我爸妈也存钱,聚沙成塔,最后买了一块三亩大的地,在城郊大约二十英里的地方,花了六万美元。十年后,有个房地产商打算在我爸妈那块地上盖购物中心,我爸妈于是把那块地卖了六十万美元。扣掉原来投进去的钱,他们的投资获益平均每年是五万四千美元,而我爸从他的木匠工作所得的收入是每年一万五千到两万美元之间。他们现在当然退休了,日子过得很惬意。我敢说,当年假如没有买卖那块地,他们现在会过得很拮据。谢天谢地,我父亲知道投资的重要性,尤其是投资不动产的重要性。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收集土地了吧。

致富法则:

有钱人把每一美元都视为“种子”,把它种下之后可以多赚一百美元,再把这些赚到的钱种下,又多回收一千美元。

穷人把一美元当一美元,用钱换取他们眼前想要的东西。有钱人把每一美元都视为“种子”,把它种下之后可以多赚一百美元,再把这些赚到的钱种下,又多回收一千美元。想想看,你今天花的每一美元,其实是花掉了你未来的好几百美元。我个人把我的每一美元都看成投资“尖兵”,而它们的任务是“获得自由”,我不会轻易让它们离开。

关键就在于学习。去了解投资的世界,熟悉各种不同的投资管道和财务工具,例如不动产、抵押、股票、债券、汇市等等;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领域,变成那个领域的专家。开始投资那一块,之后再转进其他的投资。

总归一句话:穷人努力工作,而且把所有钱都花光,造成他们必须永远努力工作。有钱人努力工作,储蓄,然后把钱拿来投资,好让他们以后永远不必工作。

这是我的宣言:

请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说:

“我的钱为我努力工作,帮我赚更多更多的钱。”

现在,摸着你的头说:

“这是有钱人的脑袋!”

像有钱人一样行动

1.学习。找一堂投资的课程来上。一个月至少读一本投资理财书籍,阅读理财杂志,譬如《钱》( Money )、《福布斯》( Forbes )、《巴伦周刊》( Barron's )以及《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 )。我没有要你听从杂志上的投资建议,而是要你知道外面有哪些理财的选择,然后挑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成为专家,再进入那个领域进行投资。

2.把你的焦点从“主动”收入转向“被动”收入。列出至少三种你可以不工作就创造收入的方式。开始去研究,然后采取行动,实施这些策略。

3.不要等着买房地产,要把房地产买下来等。 pCkpJgo+AZ6SR0NiyPfAjzMVI3S1Bpq1ZdMJDBUOb1k2w7lzV++1hjv1otaBZpe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