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革开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到来之际,全面提升人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共享改革成果,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居住小区建成投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不适应性就会凸显,安全、适老、节能环保、宜居、提升品质等成为城市老旧住宅小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推进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通过对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情况调查分类,研究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策略、路径与运行机制,制定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实施方法与工作导则,能够指导工作稳步推进,有助于指导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能够解决民生实际问题,更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1.1 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新常态

建筑物是固着物,当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是固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越发凸显,安全、适老、节能环保、宜居、提升品质等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过去半个世纪来,我国城镇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以年均近一个百分点的速率提高,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近60%。全国所有城市中的建设大多以大占耕地新建高楼,或大拆旧建筑重新建新楼,这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不符合生态、节能、环保的要求,而随之出现的社会问题也非常突出,导致社区环境不协调、社区管理不到位,势必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在经济“新常态”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以往规模扩张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成为社会共识。城市建设要可持续发展,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改造、更新方式,来完善功能、优化环境,从而达到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住品质、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现在的城市老旧住宅小区需要更新,这也是目前更新工作的重点。从长远与发展的观点来看,就是现在新建的比较宜居的小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变成城市老旧住宅小区,因此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将是长期、常态化而且不断累积的工作。

1.1.2 城市老旧住宅小区原来规划建设的局限性

从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的模式来看,“现代主义”的小区占据主导,超级街区、封闭围墙、环形道路+尽端路、住宅与商业服务设施分离等,都显示出了城市形态单一、社会结构破裂、社区感的丧失等问题。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的“现代主义”问题愈加严重:围墙封闭、缺少人文氛围、功能单调、城市功能单一等。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应当从“人本主义”出发,理清与城市的关系,从建筑类型、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流系统、社会交往属性、公共空间系统、社区的归属感等诸多方面重新规划更新。

1.1.3 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推进更新工作

其实房屋修缮(更新改造)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最早出台的文件《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号,1991年7月8日发布)就做了一些要求与规定。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前所未有地重视,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到要“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而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细化,要求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全面阐述其核心内涵:(1)产业功能复兴——功能修补;(2)城市文化延续——文化修补;(3)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修补;(4)城市形象提升——空间修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在2013年7月1日发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21号),以“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简称“931”行动)为主要内容。随即成立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小组,2013年10月组织编制《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南》,按照“931”行动涉及的城郊结合部、城中城、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12项工作内容,设置了12项课题。南京市物业管理办公室牵头承担了老旧小区的分项课题,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南》(整治老旧小区篇),并于2014完成。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11月25号发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接续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将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并且在工作要求中提到“按照《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和《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指南》要求,进一步明确整治标准,并贯穿于整治工作全过程。对照整治标准,认真分析问题差距,深入总结经验做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对突出问题,要结合实际研究专门的标准和办法,实施专项整治。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整治工作整体水平”,说明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希望将此项工作更加推进一步。

201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十项民生实事中重点提到“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报告中提出新增120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还将编制宜居住区建设规划和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计划,围绕居住区环境改善、服务功能完善等内容,有序规范提升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1.1.4 目前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地方财力较好的城市工作成效也非常显著,在切实提高百姓居住环境、更新城市面貌、促进房地产市场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带动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基本更新标准偏低,只是居住基本功能与小区环境的基本改造,长期绩效与效益较差;(2)投入资金标准低,更新效果不明显且保持时间不长,是另外一种层面的浪费;(3)运动式工作推进,政绩工程,短期效果明显、见效快,但是难出精品工程;(4)仅就小区与建筑本体更新,相对注重技术的应用,没有充分认识此项工作还是一项烦琐而细致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系统、全方位、多维度,将研究着眼点投向城市更新、社区营造的大背景,同时也须开展绩效评价,形成有效评价与反馈机制的闭环系统。

从建设宜居城市、拉动我国内需的角度,当前按照宜居标准来开展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更新,在更新理念、规划设计、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宜居功能(加装电梯、增加车位、增设体育文化设施)、节能改造、施工工艺、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提升,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由于城市老旧住宅小区受产权性质、资金来源、场地狭小、现场施工难度大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如何提升城市老旧住宅小区的更新标准并增强其可操作性,需要开展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ShgTeM6x+Y1zwv5zqZGjD7RIqqSf2HReDaDUzJV2yVHqnPwtiI/TmO/BxqJ66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