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被视为范畴表附属物的判断表

如前所述,国内外学者针对判断表有着各种讨论,然而问题在于,多数学者在讨论时都预设了这样的思想前提,即讨论判断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范畴表。而这个思想前提往往是出自这些学者们所默认的如下想法:判断表是依附于范畴表而存在的。的确,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并没有过多谈论他的判断表,看上去更像是为范畴表的提出所进行的“暖场”。就表格自身的内容而言,康德对具体标题以及各环节的设置更激起了有着逻辑学背景的学者们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个表格错漏百出,不符合传统逻辑学的形式规范等。总而言之,判断表被理解成康德为了印证范畴表而随意捏造出来的产物。然而,事实确实如此么?

也许会有人认为我所提出的质疑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说,既然与康德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先验逻辑部分直接相关的是范畴表而不是判断表,那么脱离了范畴表所进行的对判断表自身的研究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关康德哲学的正确认识。在给出我的质疑所依凭的根据之前,我们可以首先假设一下,康德的判断表确实是独立于范畴表提出的,或者说,判断表的构造是具有独立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康德对判断表中那些不符合传统逻辑学规范的标题、环节的设置同样也不应该会是随意的,而确实是出自他对判断形式的独特理解。那么,以上述假设为基础,我们就能确立康德思想中判断表与范畴表的各自独立关系,以及进一步会涉及的判断表中的判断形式与范畴表中的知性概念间的关系。如此,考虑到对于判断形式的讨论在康德及其之前的时代所具有的逻辑学含义,以及知性概念在康德所要重构的“形而上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就不得不让人由此联想到一个传统而极具价值的哲学议题: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能够证明上述假设的真实性,那么我们由此所发掘出的将是康德思想中关于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的讨论。如此丰厚的收获,显然足够驱使我坚持在前面提出的质疑,并尝试论证上述假设的真实性。 d7QQU8jYXn+BX2WRmhI/Cf0OKOpnxVooJG92cJn0y7hQJV5tAySuBMKyLSYpwb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