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加以干涉,吼叫其实会引发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0”和“∞”的关系,也就是要么你从不吼叫,可一旦你吼叫过一次,那么日后你的吼叫就可能会成为习惯,并逐渐在你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如果这个习惯被你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到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上来,那么你很快又会进入到一个由吼叫而引发的“恶性循环”中。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呢?可以通过一个关系图来理解:
有的人可能会说了,“谁说没解决孩子的问题了?我那只是生气,吼两声,问题都讲清楚了!可是下次他在别的地方又犯错了,还不许说了?”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意味着你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恰恰就在“你吼叫应对”上。但相对应的,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吼叫是不妥当的,开始反思,尝试调整,你就会逐渐跳出原来的吼叫式怪圈,和孩子一起去真正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你的教育水平也会有可喜的进步。
是时候好好审视自己了,不要总把问题都归结到孩子身上。
遇事就吼叫这个坏习惯,是我们需要多加注意的。有人可能会说,“我只在孩子的问题上吼叫”,其实不然,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就能发现吼叫是你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你可能会在处理很多事情时选择吼叫。尤其是妈妈们,思想和情感本就细腻丰富,更习惯于发泄情绪,大声吼叫,因为孩子对于你来说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人,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需要依附于你,你又认为吼叫很管用,所以你对孩子的吼叫也就习以为常了。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对孩子吼叫”这个表面现象,而是要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要从自己的角度入手,学会掌控情绪;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入手,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还要从提升自我能力的角度入手,不断拓宽教育的思路。
另外,要提防自己“讳疾忌医”,不要逃避你的确存在很多不足这个现实。吼叫并不意味着你高高在上颇有威严,相反,它其实只会证明你没有更多的能力。这个“恶性循环”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给了你一个突破自我的契机,帮助你更清晰地认清现实,只要及时开始付诸行动,你就能更快地跳出恶性循环,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