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有一个困扰我也困扰大家的议题: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仓央嘉措有首名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然,诗里的双全法是指“爱情”和“佛法”,这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对于工作和生活来说也是如此,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工作不负生活。

别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冯老师,你是怎么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咱先不说我是不是爱情、事业双丰收,我至少有两件事情,二十年来一直在做:一是工作,二是写作。

在麦肯锡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后来离开麦肯锡进了华润,当时我心里是这么想的,我在麦肯锡一周工作八十到一百个小时,工作了十年,我应该喘口气,去华润应该能舒服一点。工作时间减一半,薪水减一半,我可以接受这个结果。结果进了华润,薪水减了一半,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半,还是原来那么多。

但是在这么辛苦的工作中,我写了十六本书,迄今为止出版了十六本书,又“逐鹿中原”,又用文字打败时间,怎么做到的?

既入凡尘,又安能真正做到平衡工作和生活,只是尚能做到“手里有刀,心中有佛”。我把我能够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最重要的秘诀教给大家,四个“有所”:一有所逼,二有所专,三有所规,四有所贪。

第一,有所逼

有所逼,就是不得已,使劲儿push自己。

有句话说,不逼一逼,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能成多大事。这条“成事铁律”,被一再验证。我本人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能横跨多界并小有成就,跟一再地冲破极限,榨干自己,不无关系。

说实话我开始根本没想到能写作到今天这样子,我当时只是觉得只工作我会疯的。我最长六十八个小时没有合眼,接近三天,然后睡了十二个小时。醒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的一根鼻毛变白了。

最累的时候,没时间回家,没时间花在交通上,就住在酒店里。没时间睡觉怎么办?用游泳代替睡眠。太困了,但是马上要去开会了,马上要去干活了,马上要去做数学模型了,马上要探讨财务问题了。好,游四百米,如果时间多一点游一千米,然后去工作。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精进,感觉自己像一把刀子,脑子也像一把刀子。但这样的状态是不能持续的,因为人会疯。人一天需要睡七八个小时是有道理的。我生生见到我的组员,在经过长时间的睡眠被剥夺之后,直接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周围摊满了打印完的PPT的纸。然后他跟我说:“冯老师,我疯了,我现在找不出这些PPT之间的逻辑关系了。”我说:“你现在赶快给我起来,赶快回旁边的酒店睡觉。虽然我也没睡觉,但这个逻辑线我来找。”

只工作,除了人会疯,有时候效率也并不高。我当时在麦肯锡,以及后来在华润,现在在中信,都有一条铁律:“晚上十二点之后不讨论严肃问题。”在麦肯锡这条叫heavy lifting problems solving,意思是像搬很重的东西一样,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十二点之后停止。很多事情,如果你十二点之前停止,第二天早上迎刃而解,效率奇高。如果你十二点之后还在讨论,你会发现永远结束不了,而且有很多可以争论的东西。

不得已,有所逼,有一个前提——管理自己的工作习惯,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工作狂魔。

第二,有所专

有所专,有两方面。

1.专心,该酒时酒,该花时花。

我发现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不专心。曾经有一个禅宗故事,小和尚问大师怎么修佛,大师就说,饿的时候吃饭,困的时候睡觉。然后小和尚说:“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干的吗?”师父说:“不,多数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特别忙,那时候也的确是忙。我会发现,同样的茶叶、同样的水、同样的茶具、同样的步骤,我泡出来的茶就是不好喝。我就问茶泡得好喝的人,出了什么问题。那人笑着说,冯老师,您泡的茶是一股不专心的味道。所以我后来逼自己,“逐鹿中原”的时候,就全力以赴、驰骋沙场;用文字打败时间的时候,就心无旁骛、伏案弄墨,一段时间干一件事。

所以,我看似“斜杠”,能管理,又能写作,又能翻译……能够“斜杠”,恰恰因为我够专心。该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做这件事,天塌了,跟我没关系。而且在我居住的地方没电视、没音乐,每进一个酒店,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掉电视。

所谓“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就是这个意思。遇上事的时候,要好像面前有一只猛虎,事完了就该看花看花,该赏月赏月。

现在很多人有两个误区。一个误区是所谓的佛系误区,觉得一切都是落花了,一切都是流水了。其实这不是真的佛,这样也干不好事。还有一种误区,是临事闲看落花,事了静对猛虎。这就是“loser”(失败者),该正经、该集中心力的时候集中不了心力,该放松的时候反而放松不了,这是成事的大忌。

为了自己不疯,应该逼着自己换换频道,去做跟工作不一样的事。去看看世界,谈谈恋爱,喝喝茶,焚焚香,看看书,等等。

2.专业,培养一个爱好,把这个爱好做到专业,至少半专业。

沉下去,不要人云亦云,做得相对专业一点。越沉下去,你越有乐趣。

比如我经常说自己是业余写作,但写作不业余,写出来的东西不业余。这背后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包括读过近一百部英文长篇小说。

又比如,我喜欢高古玉,就是商代以前的玉器。我至少看过价值二十万元钱的书,而不是说花过二十万元钱在书上面。有人就问我,如何学习古玉?如何学习古董?我说你先看价值二十万元钱的书,再看二十个博物馆,我再跟你聊下一步是什么。别只是“我想这样那样”,先把自己变成半专业,才可以硬气地说,这个领域我知道。

哪怕是日常的琐事,比如红酒、咖啡、茶,都有大学问。产地、制作、销售、品牌、器皿等,都不可小看。比如红酒有WSET考试,中国只有一两个红酒大师,也是过去两年才出现的,全世界只有二百多个红酒大师。

有所逼,有所专,就是你要保持健康,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需要专心、专业。

第三,有所规

有所规,就是要立个规矩。如果想生活、工作两不误,既要规范自己,也要规范别人。 这是当时在麦肯锡,因为行业工作太苦,我们讨论出的一个内部的小行规,如何让生活不那么惨的行规。

规范了自己,又规范了别人,才能坚持时间长,养成某种习惯。规范是什么意思?我们约定的第一点是:彼此要交流,并且尊重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的preference(偏好、倾向)。

比如,你可以选择一星期只干五天,周末休息两天,或者你选择一星期干六天,周末休息一天(麦肯锡的工作时间很长,平均每周工作八十到九十个小时)。如果你要一周只工作五天的话,那不好意思,你除了睡觉和吃个盒饭,其他时间都得在工作。也就是说,你把时间摊到五天去。你也可以选择六天,那么每天的工作时间就没有这么长了。听上去是没选择,但实际上还是有点选择的。

比如,你喜欢早上工作或者晚上工作,希望周末领导不打电话、不发微信给你……都是你所谓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工作平衡的选择。这些选择你要让自己和周围人知道并遵守,久而久之,你会享受到它给你带来的红利。

我们约定的第二点是:提前定下一个季度甚至一年不得不做的大事。比如第二季度要去看樱花,第三季度要去谈恋爱,然后第四季度要去北海道滑雪。假设这对你人生特别重要,你把它提前定下来。你让别人提前知道,有几天你一定不在。大家接受了,心里也就舒服了。

有所规划,多做计划,比眼前抓瞎要强。

第四,有所贪

这个相对高阶一点的方式是什么呢?你可以把生活中的某种爱好,变成可真正获利的途径,然后理所当然地追逐。钱、名利,我一直认为不是坏东西。比如我写作,开始的确是有所逼,因为我不想在麦肯锡疯掉,想换换脑子。后来,我之所以能写十六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贪”念所至。

我发现,我写了一本书,李敬泽说好,别人也说好,说明我做这件事可能还可以。然后又写了一本,发现没准儿还能卖点钱。心里还有货,那就再写一本,最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青春三部曲”。有很多人看我的书,那就改编成电影,还有人看。从生活上来看,在业余爱好写作上挣的钱,比正经工作挣的钱还多。这些好事,慢慢会给你正向刺激,弄出点名堂,成为工作和生活变成一体的好玩的事。

对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件事,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每个人志向不一样,比如我就想做好煎饼,或者有人就想逐鹿中原,有人就想名垂千古。“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这些人心胸都很宽广,光明大于黑暗。“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我们是打仗的,实际上处于名利场、是非之中,需要非常努力,时刻干活,像农民种庄稼,像做生意的人见利避害,像划船工拿竹篙把船往上游推。“早作夜思,以求有济”,早上起来就干活,晚上还要想我今天干活干得怎么样,明天要干什么,希望这么做能有效。

除此之外,曾国藩又说“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意思是你在忙碌之中,要有一些豁达冲融的气象,偶尔缓一缓,当自己是皮筋,稍稍给自己松一下。“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你两件事一块儿做,一块儿构成你的生活。工作、生活,又勤劳,又有生活的味道出来,这样才是最好玩的。

曾国藩实际上说的是两种态度:做事要勇猛精进,处世要豁达恬淡。这也是他一直强调的“刚柔相济”,用平常心处世,用进取心做事。手上有刀,心里有佛;脚下有闹市,心中有山水。一个易行的方式是:上班你就埋头做事,下班埋头文艺,开会杀伐决断,然后去博物馆看美好的书画、器物,养眼、养心。 fPxGPLuOwsqTCiXl3wr+6ZjcmfixUfiCVgdurBbGY/YJbUG6ezmtz3hSBgxdTR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