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意:如何找到源源不断的写作创意

经常听到一些初学写作者这样说:“我也很想写作啊,但经常是下笔时,不知道写什么。看有些作者,创意好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但我的写作创意,经常千呼万唤不出来。”

没有写作创意,就好像是不高明的厨师走进厨房做饭,面对着琳琅满目的食材,不知道如何下手。而高明的厨师是:即使只有一些边角料,也能立刻巧夺天工,通过自己的创意,三下五除二,瞬间变出一盘盘美味大餐来。

前者差的是什么?

就是对原材料的创意。

判断素材,要如猎犬般敏感

写作素材其实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掌握创意技巧,能将这些素材很快拼成作品大餐。

我们先来看一个作家李碧华的例子。

李碧华是中国香港的一位高产作家,在写作鼎盛时期,曾经为《明报》《东方日报》等香港数十家媒体撰写专栏。

除了专栏之外,她还要写各种小说。

她在访谈录中说自己是这样寻找写作素材的:每天早上起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各大报纸,快速地浏览,从中发掘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觉得有用的写作素材,就用剪报的方式剪下来,贴在墙上。

在她写作的时期,还没有互联网。除了看报纸,她的另一个搜集写作素材的渠道就是看电视。而且她喜欢看一些媒体上的社会新闻,里面的家长里短,市井里弄,凡夫走卒等——这些看似被别人一笑而过的素材,在她那里,就像猎物遇上一个“写作猎犬”一般,迅速地被过滤、筛选、挑拣,最后变成对她有用的写作素材。

她的许多专栏的写作创意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写作创意,在传统作家中流行一个词,叫作“采风”。意思是说,没有写作素材时,就出外旅行或采访一阵儿,去当地感受一下风土人情,采访一些故事的主人公等,从中获得写作灵感。

采风,重点是要做个有心人

在这方面,我也曾经看过许多当代作家的访谈。

湖北作家池莉说她也喜欢经常旅行,在自己写作灵感枯竭时,就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段时间。有时,陌生的风景、陌生的人和事等,都可以刺激她的写作灵感。

黑龙江作家迟子建则经常回到故乡漠河,回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住一阵儿。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有时隔一段时间再回去,也能让她找到很多写作创意。

作家严歌苓为了写作小说《老师好美》,深入很多中、小学采访,实地感受校园里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状态。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采风确实有助于一个写作者获得写作创意。

我的故乡在湖北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我经常是三五个月才得空回老家一趟。我回老家后,常常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闲逛,或者坐在人民广场的台阶上,看广场上跳舞的人群。

经常在这样一些时刻,很多写作创意源源不断地来到了我的脑海中。

比如有段时间,我就在采风时构思写作了一部小说《一个县城里的中国》,以县城里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五十个人的生活,来反映一个典型的中国小县城,在当代中国所发生的剧烈变化。

真正的采风,是用心沉浸与感受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也强调了这种旅行要用心来感受的重要性。他说, 只有在旅行的过程中,用心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你才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面对同样的写作素材,走马观花的写作者会视若不见,而用心去体验和发现的写作者,则会从这些写作素材中找到创意组合的灵感。

在发掘写作创意方面,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第一编剧韩家女可谓高手。众所周知,大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创意,来源于央视的一档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报道的案例。

这个节目播出时,肯定是有许多人同时看到了这期节目。但是,缺乏创意训练和准备的人,大都就是看个热闹,然后嘘唏感叹一下,也就过去了。而韩家女却从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的价值,她敏锐地判断这是一个好的写作创意——一个本来自己得重病的患者,从寻找地下进口药救自己性命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到帮助别人代购。

韩家女觉得这个故事值得挖掘。为此,她找到现实生活中故事的主人公程勇,对他进行采访,并取得授权,写成了后来让她声名大噪的《我不是药神》。

这难道不就是有心发掘写作创意的结果吗?

要学会像大厨一样加工素材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发现了找到源源不断的写作创意的两个关键点:

第一,如何判断写作素材的写作价值;

第二,如果素材是有写作价值的,如何进行基本素材的再加工和创作。

如何判断写作素材的写作价值

我们每天会接触成百上千条新闻,听到成百上千个人的故事,无论是网络上的,还是从周围道听途说的,要想判断哪些人和事可以写,你得先问问自己:它们打动你了吗?

首先,相信你的直觉吧。 当你一瞬间被某个故事或者某个人所打动,当你一瞬间被某个场景激发出欢乐或者惆怅的情绪,那些打动和激发你的事物,可能同样会让别人产生触动。

日本作家是枝裕和有一次在家乡的火车站,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携家带口回家的背影时,突然萌发了想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的欲望。于是,就有了《步履不停》的小说和电影。

那种描述亲情间的隔膜与和解,描述亲情间的“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的淡淡感伤,不是同样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同身受吗?

记录下打动你的人和事,写下来,相信它同样会打动别人。

当然,只有打动是不够的,你还需要问问这些人和事,它们是否符合以下标准:

第一,有趣。 有趣的东西才会吸引人。

第二,有新意。 大家都在用“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写作套路时,你再写一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时,有没有新意?

第三,有某种人性的深刻。 只有挖掘出人性的深刻和真实,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满足了以上一些条件,那么你就拿起笔开始写作吧。不管是把它写成散文、小说、新媒体文章,还是写成诗歌、剧本等,都可以。

如何进行基本素材的再加工和创作

比如,你听到邻居家的一个老人去世了。

这是一个事件,每天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生。这个事件之所以会打动你,是因为事件的主人公是你的邻居。如果你只简单地写一个老人的去世,这件事情就没有多少写作价值。

但假如我们在这个老人去世的遗物里,发现了一封信。

原来在多年平静的婚姻生活下面,她曾经有过一次出轨经历。她一直将这段经历埋在心底,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这段经历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她沉闷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深爱着那个让她出轨的男人,怀念着她生命中那曾经闪亮的一周。

于是,有人把它写下来了,写成了小说《廊桥遗梦》。这部小说探讨了婚姻道德,以其深沉的力量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了畅销书。

这样的构思是不是让你体会到:要想让一个写作素材变得有价值,我们需要移花接木,对素材进行再加工和创作;需要找到新的写作角度,让这个素材具有艺术价值。

可能你还是不明白,那我就说得更形象、更明白一点:在高明的厨师那里,无所谓食材的价值。任何食材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在于厨师是想把食材做成小炒还是满汉全席,做成鲁菜还是川菜,做成餐前小点还是宴会中的主菜。如果厨师了解自己的意图和方向,哪怕是一片萝卜,都能把它做成餐前小点,变成美味佳肴。

对于优秀的写作者也是一样。如果写作者胸中有明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可以带着这样一个采购意图,去“生活的菜市场”挑选适合自己的写作原料。

于是,在生活的汪洋大海里,有写作者取之不竭的写作原料。 UR42Qrus6tlYhSclQGu6FJnBufTSREQyYJdNWaQfG/B3bvgegJnHMECDUr7mxs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