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战胜自己,战胜逆境

无常是常,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逆境来了怎么办?逆境有很多种,有可能天下雨了,有可能娘嫁人了,有可能疫情来了,有可能公司经营不好了,有可能丢了工作……以新冠疫情为例子,讲一讲逆境来了我们怎么办。

你有可能听过我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这是对于顺境而言。在顺境中,我们在大方向上、大势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忽然来了百年不遇的逆境——新冠病毒,我送你十字箴言: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第一,看脚下

疫情来了,逆境来了,大困难来了,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先把自己吓着。过去有个统计:大地震中,三分之一的死亡都是自己从楼上跳下去摔死的。

疫情这种逆境来了,怎么“看脚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现金状况。你要看看手上还有多少现钱。英文有个词叫burning rate,烧的速率,翻译成中文就是“基本消耗”。也就是一年、一个月,甚至一天,从大到小,你的组织、你的家庭、你个人,要消耗多少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疫情来了一个月之后,我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百分之六十的企业,手上的现金不够花三个月的,甚至有一半的企业,不够花两个月的。可以想象,如果开不出工资,对员工士气是多大的影响。所以,危机来临之时,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改进现金状况。

例如,你自己的家庭,操持一个家,有现金进项,也会有现金流出。现金流出在逆境的时候,特别是现金进项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时候,要想到减少家里的基本消耗。怎么减?从衣食住行。

衣,你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吗?食,你真的需要吃那么多吗?住,我问过一个建筑师,一个人最少需要多少居住面积才感觉合适?他的答案非常清晰,包括看书和享受,12平方米就足够了。行,出行可以靠腿。其实你走三千米去吃饭见人,然后再走三千米回来,一天的运动量就够了。超过五千米,你可以坐坐地铁,骑骑共享单车。超过十千米,你可以打车。很多时候,私家车是可以不用的。这样算下来,就已经省下来很多钱了。把能省的省下来,基本消耗降下来,该收的尽量快点去收,应付的尽量少付一点。

如果你的现金能够支撑六个月,甚至十二个月,就有可能活下来,因为先破产的人的生意就有可能是你的了。比如一条街上有三个煎饼店,一个煎饼店两个月后关门了,另一个煎饼店四个月后倒闭了,但是你手上还有两三个月的现金,那这条街上的煎饼生意可能就都归你了。

所以面对百年不遇的大逆境,就是要狠——狠狠地削减基本消耗,包括人员、差旅、写字楼费用等。人员,有些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冗员”,他们没有必要留在公司。你会发现,这些人不来,你的公司并没有受太多的影响,甚至运营得更好。没那么多人传小话,没那么多人使心眼,没那么多人造成浪费。当然我并不是说,一旦逆境来了,就裁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说,如果有些人员不能产生价值,在企业中混日子,那么当逆境来临的时候,大家一块儿死,那还不如有一部分人先想想其他的办法,剩下的人把公司救活。大家都减减工资,如果公司变好了,逆境过去再把人招回来也行。全部死掉是最坏的结果。现金流一旦断了,再恢复就是很难的事情。差旅方面,疫情发生后你看到,有些差旅其实没有必要,不用住五星级酒店,不用坐飞机,其实事情也就办了。

除现金流之外,就是稳定自己的“核心上下游”。

“上游”给你提供服务,提供你需要的产品,让你再加工之后卖给你的“下游”。哪些“上游”的服务和产品不可或缺?那在大逆境的时候,你就要跟人家谈一谈:钱能不能晚付一点?能不能保证一下供给?更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服务和产品不要发生断供,一旦断供,你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就产生不了。在大逆境的时候,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就是所谓的“供应链”停掉了,或者所谓的“核心零部件”停供了,等等。

“下游”是你的主要客户,也就是你的金主,是给你钱、为你创造的价值付款的人。你要看看他们是否还好,是不是能够继续付款?能继续付款的人,把跟他们的合作稳定下来,甚至把给他们的条件调整得更优惠一点。你说:大家都一块儿有五年、十年、十五年了,我们还想继续一起走五年、十年、十五年……咱们在疫情中、在逆境中,抱团取暖,更紧密地结合吧。当然,付款条件、付款金额我们都可以好商量。

总之,“看脚下”就是看现金,看自己核心的“上下游”。

第二,不断行

把自己稳定之后,不要停止努力,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

需要避免的心智上的最常见的陷阱,就是责怪——怪天、怪地、怪他人。你在手机上骂人、骂社会、骂国外……都没有用的,于事无补。另外,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跟踪各种新闻。实话讲,这些信息跟你有关系又没关系。如果你想得太多了,对你的生活工作有影响,而对于事情是没有补益的。所以,该干吗就干吗,不要停止行动,不断行。逆境期间,能干吗,让干吗,就干吗。

当年我在华润集团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推功揽过。把功劳推给其他人:“这件事做得好,其中有你更大的功劳。”一旦出现问题,这个级别的最高责任人首先要说:“这件事我负责,是我考虑得不周全。”之后再说:“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二三四个内因和外因……”从表面来看,这只是表述次序的不同,多数人是先辩解理由,再说自己可能也做错了一点点,但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多做推功揽过,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你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特别忙的时候常畅想,如果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该有多好!但真实的情况是,真开始宅了,一两周、一两个月……你才发现,“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好龙的叶公,宅的时候如获至宝地捧着手机,翻看各种微信群,偶尔希望、时常感动、总是义愤……你手机使用时间平均上升了一倍。

以前我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时间是一个人唯一真正拥有的财富。我的余生只给三类人花时间——真好玩的人,真好看的人,真的又好看又好玩的人。”但这次宅下来,我越宅越不自在,忽然自省我真的是个好玩的人吗?如果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好玩的人,凭什么要求别人是个真好玩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好玩的人,即使遇上真好玩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占人家的时间?那些宅不住的人、(甚至高一点的要求)宅不爽的人,也是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不能和自己相处的人,早晚也是别人的麻烦。

所以我建议自省之后重新振作,检讨一下,从几件特别小的事做起。你会发现,有些事是一个人做起来就很美好的事。比如,看看天,看看云;找一块没人的地方跑五千米或十千米;自己喝一瓶酒;自己手冲咖啡;不需要出去工作了,断断食,早饭中饭不吃,晚饭吃一顿;做做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十五分钟出一身大汗;读读帖子,泡泡澡,看看过去的书……慢慢地,这一天出溜就过去了。千万要珍惜逆境时能闲下来的时光,给自己充充电,将来杀出去,你会更有劲儿。

另外,“不断行”就是工作、工作、工作。如果工作不停你,你就不要停工作。否则逆境过后,当你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比较好的结果是发现公司没你运转得也很好,比较差的结果是公司没有你运转得更好了,那你就惨了。

还有一个“不断行”,就是习惯、习惯、习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做的行为坚持三个月就形成了习惯。一旦习惯养成,需要六到十二个月,才能把习惯消除。那我们就培养一些好的习惯。

比如战胜拖延症。战胜拖延症的一个小技巧就是微型改进。假如不喜欢早起,那你不见得一定要明天六点起,而是可以微型改进。第二天十一点半起,坚持一个礼拜;然后下一个礼拜十一点起;再下一个礼拜十点半起……经过不到三个月,你就会发现你八点是能起床的。

再举一个例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先从睡前不看手机开始,然后每周给自己提个要求,降低手机使用时间半个小时。花两个月,手机使用时间就能降到四个小时以下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逆境过去之后,你身上多了四五个好习惯,它们能陪伴你一生,是一个特别好的事。

曾国藩说:“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大局日坏”,整个局面越来越差。曾国藩就面临当时晚清每天的崩溃。“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就是我们不能不把自己的心气提起来,能努力做多少就做多少。像曾国藩这样的一方大员、国家重臣,都觉得“我没法做太长远的计划”,但是不做吗?不是的,还是要不断行,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第三,莫存顺逆

不要两分地看所谓的逆境,不要认为“它是逆境”或“它是顺境”。无论顺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总有起起伏伏,就像一年总有春夏秋冬。日日是好日,你一生中没有一天是坏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就把它当成正常看,用一个简单的平常心去看。

二十年前,我做管理顾问的时候,有一次在加州半月湾出差。那是个冲浪胜地,我看到有七八个人穿着鲨鱼服,站在冲浪板上,一会儿被浪头推得很高,一会儿被浪头卷倒打翻在海里……当时我突然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是一个做“3C”产品的CEO打的。他问了我好几个问题,听我的意见。这个CEO说的全都是麻烦事,因为容易做的事他手下的人都已经为他干了。

我跟他说完解决这些管理问题的办法后,问了他一句:“段总,这个日子不好过呀,每天都有这么多的事。”当时他就在电话里一笑,说:“这就是日常啊,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啊!既然做了高管,遇上的所有东西就都是事啊。这是再日常不过的东西,这就是日子呀!”

我再回看冲浪的那些人,忽然想到“中庸”两个字。在那之前,我总觉得“中庸”是略带负面的词。“中”,没有新意;“庸”,庸俗。中间没有新意的庸俗,那有什么意思?但是我看冲浪的人在冲浪板上,逆境、顺境、逆境、顺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面,能够站住就不错了。“中庸”是一种平衡,如果在这种日子里,在这种无常里,能够平衡,能够立住,浪就会让你往前走,日子就会往前,你就会迎来好时光。 smn/MEMZnOkMjmUiS+j/I3jZDUpqkJ8VulHyl2R4hCIu9pX3kFxEX6nmR2MlR3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