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0多年前,我去参加一个打工者文学沙龙。
现场来参加沙龙的许多人都是文学爱好者。当天讲座的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女作家,她在台上慷慨陈词,鼓励台下的打工文学爱好者们,要为文学而献身。
她说:“文学是你们的灯塔,是你们的生命,是你们的眼珠子。”
台下的文学青年们一个个听得两眼发亮,如同被传销洗脑一般。
后来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现身说法。他说现在自己工作也辞了,每天窝在北京肖家河的工棚里写诗。他说自己为了文学的庄严,绝对不能去做一些“为稻粱谋”的俗务。
那么生计怎么办呢?
我大概听明白了。他的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写诗梦想,白天在一家餐馆打工,晚上去天桥上卖袜子贴补家用;他在老家的父母都70多岁了,像保姆似地替他照看留守在家的儿子,每天还要下田劳动,风来雨去。
那个庄严的、一脸悲壮的文学圣徒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台上讲座的女作家居然为他频频点赞,台下的文学青年们也都为他喝彩。
我当时有点懵了,怎么可以这样?
一个人的写作梦想,怎么可以建立在妻子为自己“化成泥”,白发父母不能赡养的地步?如果一个人的写作梦想自私成这样,那么在我看来,还不如先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要紧。
由此,我想到许多人都有的写作困惑:
● 写作不能养活自己之前,我要不要全力以赴投入写作?
● 在写作中的一些阶段,我是为了兴趣而写作,还是要为钱而写作?
在北京这个城市,有大量的写作青年。
我认识许多来到北京寻找写作梦想的人,他们经常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应该在这个城市,如何开始我的写作之路?”
我经常对他们说: “不管你是单身还是已婚,都应该先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或者养家,然后用业余时间来写作。直到写作的收入可以让你衣食无忧,能承担起养家的重任时,再来做一个职业写作者。”
为什么要先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庭?因为如果你连基本的生计都不能解决,你的写作底气不会足,你会缺乏安全感,会心慌。当你的心不能安顿和平静时,你的写作可能也无法进行下去。
我有一个写作的朋友,他原以为专职在家写作可以更有效率,结果却发现,自己每天都在担心“今天万一写不出东西,没有收入怎么办”,这种焦虑的心境反倒让他经常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而且,在写作初期,我特别不赞同一个写作者过早地脱离社会生活,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生活是写作最好的源泉。 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丰富的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和体会,你怎么会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更深刻?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写作梦想,建立在牺牲家人的生活质量上,自私地让家人为自己的写作梦想买单。
我一直觉得,先养活自己,这是任何一个写作者最起码的责任。
然后,还要能照顾家人。
因此,这也涉及第二个问题了:当写作能力无法足够支撑自己随心所欲时,在一个人的写作生涯中,要不要阶段性地为钱而写作?
我认识许多闯荡北京的作家,在为生存所迫的一些阶段,都做过许多为钱而写作的事情。比如20世纪90年代,有一套丛书,据说就是在书商的邀约下,四五个作家共用一个笔名,专门写通俗小说,有点像民国时期张恨水等人的鸳鸯蝴蝶派。
我的老乡古清生闯荡北京时,也是先为生计考虑。他曾经和宋强等人,应书商邀请,合作了一本畅销书。这本书在20世纪90年代大卖。但因为没有预估到后来畅销的程度,几个作家只拿到几千元的一次性稿费,倒是书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号称中国第一自由撰稿人的汪继芳,刚开始闯荡北京时,也是先选择专门给高稿费的期刊(诸如《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等)写稿,并且后来还带动了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自由撰稿人的诞生。
所以,在我看来, 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你在成名之前需要先解决生存问题时,完全可以先为钱而写作。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钱写作,不能做触犯法律和有违道德的事情。
为钱而写作,没有什么矮人一等的。就像如今的许多网络作家那样,尽管许多主流的文学作家不承认网络小说的写作是写作,经常斥之品味低下、程式化等。但不得不承认,许多网络作家年收入上千万,赚得盆满钵满,让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所谓纯文学作家们羡慕不已。你不能否认一个写作者先保障基本的生存,再去谈理想,这比起那些将写作理想建立在牺牲亲人的基础上的写作行为,更来得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