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普通人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之一。我就是那个江湖传说靠码字儿在北京买了几套房的作家曾小亮。
1998年,我开始闯荡北京。那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个作家,一心想好好写小说。但那时没有今天的文学网站,影视行业也没有今天红火。
记得当时我发表在一本文学刊物头条的一篇中篇小说,拿到的稿费是200元。那篇小说,我写了一个月左右,而文学刊物开出的稿费是200元。一个月赚200元,对于在北京当务之急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我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怎么办?
我太喜欢写作了,如果不通过写作养活自己,我又能靠其他什么?那段时间,我像许多闯荡北京的北漂一样,住过地下室,住过五环外。
我曾经住过一个城中村的出租房,屋里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冬天没有暖气,半夜会被冻醒。冻醒后,我像个哲学家一样思考:“先生存,还是继续追求理想?”
我知道,要想在北京生存下去,又必须靠写作的话,显然写诗歌,写严肃的纯文学小说,当时还不是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当时在期刊界知名的自由撰稿人。他经常一天的稿费就好几千元。他还靠着写稿的费用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套大别墅。
他的写作经历让我羡慕。
我向他求教。因此我才知道,写作完全不是我理解的,只能写诗歌和小说。写作的领域可以无限宽广,比如:可以写非虚构类文章;可以写通俗故事;还可以写鸡汤美文。
而且我还知道,当时在北京职工月平均工资才2000多元的时候,很多国内的知名畅销期刊都开出了千字千元的稿酬标准,比如《知音》《家庭》杂志,《华西都市报》的特稿等。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一天写作四五千字又能够顺利发表的话,一天的收入就能够抵得上一个普通北京职工近两个月的工资收入。
这让我很快意识到,对于我个人来说,一个全新的写作时代,或者一个写作风口来临了。
很快,我开始学习如何给当时市场上最畅销的期刊写作和投稿。
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在海南《东方女性》杂志、河南《人生与伴侣》等杂志接二连三发表了我的作品。
很快,我也成了国内畅销期刊的知名撰稿人,在几乎所有知名的畅销期刊上都发表过作品。
当然,我也很快依靠这些稿费搬离了北京的地下室,并在北京买下了第一套、第二套房子。
那时是属于擅长写作畅销期刊稿件的写作者的时代,我认识的许多知名写作者,都是靠着给畅销期刊投稿,名利双收。
但写到今天,我必须得说,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一时的写作抒发,而是如何将写作从个人抒发提升到职业化。
很多写作者不是没有才华,而是缺乏职业化的训练。今天有了兴趣就写一篇文章,明天没有兴趣,就不写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当然会在写作这条路上半途而废。
要想让自己的写作从个人抒发提升到职业化,你必须要做到:
1.训练自己的写作技巧
所有的行业都是有技巧的,你需要每天练习。甚至想要成为专家,就要接受“一万小时的训练法则”。就像梅兰芳唱京剧天天练嗓子一样,技巧日积月累,才能最终让你成为一个不是单纯地靠灵感,而是靠职业化写作的人。
每天练习,也能够让你始终保持写作的感觉。我经常听到有人说“一段时间不写作,手都生了”。
没有错。天天写,月月写,时间一长,你的写作就变成了职业化。
2.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我常常感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最难的是专注。因为诱惑我们的事物太多了。
有的人无法坐在书桌前长时间安静地写作。
有的人写作热情时断时续,一会儿想当作家,再过一会儿又想去当个流浪者。
还有的人,简直像一个电动娃娃,喜欢不停地折腾。
如果没有专注力,怎么能将自己的写作做到职业化?只有每天定时、定量写作,像一个工人按时去工厂做工,一个农民按时下地劳动一样,才能让写作成为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3.训练自己跨界写作的能力
职业化的写作有时就意味着要面向市场。
写作市场需要一个情感故事,你会写吗?
写作市场需要一个明星采访稿,你会写吗?
写作市场需要一篇商品软文,你会写吗?
职业化的写作者,有时就应该是多面手,要训练自己什么都能写的跨界综合素质和能力。
4.训练自己的客户思维
所谓客户思维就是,别人付了稿费,你就得对得起这份稿费,将文章写好。或者,客户可以量身订制,客户需要什么,你就能写什么。
只会个人抒发的写作者,写作时眼里只有自己,不会考虑客户。所以有时他会发现自己投出去的稿件,经常石沉大海。因为客户看到他的稿件时,会想:“你的这些小感受,一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和我有什么关系?读者爱看吗?”
职业化的写作者,会先去分析市场,分析客户的爱好和需求,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写作。
只有训练自己以上这些方面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模式,有一天你的写作才能够从个人抒发提升到职业化,你才能像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无论路上遇到多少困难,总能坚持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