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制造强国战略与智能制造

前几年提到制造强国战略,很多人会将它和智能制造或工业4.0 等同起来,这是对智能制造或工业4.0 的理解没有那么全面而造成的。

制造强国战略提出了五大工程,分别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形成15 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 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2)工业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急需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3)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工程目标是到2020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4)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工程目标是到2020 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点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 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工程目标是到2020 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 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制造强国战略的五大工程可以看出,智能制造属于五大工程之一,因此智能制造不能等同于制造强国战略。 /pgVtcJ0VegZKm52gg49/leSazDjWkP/8DazlWQilmN+tz5yA9N0WV6ZcDk+KF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